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年的孩子上課坐不住,怎麼辦?

洛浦一粟


首先,部分孩子坐不住是正常。

其次,要想孩子安靜下來,要讓孩子先接受你這個人(老師或家長)。

再次,巧用孩子關注點來引導,比如:孩子喜歡玩某遊戲,就引導他安靜坐下來10分鐘,可以在課間玩該遊戲。

還有:多鼓勵,表揚孩子,轉移孩子注意力到安靜下來。

最後:我們採用的事積分管理,在控班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希望能幫到您,祝願孩子健康成長!



安親託管


希望對你有用:

如何保持集中注意力

(1)養成好習慣

養成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專心學習工作的好習慣。

如果可能,在進入學習或者工作狀態前做一些小儀式,比如擺個姿勢,戴上學習帽什麼的。就好像在運動前做準備活動一樣,給身體一個提示。

(2)讓頭腦做好準備

避免在學習前做什麼讓你興奮的事情。在學習前,花幾分鐘平定思緒。 積極點,相信自己可以克服一切困難。

(3).循序漸進

花一點時間計劃一下準備做什麼。 把工作劃分成可控制的小塊,每次專心做好一塊。

(4)保持活躍

採用多種形式,保持大腦活躍。學習的時候可以記筆記、劃重點、自問自答、組織討論、融會貫通、形象化概念等等。

隔一段時間就換個主題做做,保持新鮮感。

(5)幹一會兒歇一會兒

工作間隙休息一會兒對恢復腦力很有幫助。特別是在對付比較難比較枯燥的問題時,可以縮短工作週期,比如干二十分鐘就小歇一會兒,如此循環。

(6)充電

長時間坐著會導致大腦缺血。休息的時候走一走,做做伸展運動,深呼吸,讓大腦得到充足的氧氣。

如果你是靠電腦吃飯的,別忘了休息眼睛。看看遠處,放鬆眼部肌肉。

(7)學而時習之

好記性的秘訣就是多複習。重複是學習的不二法門。

(8)獎勵自己

做完了就獎勵一下自己,輕鬆一下。不過,如果你是電腦工作者,用看電視獎勵自己可起不到什麼好作用。

加油呀





熊爸講數學


“靜心”訓練

1.您先給孩子用一個一次性杯子,在裡面放2——3釐米厚的大米,之後,用寬膠帶把杯口封住。 讓孩子坐好,把杯子頂在頭上。閉上眼睛,您開始記時。時間開始可用5分鐘,逐日延長,最長10分鐘夠了。此時,讓孩子把呼吸逐漸減慢,慢慢吸氣,再慢慢呼氣,而且要數自己在這段時間內呼吸了幾次。同時您最好放一些柔和的音樂,最好是古典音樂。在這種氛圍內,孩子的心會自然靜下來。

2.和孩子一起,每天專心聽時鐘的滴答聲,第一天10次,第二天15次,第三天20次,逐次增多,每次都十分專注地聆聽,堅持下去,就可以養成專心注意的習慣。

3、聽音樂打節奏,數出一小段音樂裡有多少拍。

4、聽歌曲記歌詞。讓孩子幫你記下某首歌的歌詞。開始能聽寫下多少都可以,直到能聽出一整首歌曲。

“靜聽”的訓練

1.您讀幾個數組成的數列,用慢速讀一遍,讓孩子複述,說對了,再加一個數(例:3845——3845,90263—90263,162853——162853……)

2 、事先告訴孩子,你要給他讀一小篇故事,只讀一遍。讀完後,您會提幾個問題問他。這樣他就會集中注意力聽,並且要聽懂,記住,才能回答。如果孩子的理解力還有些差,就要選擇淺的故事,逐漸加深。還可以要求他聽完故事後把故事的內容複述給你聽。

3、倒說詞組或短句,一遍後,讓孩子倒著說。如“白兔”——“兔白”,“我吃飯”——“飯吃我”——“我愛學習”——“習學愛我”。

4、同時告訴孩子幾件事情,說一次,之後讓孩子去做。如:“把這本書給爸爸送過去,順便把廚房的燈關上,再倒一杯水來。” 從一件到幾件不等,要求在一次中完成。“請你幫我拿一個蘋果、一把小刀、一些紙巾和幾個牙籤。”經常讓孩子做傳口信的人。“告訴外公,今天晚上9點中央電視臺有他喜歡的節目。”從簡短的到長一些的語句。

“靜視”的訓練

孩子坐不住,這是相當普遍的問題。很多家長不瞭解孩子,以高標準要求孩子,孩子達不到要求,就說孩子坐不住,於是批評孩子,於是“怒氣沖天”。其實孩子坐不住是有原因的,家長要了解原因,對孩子多一份愛心,多一分寬容和諒解,然後針對原因採取對策。

首先來看是不是注意力的問題。成人也不能長時間專注一件事,孩子更是不能。

兒童心理學研究發現,孩子的注意力與年齡相關,孩子的年齡越小,注意力時間越短,孩子的年齡越大,注意力時間越長。資料表明,兩歲的孩子,平均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為7分鐘;四歲的孩子為12分鐘,五歲為14分鐘。也就是說,孩子年齡越大,專注於某件事的時間越長。因此,對不同年齡的孩子,要求其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應有所不同。比如孩子六七歲,卻要他半小時目不轉睛,毫不分心,就是強人所難了。

研究發現,孩子分心通常有下列表現:

孩子做事時,神情飄浮不定,注意的目標經常轉移,一會兒東,一會兒西,像小貓釣魚,一會兒捉蝴蝶,一會兒捉蜻蜓,其結果是什麼也沒做好。孩子對所做的事情提不起精神、心不在焉,老是沉浸在幻想中。這不是注意力不集中,而是沒有把注意力放在應該做的事情上。對這樣的孩子,只要家長正確引導,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正在做的事情上,就能讓孩子把事情做好,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超過父母的預期。

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很多,有生理方面的,也有心理方面的。生理方面,孩子體質差、身體不舒服等,都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有這種情況,最好到醫院或請相關專家進行檢查、治療。心理方面,缺乏自信,缺乏耐心,過分依賴,心情不好等,都可能造成注意力不集中。這種情況,大多數是教育方式不當或成長環境不好造成的。

發現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些問題之後,父母更應該認識到,注意力是可以訓練、學習、培養的。比如讓年齡小的孩子從說一則故事開始,不斷地增加數量加以訓練。對於年齡較大的孩子,則鼓勵他們做有興趣和可勝任的工作,並且做完一件以後再開始做另外一件,投入的時間逐漸增加。採取這些方法,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即可改善。

因此,以科學的教育方法對孩子的注意力進行引導、訓練,是能夠提高孩子注意力的。資料表明,經過科學系統的訓練,很多孩子都能夠養成專心學習、專注做事的好習慣。

來看看是不是孩子對所學的內容不感興趣。孩子學習時坐不住,玩遊戲卻能長時間堅持的話,孩子就不是缺乏注意力,而是對所學的內容不感興趣了。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即使在家長的監督下勉強坐到課桌前,他的心也不在學習上,早飄到遊戲世界裡了。

興趣是引起人們注意的重要因素,是人學習的最大動力。一個人對某種事物有濃厚的興趣,就會對它集中注意,並且能長期堅持。所以孩子如果玩他喜歡、感興趣的東西,他能長時間不厭倦,如果讓他做不喜歡、不感興趣的事,恐怕堅持不了幾分鐘他就不想做了。

因此,要讓孩子坐下來學習,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孩子對遊戲感興趣,家長不要禁止,孩子對感興趣的遊戲往往能全身心地投入,對培養孩子聚精會神的習慣有積極的作用,家長應該把遊戲與學習關聯起來,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享受遊戲快樂的同時,達到學習的目的,孩子當然是樂於這樣的,比如孩子對電子遊戲感興趣,家長就告訴孩子,遊戲是程序設計師編制的軟件,讓孩子去學習探索程序設計,孩子有了這方面的願望,可知識能力又達不到,他就會為了向著願望前進而努力學習。

除了利用遊戲的積極作用外,家長還可以採取如下辦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①讓孩子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學習。先做最簡單的題目,讓孩子從中體會到成就感,然後再逐漸引導孩子去做較難的題目,讓孩子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快樂。

②讓孩子交叉學習,某一科目學習的時間不能太長。學習某一科目到一定時間後,讓孩子稍微休息幾分鐘後調整學習內容,保持孩子的學習興趣。

③適當獎勵。孩子專心學習,完成作業後,允許孩子做他喜歡的事作為獎勵。注意,獎勵內容不能是金錢或者物質,這類獎勵容易誘導孩子把學習的動力放在金錢和物質上。另外,獎勵也不能過於頻繁,否則獎勵就失去了激勵的效果。只能是偶爾在孩子表現不錯時給予獎勵。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歸根結底是讓孩子對學習本身感興趣,而不是對學習以外的獎勵感興趣。

除了注意力、興趣外,學習環境不好、受其他事物吸引和孩子天性好動等都是造成孩子坐不住的原因。針對這些原因,家長可以採取以下幾種辦法讓孩子專注學習:

(1)創造舒適、安靜的學習環境。孩子在自己的房間裡學習時,家長把電視和音樂關上,保持安靜,不在孩子的房間裡走來走去。

(2)不要同時買太多的玩具和圖書給孩子,讓他們左顧右盼,對新玩具和新圖書念念不忘,不要讓孩子喜歡的玩具出現在孩子的視線裡。

(3)防止過分疲勞。大腦與人的身體一樣,工作一段時間後會疲勞,從而導致力不從心,不能堅持注意某種事情,甚至對必須進行的學習也難於保持注意。碰到這種情況,休息之後再學習,效果更好。保證書桌和座椅的高度適合孩子的需要,避免不舒適所造成的精神疲勞,這也是防止過分疲勞的重要方面。

(4)家長應該以身作則,表現出專心、堅持和耐心的榜樣。一但發現孩子有專心的表現,更應加以鼓勵和稱讚。

(5)不能遷就孩子,要強化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有時候孩子想喝水、吃東西,並不是真的口渴、肚子餓,而是抗拒學習的一種表現。這時,父母應該採取強行限制的辦法,停止孩子的這類舉動或拒絕這類要求。孩子想看電視或玩玩具,可以告訴他做完作業再看電視或玩玩具。不能因為孩子說看了電視或玩玩具後再學習,就答應孩子的要求。

程老師,兒子今年上一年級,老師反映我兒子上課做小動作或者發呆,請問我們做家長怎麼辦?

回應:這位家長,您好。你所反映的問題是個普遍現象,來諮詢的父母有近一半會提到這個話題。進入幼兒園或者小學後,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心態會隨著老師的反饋而發生變化,通常情況下,老師可能是除了你之外最容易直接表達對孩子看法的成人了,通過老師的反饋我們能夠更全面地看待自己的孩子。因此,對於老師反映的問題要高度重視,但是也不要過分緊張和焦慮。老師反應的問題不一定都是孩子的問題,比方說你提到的的這個問題,孩子上課做小動作和發呆,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綜合的,如是老師上課的精彩程度有待提高,一堂不能抓住學生的課,特別是小學低年級,怎麼說都和老師的講課水平和組織教學的功力有關係。這麼說是希望你在重視老師的反饋時,也能稍稍理性地看待老師的反饋,因為父母常常會因為老師的反饋而過分緊張,特別是面子覺得受不了,而不分青紅皂白地對孩子施加壓力,這樣對孩子的現狀非但沒有改觀,反而容易在焦慮心態下把教育帶向一個更為糟糕的狀態。

上面從老師的角度來看待老師的反饋,不是讓你忽視老師所反映的問題,也不是讓你去和老師理論,教老師如何教學。而是希望你能有平和的心態去面對老師。老師所提出來的課堂問題是希望家長能夠在家庭中對孩子施加一定的影響,但是問題是,很多時候老師和家長都認為是孩子的問題是態度問題,認為孩子學習態度不端正,從而走向嘮嘮叨叨的說教或者訓斥,希望用嘴巴說出一個好孩子出來。

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從孩子的角度看,首先是孩子適應集體的學習能力有待加強,這也是幼小銜接過程中的典型任務。你孩子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屬於發展性的問題,在很多孩子身上都會出現。既然是發展性的問題,就需要用積極推動孩子發展的方式去解決。如在家庭中父母可以和孩子做一些指令性的練習,如給孩子一段話讓他有程序地做幾件事情,訓練孩子的聽覺反應和短時間的記憶處理能力。因為在課堂上很多孩子聽不進去原因是聽覺處理能力方面的不足所致。

第二,可以讓孩子在每天晚上花上一點時間對第二天學習的內容進行預習,這樣保證孩子第二天上課時不需要耗費太多的精力,因為小學低年級孩子的神經興奮時間和強度是有限的,孩子的分神很多情況下都不是故意的,而是不經意間就走神了,那是神經的自我保護。一堂課40分鐘孩子是不可能持續地保持興奮和緊張狀態的。如果孩子能夠對所學習的內容提前做預習和熟悉,那麼上課時就能有重點地學習,而不至於因為過分神經疲憊導致分神。

總之,對孩子而言,這個過程不是輕而易舉的,父母和老師都需要有耐心,特別是父母更要有耐心,既要對孩子有耐心又要對老師有耐心。孩子的進步不是突飛猛進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循序漸進的,父母要堅持做正確的事情,過程正確了,結果就不會偏離太遠。


小程老師A


我覺得先要看看為什麼坐不住,是不喜歡學習還是學習的習慣不好。不論是哪一種,這個年紀的小朋友都要家長老師進行干預,比如說和他溝通,用一些能幫助孩子提升專注力的app,他寫作業的時候在旁邊陪著他,家長一定要花時間陪伴,幫他養成“能坐得住”的習慣。現在他的好習慣養成了,對以後特別有幫助。事實上,別說一二年級了,我們現在接觸的3、4年級的都坐不住,現在上網課,有四年級孩子上課困了就自己去睡覺了,老師都找不到人。像他們這麼大的孩子,注意力也就集中30分鐘。有的孩子天生性子穩,內向,是努力型的。有的孩子特別活潑,一般只對自己感興趣的或是難度較大的知識有耐性。因材施教,慢慢培養。也可以和老師交流,拜託老師在課上多多提點。循序漸進,慢慢成長。



不愛笑的張老師


首先請問孩子是如何坐不住 ,是可以安靜做幾分鐘 嗎?老師上課內容他是否喜歡 ?孩子原本屬於活潑開朗型孩子內向型,從心理學研究表明7-10孩子注意力發展,注意力時間最多20分鐘,如果您要求孩子一節40分鐘都很專注安安穩穩點坐著,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他很少到,這是孩子的發展規律。


用戶747271999984103


小孩子坐不住也正常的,不能像要求高年級的要求來要求一二年級的孩子,所以就要是改變教學方法,培養一下孩子的動手能力這些,做點小遊戲。


向前跑aslin


一二年級孩子的性格特點本來就是坐不住的。根據他們的性格特點,設計教學時,一節課20分鐘左右,就要做一個小遊戲,或者整一下紀律。這樣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