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愛孩子,別讓他童年的傷痛轉移到成年的世界中


正確的愛孩子,別讓他童年的傷痛轉移到成年的世界中



每天三分鐘學一個新知識,

這裡是【每日一課】。

你好,我是樹文。

我聽樊登老師說過他在大街上拯救過一個孩子的事情,那個孩子被他媽媽扔在汽車外面,不管了。他媽媽就開著車準備走的架勢,但其實他媽媽並沒有真的要走,只是不斷的踩油門,轟轟轟的響,就是不走。那孩子嚇壞了,扒那個車門上使勁的喊:媽媽!媽媽!

後來樊登老師就對他的同事說:“我們去幫他一下吧。”於是同事就敲車門跟那個大姐說:

“大姐你不要這樣。”

她說:“怎麼了?”

同事說:“你這樣子,會破壞孩子對你無條件的愛。”

然後她就說了一句,所有沒辦法、無能的媽媽們的心裡話,她說:“誰讓他不聽話”。

你看到嗎?誰讓他不聽話,也就是說,如果孩子不聽話,媽媽就可以變成瘋子。如果孩子不聽話,媽媽就可以不管他,把他仍在大街上不要他?是嗎?

你出手這麼重,傷害他,唯一的原因就是你根本沒有控制好你的情緒。

你跟你父母的關係投射在了此刻,你莫名其妙的要發飆。而實際上你明明知道越發飆情況越糟,你還要這樣做,這就是潛意識在起作用。

而這個時候,孩子很快就跟你和好,所以大量的父母就覺得:“你看管孩子最重要的就是,你要該嚴肅的時候嚴肅,該兇的時候兇,家裡邊一個人唱紅臉,一個人唱白臉。”很多這樣的理論就出來了。

事實上孩子能夠跟你和好的原因,不是你的教育方法有效,而是因為孩子愛我們,遠勝過我們愛孩子。

樊登老師在中央電臺的時候,解救過那些,在家庭受到虐待的孩子,就是家裡邊有人拿烙鐵烙他,身上全是傷痕,後來他們就帶著警察,帶著記者去把這些孩子解救出來。解救出來以後警察就說:

“走,今天晚上咱們不回家,跟叔叔回派出所住。”

“我不去!我不去!”

“那你要去哪?”

“我要回家!”

孩子要回家,家裡面有人打他,有人拿烙鐵烙他,還是要回家,孩子對父母的依戀,這是絕對天然的感情,你非常難以把它割捨開來。

你不信,你說:“不對,我聽說的都是父母更愛孩子。”那你試試看,你兒子把你打一頓,你過15分鐘能跟他和好嗎?我估計肯定夠嗆。

所以孩子能夠輕易的原諒父母,孩子能夠輕易的被父母控制,這裡邊還有一個叫“斯德哥爾摩症”的問題,什麼叫斯德哥爾摩症?

舉個例子,有一個人綁架了一個女孩,綁架了好多天以後,這個女孩慢慢的愛上了這個綁匪。這種叫做斯德哥爾摩症。

在我們的家庭當中,有特別多斯德哥爾摩症的發生,就是父母對孩子越不好,孩子就會反過來對父母特別好。這都是原因,但是你要知道,所有的傷痛不會平白無故的發生,也不會平白無故的消失。

這些傷痛去了哪呢?去到了潛意識當中,也就是隨著TA一天一天的長大,從外表看起來這個人光鮮亮麗,挺好的,上了大學找了對象,結了婚都沒有問題。

但他的潛意識當中,只要一遇到那件小事,哪件小事呢?就是小時候對他傷害最大的那件小事,他就立刻會敏感、爆發、長出來。

為什麼我有這麼深的感受呢?因為我就是這個被傷害過的人,至今我的人生中依然有我家庭給我帶來的陰影。這事平常沒什麼問題,但是隻要一遇到事情的時候,情緒一上來的時候,我感覺我嘴裡說的話,我的態度簡直就跟我父母一樣。

特別是跟我對象在一起的時候,每當我出現這種情況,她就會提醒我說,這時候的我就像我爸一樣。我才醒過來,心裡面下決心一定要改。

但是,說改就能改嗎?沒那麼容易,在早些年間,我的這種情況就特別明顯,經過這些年的修煉,現在基本上能控制得住了。所以才還有對象。

今天的【每日一課】我想告訴你,給你的孩子正確的愛,不要讓你的愛,成了傷害。有一本書叫做《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推薦你去研究一下。

我是樹文,我們下期見!


正確的愛孩子,別讓他童年的傷痛轉移到成年的世界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