有哪些廣為流出的“歷史真相”,其實就是謠言呢?

密探零零發


張翼德在長坂坡怒吼百萬曹軍的“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經典形象曾經風靡一時,桃園三結義的老三也是一個孔武有力、武力值爆表的三國豪傑!

從我們開始看電視劇《三國演義》開始,張飛的角色形象就被定義為粗糙大漢,顏值肯定指望不上了。

然而根據一些記載,張飛在歷史上其實是一個文武皆可的儒將。而且他生的一副好面孔、文質彬彬,擅長書法繪畫!

說張飛是美男子,主要有下面三個依據:

一、在《三國志集解》中,將張飛描述為了一個文質彬彬的儒將,他不僅武藝高強,而且寫的一手好字,而且在《三國志》中海里在記載,張飛打了勝仗以後,留下了著名的《張飛立馬銘》。

二、各種史書均記載,張飛的兩個女兒嫁給了後主劉禪,並且當上了皇后,兩位皇后容貌俱佳,從遺傳學的角度來講,她們的老爹張飛自然長的也不會差!

三、在四川一帶,發現了張飛的雕像,雕像上張飛的容貌俊美秀麗,儼然一副文質彬彬的武將模樣。而且在《三國志》中並沒有對張飛的容貌有過於詳細的描寫,所以後世之人不免猜測,張飛應該如雕像上呈現的一樣,是一個美男子!

然而這個“歷史真相”果真如此嗎?

其實張飛是個美男子的說法是一個謠言!

一、《三國志》裡面的確沒有描寫張飛的容貌!

當然張飛的容貌不見得如同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那樣粗狂,但也不代表他就是一個美男子,因為《三國志》裡面並沒有提及張飛的容貌。

《三國志》對裡面的豪傑,只要長得好看的都誇了一遍,而對張飛卻隻字不提,可見張飛並不是一個美男子。

起碼沒有歷史可以支撐張飛是美男子的事實記載。

二、《張飛立馬銘》根本無法證實是張飛所寫!

在歷史記載中一直沒有對張飛的書法有所描述,只有到明初以後才開始有《張飛立馬銘》的說法。

可見張飛能書善畫,應該是後世學者杜撰的。

三、張飛的女兒是皇后不假,卻不能證實容貌的美醜!

張飛的女兒的確嫁給了劉禪,成為了蜀國的皇后,但是並不能說明她們張的很好看吧,“政治聯姻”這件事一直存在!

退一萬步講,就算張飛的兩個女兒生的美若天仙,難道就可以證明張飛是個美男子嗎!?遺傳學也從來無法提供這樣的證實!

所以說,張飛的形象也可能不是“豹頭環眼”,但也絕對不是美男子!

我是xiaoZ彈史,翻看滾滾煙塵,知曉橫趣點點。歡迎【關注】我,一起尋找歷史中的真我!


xiaoZ彈史


西路軍慘敗,基本上全軍覆沒,只有一小支部隊回到了陝北,這是紅軍歷史上非常慘痛的一頁。因為西路軍的主要作戰對象是當時盤踞在河西走廊的馬家軍,所以一直有人說,在解放戰爭中,徐向前曾主動請求參加解放河西走廊和青海,去打馬家軍,給西路軍報仇。

其實這個說法不太符合徐向前的性格。徐向前一生性格謹慎,為人低調,組織紀律性很強。

廣州起義的時候,徐向前負責訓練一些工人,教他們使用武器,在起義的時候負責進攻公安局。起義失敗之後,高級領導人紛紛逃亡,但徐向前當時級別還比較低,所以他不知道領導同志都已經先走了,就自己跑回到起義指揮部。

當時起義指揮部已經沒人了,但桌子上放著一大堆銀元,這是起義前準備的資金。徐向前覺得扔了很可惜,但自己也得逃跑了,拿也不好拿,就抓了幾把揣在口袋裡走了。逃出廣州找到組織後,他把這些錢原封不動的上繳了。

建國後他有一次和葉劍英聊天,葉劍英是廣州起義總指揮部的領導人之一,葉劍英說,你還知道抓兩把,我們當時啥也顧不上,只能趕緊跑了。

之後,徐向前先被派到廣東海陸豐打游擊,當時部隊的人數還很少,只有一個連的人。即便如此,徐向前仍然教大家,一定要打殲滅戰,這樣才能補充自己,只打擊潰戰沒有多大意義。比如現在只有一個連的人,就可以先嚐試著包圍殲滅一個排的敵人。

不久後,他又被派往鄂豫皖根據地,到鄂豫皖之後他就擔任師長,後來因為當時的紅四軍領導人曾中生、許繼慎被張國燾在肅反時殺死,徐向前又升任前敵總指揮,後來擔任四方面軍總指揮。

鄂豫皖肅反時,徐向前當時的妻子程訓宣也在後方被殺,當時徐向前正在前線打仗,但他始終未曾過問這件事。更早的時候,他中學畢業後讀了師範,在學校當老師,經常給學生讀一些北京來的新文化運動中的讀物,不久後他就被開除了。但他同樣沒有問過原因。

他回憶錄中提到的主動請戰只有一次,就是解放戰爭開始後,他還在養病,他很著急,想上前線。毛主席說,你彆著急,先把身體養好,仗肯定有你打的。這就有了他後來解放山西的戰功。

解放戰爭進入最後階段,西北野戰軍進攻蘭州,徐向前率領的華北野戰軍一兵團解放太原,都遇到了比較大的問題。主要原因是西北野戰軍和徐向前當時率領的部隊一樣,缺乏攻堅的重武器,而蘭州和太原都是敵人長期經營過的重點城市,防禦工事比較堅固,很難用以前的方式打下來。

所以,西柏坡會議結束後,在中央的協調下,彭德懷率領四野分出來的一部分炮兵部隊和華北野戰軍的楊得志兵團,先去協助徐向前解放太原,太原解放後,徐向前的部隊也跟著彭德懷一起去了西北,先解放蘭州,再解放青海和寧夏,最後解放新疆。

最後一次進攻太原時,徐向前肋膜炎發作,已經無法堅持工作,正在養病,但彭德懷仍然讓人把最後的總攻命令拿去請徐向前簽字,徐向前簽字後才發起總攻。太原解放後,徐向前就養病去了。也就是說,當時他有病在身,行動多有不便,也不可能拖著病身子去參加解放河西走廊和青海、寧夏了。


蕭武


當然還有因為百團大戰彭老總受批評這個謠言了。網傳彭總擅自發動百團大戰,致使提前暴露實力,招至日軍圍剿損失慘重,也同時引起蔣介石警惕,受到軍委批評乃至後期的批鬥。

據查史料書籍,百團大戰從策劃到實施,延安均知情,戰鬥計劃一出就電報延安,延安同意後準備執行,執行之前又發報延安通知。

並且發動後,敵後電報信息源源不斷髮往延安軍委,極大的鼓舞了延安將士的士氣。

第一階段結束之後,毛主席還特地指示,這樣的戰鬥還可不可以再組織一兩次?

由此可知,事實並不是像部分人造謠那種擅自發動,延安不知道,甚至有的說朱德都不讓知道參與,這樣強行扣鍋,沒有一點兒常識,大範圍部隊調動作戰,豈是一個人就可做主的?







鄙人石田介雄


粟裕大將是我敬佩的英雄,也是共和國赫赫有名的戰將。但歷史上流傳的粟裕“兩讓司令、一讓元帥”的事,應該是不實的,“兩讓司令”屬實,“一讓元帥”是沒有考證的。

先說“兩讓司令”,第一次讓帥是在解放戰爭初期,中央決定讓粟裕擔任華中軍區的司令員,他建議張鼎丞任司令員,心甘情願做副司令員。第二次是1948年,中央任命他任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他力請中央任命陳毅為司令員,黨中央、毛主席同意了他的請求,讓陳毅任司令員,粟裕為副司令員,粟裕這種高風亮節、謙遜的精神留下了千古佳話。

但一讓元帥主要說的是粟裕可以評上元帥,他又讓給陳毅了,這種說法是不實的。55年評銜,元帥的基本條件是:“對創建和領導人民武裝力量或領導戰役軍團作戰,立有卓越功勳的高級將領,才能授予元帥。”那麼我們就簡要對比分析一下兩人的革命歷程:

南昌起義中:在三河壩朱德完成阻擊戰後,部隊團以上領導只有朱德、陳毅、王爾琢,也就是這三個人成了這支部隊的核心,陳毅是二號人物,保留了南昌起義的火種。而粟裕當時只是一名班長,林彪也只是一名連長。這支部隊上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師後,陳毅任第四軍第一師師黨代表(初稱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師長、軍委書記。

在紅軍時期,陳毅先後任第二十二軍軍長,江西軍區總指揮兼政治委員;西方軍總指揮;中央蘇區分局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而粟裕歷任老師營長、團長、師長,紅四軍參謀長,紅七軍團參謀長等職。

抗戰中,陳毅曾任新四軍代軍長、新四軍軍長兼山東軍區司令員。而粟裕只是二支隊任副司令員,後任代司令員、新四軍一師師長。

解放戰爭中,陳毅歷任黨華東軍區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國共產黨中央中原局第二書記、中原軍區和中原野戰軍副司令員,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而 粟裕歷 任華中野戰軍司令、華東野戰軍副司令、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等職,一直在陳毅的領導之下。

新中國成立後,陳毅歷任上海市市長、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國務院副總理,並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和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而粟裕授銜前,1954年被任命為解放軍總參謀長。

當然粟裕在指揮大兵團作戰上才智過人,功勳卓著,但無論從資歷、黨內任職、軍內任職來講,他與陳毅相比,都比較淺,所以根本不存在讓帥給陳毅的事。


zj史海拾貝


當然是那句子虛烏有的“西沙戰事緊”。

說起謠言,就不能不提蔣委員長。

作為被全國人民徹底拋棄的反動領袖,蔣介石在敗退臺島後,繼續推行蔣家王朝的獨裁統治,至死不忘反攻大陸,妄圖將人民重新置於獨裁統治的陰影之下。

然而,在這個獨裁者作古數十年,在被臺島人都不斷唾棄之後,網絡上卻有相當一部分人對不斷為蔣介石招魂洗白。通過14年抗戰的勝利,真正實現了“一抗遮百醜”,所有消極抗日、與侵略者虛與委蛇的事蹟就可以避而不談。一本帶有嚴重作秀嫌疑的日記,就成了委員長一心為國、鞠躬盡瘁的明證,甚至割讓蒙古這樣喪權辱國的事情都可以說得如此無奈和動聽。

至於49年敗退臺島後的事蹟就更數不勝數了。1958年金門炮戰,明明是領袖高瞻遠矚,一眼洞穿美國想要製造兩個ZHONGGUO的陰謀,進而下令炮擊金門,玩弄委員長和美國高層於股掌之間。非要說成是蔣委員長深明大義,堅決主張一個ZHONGGUO,不給盟友美國以可趁之機。

果然,歷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而關於“西沙戰事緊”的謠言,就更是將一心反攻大陸的蔣委員長樹立成高風亮節、一心為國的偉大形象,直叫人想罵娘希匹。

關於這個美麗的傳說,故事情節可謂跌宕起伏,千迴百轉。

話說那是在1974年1月,南越海軍北上侵佔甘泉、金銀、珊瑚嶼三島,攻擊我方艦船,西沙海戰爆發,此時的南海艦隊艦船少,噸位小,面對美國支持的南越海軍大噸位艦船,雖然在第一階段作戰中依靠海上拼刺刀的勇猛戰術取得優勢,但為了鞏固戰果,徹底奪回西沙,領袖調東海艦隊三艘導彈驅逐艦南下支援。

而在總設計師請示領袖後,領袖說了三個字“直接走”,也就是不走從東海東出太平洋,繞過臺島東部,自巴士海峽進入南海的傳統路線,畢竟軍情十萬火急,早一點到達南海很有必要。

當臺島“國防部”急電報稱“大陸艦隊企圖穿越臺島海峽”向蔣委員長請示時,蔣委員長輕輕地說“西沙戰事緊”,於是臺島軍方心領神會。東海艦隊“昆明”、“成都”和“衡陽”號三艘護衛艦編隊於1974年1月22日19時通過海峽時,臺島軍隊不僅沒有開炮,還打開燈讓艦隊順利通過。與此同時,臺島當局也派遣四艘軍艦進入水域,以加強該地區的防禦力量。

多麼和諧的畫面,好像幾十年來的你死我活不存在,彷彿硝煙瀰漫的金門炮戰沒發生,似乎腥風血雨的八六海戰是假象,彷彿國共雙方在此刻又開始握手言和,兩岸統一指日可待。

請問,編造歷史的某些人,爾等問過委員長了麼?委員長是沒有反攻大陸的能力,但不代表他是個沒有腦子的白痴。

因為從49年以後,蔣介石一直是美國忠心的夥伴,而美國又傾力扶持南越政府,所以臺島政府和南越政府是友誼深厚的一丘之貉。

在八六海戰之前,臺島政府對大陸漁船基本是習慣性開火,對南越船隻則心平氣和。

此時的西沙固然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在蔣介石政權失去海南島以後,西沙就沒有什麼戰略價值了,所以蔣介石才不會關心這幾個島礁的得失易手。

一直以來蔣介石都奉行“一個ZHONGGUO”原則,成為維護國家統一的愛國者,殊不知這個“一個ZHONGGUO”是一箇中華民國,和海峽那頭沒有一毛錢關係,海峽那頭才是唯一合法政府。

所以支持大陸收復西沙,以壯大大陸實力,提高大陸國際影響力的“蠢事”,蔣介石幹不出來。

所以那些傳言臺島海軍打開航標燈,發出請通過的信號是典型的無稽之談,派出四艘軍艦加強該地區防禦更是無中生有。

但現實問題是1974年1月22日19時,東海艦隊三艘導彈護衛艦確實從福建臺山島以南海域進入臺島海峽,並於1月23日6時抵達廣東潮陽企望灣海面。

在此期間,烏丘以東海域的國民黨海軍“陽”字號驅逐艦編隊也退回到臺島海峽中線以東海域,並沒有對東海艦隊編隊進行攔截。

而這種局面的出現,最大的可能就是,國民黨軍對氣勢洶洶的東海艦隊不敢阻攔。自1965年八六海戰和崇武以東海戰後,國民黨軍隊對大陸海軍的迅猛發展留下了異常深刻的印象,因此不敢主動挑釁。

此時大陸方面不僅擁有了兩彈一星的核武器,還擁有了相當數量的海空軍力量,雖然在美國阻擋下不能橫渡臺島海峽解放臺島,但對臺島的威懾卻是空前的。

更重要的是,雖然當時我國綜合國力還不夠強大,但對侵略者的反擊卻是空前猛烈的,尤其是1969年珍寶島事件,領袖反擊蘇聯入侵併準備打核戰爭的戰略,再次震驚了世界。

所以在維護領土完整方面,大陸和蔣介石政權不一樣,其決心是異常堅決的。如果此時蔣介石政府敢於在這樣的節骨眼上節外生枝,後果恐怕是他們承受不起的。

所以對於東海艦隊單方面通過臺島海峽的做法,國民黨方面再度認了慫。

畢竟蔣委員長清楚,作為美國的棋子,他沒有奢求美國為自己出頭的能力。

據當年參與指揮西沙海戰的孔照年將軍回憶,東海艦隊1974年橫穿臺島海峽的航線,是大陸海軍第一次走。當時的領袖分析,國民黨不會干預,最多是監視我們,並料定他們不敢攻擊我們。

根據孔照年將軍的說法,臺灣方面對三艘導彈護衛艦的動態是完全知曉的,並全程監控,但沒有做任何干擾。

時任南海艦隊司令部情報處譯電員的李兆新也確認了孔照年將軍的說法,臺島海軍只是沒有干擾我方艦隊,且當時我方艦隊為預防不測,炮彈全部上膛,沿海部隊也全部進入高級別戰備狀態。

由此可見,雙方在數十年的劍拔弩張中不可能有攜手共御外敵的高度默契,但領袖對蔣委員長心態的揣摩卻是出神入化的。所以沒有那句“西沙戰事緊”的金句,但我方最終達成了目的,取得了保衛西沙的最終勝利。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大名鼎鼎的“趙氏孤兒”就是一個改編的故事,歷史上真實的趙氏滅門一案,並非現如今我們看到的這樣正邪兩相較量,而是一場由趙家內部矛盾所引起的事件。

先來看看如今廣為流傳的版本:

公元前583年,晉國景公時期,奸臣屠岸賈誅殺趙家滿門,唯獨遺漏了趙莊姬肚子中的孩子,即為趙氏孤兒趙武。後來在趙家門客程嬰的幫助下,趙武得以存活,長大成人之後,報仇雪恨,殺了屠岸賈。

這是《史記·趙世家》中記載的。其實歷史上還有比這更早的,關於趙氏孤兒的記載。就是春秋三傳之一的《左傳》。

這本書也是正史,作者左丘明是魯國的史官。所以《左傳》的可信度是非常高的,我們來看看其中記載的“趙氏孤兒”一案。

晉趙莊姬為趙嬰之亡故,譖之於晉侯,曰:「原、屏將為亂。」欒、郤為徵。六月,晉討趙同、趙括。武從姬氏畜於公宮。以其田與祁奚。韓厥言於晉侯曰:「成季之勳,宣孟之忠,而無後,為善者其懼矣。三代之令王,皆數百年保天之祿。夫豈無闢王,賴前哲以免也。《周書》曰:『不敢侮鰥寡。』所以明德也。」乃立武,而反其田焉。
——《左傳·成公八年》

這裡所記載的與《史記》中的完全不一樣了。說晉國趙家的趙莊姬因為趙嬰被趕跑了,就向晉景公進讒言,說趙家的人要作亂。還拉上了其他兩個卿大夫作證。景公就信了,派兵討伐趙家,除了個乾乾淨淨。就剩下趙莊姬和兒子趙武。並且,景公把趙家的田產都給了祁奚。後來,還是在韓厥的幫助下,景公才又立趙武為卿大夫,把趙家原來的田地還給了他。

《左傳》中隻字未提屠岸賈,也就說不上屠岸賈陷害趙家滿門。只是說了趙家被滅門的原因,是因為趙家出了一個叛徒,趙莊姬。而且,派兵把趙家滅門的人,是晉景公。

那《左傳》中的記載和《史記》中的說法,究竟哪一個是真實的呢?這從兩本史書的成書年代可以看出來,《左傳》實際成書時間在戰國,記錄的是春秋時期各國發生的事情,而《史記》成書於西漢,所以《左傳》中的記載應該是更為可信的。

並且,屠岸賈其人,在整本《左傳》中並無出現。試問這樣一個人人得而誅之的大奸大惡之臣子,豈能不記上一筆以警惕後人?除非此人並不是“趙氏孤兒”一案的元兇。


文森特看世界


近些年,表面上是流傳得最廣的“歷史真相”,實際上確實謠言的事情,莫過於傳說中的“德國良心下水道”了。

德國良心下水道的起源

最開始的“歷史真相”大概是這樣的:

青島原德國租借區的下水道在高效率地使用了百餘年後,一些零件需要更換,但當年的公司早已不復存在。一家德國企業發來一封電子郵件,說根據德國企業的施工標準,在老化零件周邊3米範圍內,可以找到存放備件的小倉庫。城建公司在下水道里找到了小倉庫,裡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備用件,依舊光亮如新。

都說德國人嚴謹,而這則歷史真相又把德國人的嚴謹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時候,這則歷史真相還只停留在誇獎德國人嚴謹的程度,到後來,經過一些人別有用心的扭曲,又轉進到了另一個層次。

每年,總會有一些地方會下大雨,如果降水量超標,超過下水道的負荷,就會導致一些地方被水淹。而相比之下,青島則很少出現這樣的情況,於是乎,前面提到的“歷史真相”經過這一現象的加持,就演變成了:中國的城建工程都是豆腐渣,還比不上德國人一百年前的水平。

如今,只要有一個地方發大水被淹了,就會有人冒出來感嘆德國的城建水平,順帶批判一下中國的城建。殊不知,這樣的“歷史真相”可以說是漏洞百出,誤信傳言只會讓人笑掉大牙。下面我就從兩個方向來批駁一下這則所謂的歷史真相。

德國城建水平如何?

首先是關於德國城建水平,特別是下水道工程的水平問題。我們先來看一組圖片:

這些照片,是近些年不同時期,德國遭遇暴雨之後的現場實拍,從這些照片中不難看出,別說一百年前了,就算是現在德國自己國內的下水道排水系統也不過如此。每次只要下點暴雨,街道上很多地方都會被水淹沒。

事實上,任何一個城市,其排水系統都有一個承載量,當降水量高於這個量時,就會造成內澇。就像小學做的數學題一樣,一個池子同時排水和進水,進水量若大於排水量,池子裡的水就會越來越多,世界各國所有城市都存在這個問題。

青島下水道是誰建的?

1897年,德國強佔領膠州灣,也就是現在的青島,並與腐敗無能的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膠澳租界條約》,青島淪為德國的殖民地。德國便在當地開建下水道工程,我們應當承認,當時青島的城建工程,確實是遠超中國水平的。

但實際上,當時德國人修建的下水道,都是為德國人自己服務的,其目的是保障德國居民區的乾淨衛生,把德國居民產生的汙水給排放到中國居民區。德國居民是安逸了,但中國居民可就是活受罪了。

實際上,德國人在青島建立的下水道本身就很少,到後來,新中國成立之後,黨和政府對青島進行了一場大改造,今天青島城市內的下水道系統,絕大部分都是新中國成立之後修建和翻新的。可以說,青島很少內澇,沒有德國人一絲一毫的功勞。

當年德國以武力強佔青島,加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進程,原本是罪大惡極的事情,如今卻有人把德國人形容成大公無私、不求回報為中國城建作出了巨大貢獻的高尚人群。不得不說,這種數典忘祖、恬不知恥的人,真是中國人中的恥辱。


臥聞海棠


廣為流傳的歷史真相,但是實際上是謠言首先想到的是泰坦尼克號,我們現在瞭解的泰坦尼克號沉船是這艘船撞上冰山以後,船上的人進行了有序地撤離,先是婦女和孩子們先撤,然後才是青壯年,尤其是《泰坦尼克號》電影中,一段很美的愛情故事,人們的視線徹底偏離了真相,在所有人都口中西方人都成了高素質的代表,英國人“紳士”的標籤更穩固了。



其實真實的歷史並沒有體現西方人有多麼的高素質和紳士,它的沉沒過程恰恰證明了相反的東西。

關於泰坦尼克號的沉沒是有個“陰謀論”的,是羅賓加迪諾和安德魯牛頓提出來的,因為白星輪船公司正面臨危機,它需要一筆資金滿血復活,而船隻出事就能得到一筆鉅額的保險金。關於陰謀論的證據很多,首先就是這艘船疑似是跟泰坦尼克號很像的奧林匹克號,只不過被偽裝成泰坦尼克號。



還有白星輪船公司的、幕後老闆美國超級富豪摩根本來計劃這次首航是要坐船的,但是卻改變了計劃。另外,在救援落水的船隻中有一艘白星輪船公司的加利福尼亞號莫名其妙地出現在事發海域附近,而且穿上除了三千件毯子和船員以外再沒有什麼人了。

所有的證據都指向了陰謀論,白星輪船公司最後得到了保險金,只不過還要拿出一部分給遇難者家屬。這雖不是被當成歷史的謠言,但是如果是真的,說出來挺不光彩的。



西方的富人們的不仁在撞船以後體現得淋漓盡致,泰坦尼克號有一等艙、二等艙和三等艙,根據學者們統計一等艙存活人數佔其總人數的百分之六十三,二等艙存活率百分之四十三,三等艙人僅百分之二十五,難道是一等艙和二等艙婦女兒童多嗎?



並不是,一、二等艙共有兒童32人,只有1人死亡:三等艙的兒童有75人,死亡55人,很多一等艙和二等艙的乘客是光明正大走上救生艇的,他們中間的死難者是因為相信先前宣傳的“永不沉沒”,或是等待家人錯過了逃生,而三等艙倖存者是跳水後擠上救生艇才得以倖存,據說當初一等艙一些貴族們養的狗都在救生艇上擠了個位置。

所以歷史並非電影中的那麼美好,西方人憑著話語權不斷地解讀自己的歷史,解讀各國的歷史,讓自己在文化中處於優勢地位。


鍋蓋頭司令


太多了,就拿美國救過新中國這件事情?本身就是謠傳。當年中蘇關係破裂,更是在珍寶島直接發生了武裝衝突。據說是蘇聯人準備對中國使用原子彈!而美國人發揮出巨大的影響力讓蘇聯放棄掉了對於中國使用原子彈的想法?狗屁!美國當時只是有意在報紙上把這個消息透漏了出來而已。美國人不想在東北亞地區發生核大戰,因為朝鮮半島上和日本列島上都有美國人駐軍,一旦發生了核戰爭?這些軍隊都得後撤幾千公里。從而使美國人二戰勝利果實化為烏有!並不是美國人的好心。美國人只會為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考慮的。別人的死活?它們才不會關心呢。中國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自己努力的結果。


愛看愛思考


人類有歷史以來,權利就是一大格鬥場,各種解數應有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