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頭條官方寫作集訓營初次發文章即獲10W+閱讀的一些感悟

前言

這是一篇聊頭條文章創作學習的文章,為邏輯流暢,會伴以我個人的一些心路歷程。

我知道讀者大人們時間寶貴,需要直接閱讀10W+相關經驗討論可以跳至文章第02部分。

參加頭條官方寫作集訓營初次發文章即獲10W+閱讀的一些感悟

先證明一下不是標題黨

01. 寫作的緣起

我一直是個愛書之人,毫不羞愧地自稱偽文藝青年,書讀多了難免也要了解到許多寫書人的故事。

有人用文字改變世界,有人用文字改變人生……也有人靠文字改變經濟收入。

從前理想中的創作,應該是風一樣自由,雲一般柔軟,陽光一樣明媚而有溫度……

於是乎,至今我也只看到過別人實現了我的理想。

前兩年,在職業迷茫的時候,想起要真正實踐一下了,於是入了寫作營,開始要求自己每週更新公眾號。

當我沉默時,我感到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魯迅《野草》題辭

更可怕的是,我看到我的文字和我一樣空虛。

在公眾號更了63篇嘗試不同方向的文章,卻始終沒有勇氣分享到朋友圈。

後來,有一天,突然覺悟了,我那真的只是在打卡,只是在證明自己有毅力堅持。

不論怎麼說,毅力,還是值得自我嘉許一下。

參加頭條官方寫作集訓營初次發文章即獲10W+閱讀的一些感悟

向陽生長

有毅力一定能做一件事,不過想做好這件事,最好還能再有多一些的方法和思考,尤其是針對像我這樣不是天才的平凡人。

迷茫耗掉了我生命中不少的時光,我決定反抗一下,沒有再每週打卡後,我開始加倍的閱讀。

吾嘗終日而思矣 不如須臾之所學。 ——荀子《勸學》

人說,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我一直作一個小透明,混跡在一些寫作群裡,這兩年寫作被炒得火熱,總體來說,我們想寫作無非兩方面動力。

一是自我實現,讓世界聽到我的聲音。

二是寫作變現,讓寫作承擔我的生存。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我開始不得不真正面對生存的壓力。

正巧寫作營和頭條情感領域合作,舉辦頭條號情感領域創作培訓,我便義無反顧的參加並開始要求自己產出。

馬思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越底層的需求,越強烈,誠然,自我實現的動機強度遠趕不上生存焦慮。

2月參加頭條主辦的泛情感領域創作集訓營,不巧2月份居然是工作以來最忙的一個月,想不到我這個打雜的廢柴居然過上了打工族高貴的996生活。

參加頭條官方寫作集訓營初次發文章即獲10W+閱讀的一些感悟

來,筆拿著,可以開始了

02 開始頭條寫作

-- 業餘選手的艱辛

直播課程一般排在8點半,那時候我經常還在項目的會議上。

好在課程不是每晚排滿,沒有課程的夜裡就思考能寫什麼。

本來寫作效率就低,緊趕著總算在要求時間內交了8篇文章。

其中第一篇獲得了將近一週的推薦展現,最終獲得12萬閱讀,第二篇僅推薦一天,獲得21萬閱讀。

我想,平凡人是受情緒支配的動物,我是平凡人,我受情緒支配,所以花了那麼長的篇幅感慨心路,好了,現在可以把情緒放在一邊,來理性的分享一些頭條創作的經驗。

參加頭條官方寫作集訓營初次發文章即獲10W+閱讀的一些感悟

放空——是放到天空去嗎?

Pre - 跳出固定思維魔咒

在集訓營的同學中,許多朋友的微頭條都頻繁寫出爆款,但文章閱讀卻常常只有兩位數。

在頭條號數以百萬計的創作者中,我們能參加頭條官方集訓營的夥伴們是多麼幸運,可是許多朋友不僅沒有自己探索過,甚而,提供視頻直播課也沒有用心學習。

只怪機會來之過易,如此不受珍惜。

我們要在這個平臺上創作,至少應當先大量閱讀平臺上各類風格的文章,嘗試分析優質或10W+文章的特點。

大家普遍覺得,即使自己沒有深入研究頭條,微信公號的文章總讀了不少,殊不知,頭條與微信文章的分發機制有著本質的區別。

心理學研究表明,固定思維是人類常見的認知誤差,思維定勢往往限制我們全面瞭解新事物。

以為在頭條創作就是單純寫文章,結果是,即使有寫文經驗的朋友,也會在頭條號發文時馬失前蹄。

參加頭條官方寫作集訓營初次發文章即獲10W+閱讀的一些感悟

頭條機器匹配文章給讀者的過程

發表頭條文章,要想要閱讀量,至少必須瞭解以下三點:

a - 頭條文章的分發機制 (很重要!!!)

微信公號等,粉絲閱讀是唯一的文章出口,文章得到推廣,可以理解成是口碑宣傳。

而頭條,可以理解為是市場經濟,我們每個頭條號發出的每一篇文章,都將被統一審核並進行推薦,這也是我加入頭條號創作便向身邊有寫作意向的朋友推薦頭條號的原因——這裡是真正扁平的社會,只要你有真才實學,就可以發光發熱。

每天,數以億計的文章湧入頭條,頭條通過機器人對文章進行初審,作出推測,並將文章展現給它覺得可能會喜歡文章的讀者。

參加頭條官方寫作集訓營初次發文章即獲10W+閱讀的一些感悟

課程截圖筆記:頭條推薦機制圖解

在我們不瞭解頭條機器人的時候,相信頭條機器人也不瞭解我們。

頭條機器人那麼忙,可能一時半會兒不會專門來了解我們,有一個快捷與機器人建立溝通的辦法——我們說得通俗一點。

具體比方說,把機器人當成中文四級畢業的外國人。

假如說你的本意原是:

這點小意思,意思意思,沒有別的意思。

要讓歪果仁理解,就得說:

這是一件小禮物,表達一下我對你真摯的友情,你不要誤會我想賄賂你呢。

(PS:所以,是這個意思嗎?我不知道啦,手動捂臉,覺得我瞎扯的上評論區噴我哈哈)

讓機器人能從標題了解到我們的文章大致內容方向,

參加頭條官方寫作集訓營初次發文章即獲10W+閱讀的一些感悟

課程截圖筆記:爆文標題分析

小貼示,頭條標題可以寫30個漢字,有效利用起來。

30個漢字足夠概括許多百萬字數的鉅著了,比如我來試一下:

《天龍八部》——一百多位不同江湖人士的人生沉浮|三位主角二位開掛(加標點符號剛好30字~雖然起的有點矬)

一下子讓我們擁有機器的思維是有點難的,但是我們應當瞭解到機器人是人設計的,我們擁有更聰明的大腦。頭條的機器人對關鍵詞的匹配學習,類似於我們使用某度等搜索信息。

我在文章:

中有聊過搜索引擎的關鍵詞匹配機制,供參考。

參加頭條官方寫作集訓營初次發文章即獲10W+閱讀的一些感悟

課程截圖筆記:爆文標題分析

b - 讓讀者想閱讀的標題

標題被機器讀懂獲得推薦只是第一步,展現在讀者面前,讀者是否會點擊閱讀,不僅直接影響這位讀者是否為我們的文章帶來閱讀量,還間接影響機器是否會繼續推薦文章給更多讀者。

這一步,是比較類似公號的文章標題的,有沒有點擊閱讀的慾望,但再強調一下,機器讀懂是先決條件。

是否有點擊慾望這個問題,需要我們能站在讀者角度審視,像喬布斯喬幫主說的,望掉你自己是設計師。

分析別人很難,我們可以從自己開始,定個小目標——讓志同道合的人讀到我們的文章。

我們其實一直是讀者,我們看到什麼樣的標題,會想打開閱讀呢?

其實我的第一篇文章,原先的標題只起了七個字,發佈2天推薦量只有300不到,後來改了標題,推薦量和閱讀量成指數上升。關於這篇文本想作個案例聊一下,礙於篇幅,另開一文來探討吧。

參加頭條官方寫作集訓營初次發文章即獲10W+閱讀的一些感悟

下篇預告~

c - 閱讀的反饋將直接影響後續推薦

直觀的反饋,就是用戶閱讀後,是否評論互動、點贊、收藏、轉發。

然而,還有一項隱形的關鍵反饋數據是文章的讀完率,編輯有直言文章的讀完率將直接影響後期推薦。

讀完率的概念不難理解,讀者看到一個吸引他閱讀的標題,點進來如果是否會閱讀完整篇文章的比率。難的是我們因為沒有看到直觀反饋,常常遺忘要注意它。

讀完率反應文章內容是否與標題相符,也可以說反應創作者究竟是不是標題黨

評論、點贊等,我們能夠直接看到數據,但關鍵的讀完率,經常被我們忽略。

在集訓營期間,我試著讀不同戰友的文章,因為作者年齡和領域跨度都很大,文章各種類型。

我觀察了一下我自己,有些文章即使內容平平,結構清晰的話,一般都能順手翻完。

培訓老師也一再強掉,結構排版,是基本要求。

參加頭條官方寫作集訓營初次發文章即獲10W+閱讀的一些感悟

天高任鳥飛

結語:

想表達的東西很多,看了下字數,不免有點嘮叨了。接下來一邊寫文一邊總結探討吧。

長文聊了這麼多,一言以蔽之:起個標題很重要,起個機器讀得懂且讀者想點擊的標題很重要。

必須感恩這樣一次培訓機會,重新認識了頭條。

感恩寫作營機構、感恩集訓營一起成長的夥伴,寫作的路上,共勉。

-----------------------------

作者 | 天棠口

據說這個人擅長拋磚引玉,你看,她又拋了一塊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