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如果出現癲癇患者發病應該怎麼急救?

尹訪玉


癲癇是神經系統常見疾病,發病和年齡有關,一般認為一歲以內患病率最高其次,1~10歲以後逐漸下降,我國男女比例是約1.5:1,發病機制非常複雜,目前病因不明。

如果發現身邊有癲癇患者出現發作,應該先讓這個患者平臥,頭偏向一側,然後迅速的鬆開他的衣領和褲帶,將毛巾塞於上下牙齒之間,防止它自己咬傷舌頭。

如果有條件的,可以用外包紗布的壓舌板墊在上下就此之間,以防舌頭跟面頰部的咬傷,同時有利於呼吸道通暢。

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要強壓抽搐的身體,以免骨折或者是脫臼,如果出現癲癇持續狀態,那麼最好是及時送醫院治療。

若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圖片,請點贊後轉發,如有問題請關注後留言。


兒科醫生雨滴


作為一名神經內科醫生,我遇到過很多這樣的病人,那麼我就從普通人的角度,和醫生的角度分別回答這個問題。

一、從沒有醫學背景的普通人的角度:

如果我們在路上看到全身抽搐,口吐白沫的癲癇發作的病人的時候,往往會驚慌失措。

首先,我們要保持鎮定;

其次,確保患者處於安全的環境中(比如移開周圍尖銳物體等);

同時,記錄抽搐的持續時間(大部分抽搐會1~2分鐘停止,如果超過5分鐘即考慮癲癇持續狀態,需要藥物控制,需立即撥打120);

最後,等待患者完全清醒後再離開。


一定切記不要做以下幾點:

1.不要強行束縛患者,控制其抽搐(因為可能導致其骨折,關節脫臼或使救助者受傷);

2.不要往患者口中放手、毛巾等任何物體(因為可能會使患者窒息或者使救助者受傷);

3.不要試圖移動他們(除非他們處於危險之中);

4.不要給患者喂水或食物(除非患者已完全清醒);

5.不要呼叫患者,試圖把患者帶回清醒狀態。


在這裡,我解釋一下,以前的一些觀點(比如塞毛巾防止咬傷舌頭;搬動病人身體側起來等等),現在都不建議做了。 包括掐“人中”,掐“虎口”,意義也不是很大。

我們能做的就是確保患者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下,一般癲癇發作2~3分鐘就會自行停止。但是如果超過5分鐘,就考慮癲癇持續狀態了,需要藥物控制,需要立即撥打“120”。


二、從醫生的角度:

如果病人癲癇大發作持續5分鐘以上;或2次以上發作,發作間期意識未能完全恢復,我們就考慮為癲癇持續狀態。


癲癇持續狀態是神經內科的急危重症,對於不同情況我們予以不同處理。

觀察期(0~5分鐘):

我們會對患者生命體徵進行監測,吸氧,建立靜脈通道,查血常規、血糖、血生化、動脈血氣分析,血、尿藥物濃度或毒物篩查。

第一階段:初始治療(5~20分鐘):

如果病人是在醫院發病,觀察期已經建立靜脈通道,則可以立即予以 地西泮 5~10mg 靜脈注射,必要時可以重複10mg。

如果病人是在院外發病,沒有建立靜脈通道,則可予以咪達唑侖 10mg 肌肉注射。

第二階段:二線治療(20~40分鐘):

如果上述操作未能終止發作,則立即進入到第二階段。會靜脈使用丙戊酸鈉、或苯巴比妥、或苯妥英鈉、或左乙拉西坦。

第三階段:三線治療(40~60分鐘):

如果還不行,則需要轉入重症監護病房,氣管插管,持續腦電監測。

會靜脈使用丙泊酚、或咪達唑侖。


醫生阿丹


身邊如果出現癲癇患者發病應該怎麼急救?

癲癇發作非常常見。

人群中每10個人中就有1人患有癲癇,隨時都有可能發作。

像需要心肺復甦的心跳驟停一樣,幾乎所有的癲癇發作都發生在沒有醫生在場的醫院外。

因此,癲癇急救其實不是專業醫生的事,更是一般公眾需要掌握的急救常識,這種急救技能比心肺復甦更經常被用到。

另一方面,這種急救技能同樣可以救命。

“醫生用筷子進行癲癇急救”,遭遇批評

12月2日,常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副院長周民乘坐高鐵時,對一名突發癲癇病的患者緊急施救,受到媒體普遍稱頌。

但是,網絡輿論中也夾雜著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指責周醫生急救中“用包著布的筷子放在患者嘴裡”的做法是錯誤的。

正確的做法是“不能往癲癇發作患者嘴裡放任何東西”。

12月7日,周醫生針對網絡上的質疑作出回應,並不承認自己的做法有什麼不當,稱“不能照搬教科書,相信自己的專業判斷”,“列車上沒有專用的壓舌板,只有一次性筷子,於是就用布裹住筷子,讓患者咬住。這樣可防止咬舌,也更容易清理氣道。”

醫生救人為什麼會遭受批評?

豪斯醫生也用“筷子”進行癲癇急救,遭到美國神經醫學會的批評

2010年美國神經病學會(AAN)年會上,加拿大達爾豪斯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對包括《豪斯醫生》等4部高評價主流醫療劇327個劇集中59次癲癇急救的分析發現,有45.8%處理存在錯誤,其中27.1%的錯誤涉及強行按壓癲癇發作者,15.2%涉及試圖阻止癲癇發作者的非自主抽搐,18.6%涉及向癲癇發作者嘴中放入東西

美國神經病學會官方專門向社會發布了這項研究,對電視劇或電視真人秀中有關癲癇急救情節存在錯誤提出批評,並提醒公眾僅防被誤導。

當然,美劇中最常放進癲癇發作者嘴中的勺子,不是筷子。

癲癇如何急救

簡單來說,應該做到“幾要”“幾不要”。

幾要:

  • 墊起患者頭部,以防磕到堅硬的地板上;並清理現場有可能造成傷害的危險物體;

  • 輕輕地將患者轉為側臥位,口腔朝下,有利於口腔分泌物流出,以防誤吸窒息;

  • 記錄癲癇發作時間,超過5分鐘或此前發作持續時間(知道的話)需要呼叫緊急醫療救助;

  • 一直呆在患者身旁,並用平靜的語氣更患者說話,給他自行恢復的時間。

幾不要:

  • 不要強行按住患者。癲癇發作患者的抽搐和痙攣都是他自己不能控制的,強行按住並不能阻止發作,反而增加損傷機會;

  • 不要向癲癇發作者口中放入任何東西;

  • 不要驚慌,保持鎮靜。因為絕大多數癲癇發作只持續幾秒到幾分鐘,就會自行恢復。如果癲癇發作超過5分鐘,或患者膚色變青紫(窒息),撥打急救電話。


掙脫枷鎖的囚徒


癲癇患者發作的時候才需要急救,不發作的時候不需要急救。癲癇患者大發作的時候需要急救,不是大發作的時候不需要急救。

第一句話好理解,沒有發作的癲癇患者和正常人一樣,自然不需要急救。第二句話需要解釋一下,大發作就是指發作時意識喪失伴全身抽搐。

癲癇大發作時的急救方法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給他一個足夠的時間、給他一個安全的空間,讓他抽搐到自動停止。不要按住肢體,不要往嘴裡塞東西。

癲癇大發作往往都在幾分鐘之內結束,不給於任何干預也會自動結束。不掐人中也可以自動結束。

為什麼不能按住肢體呢?因為癲癇發作是由於大腦的異常放電造成,單純按住肢體並沒有解決大腦異常放電的問題,大腦仍然在發放電信號,肌肉仍然在抽搐,按住肢體只會造成肌肉拉傷甚至骨折。

為什麼不能往嘴裡塞東西呢?

  • 塞東西的過程中可能會損傷患者的牙齒、口腔。

  • 塞入的東西可能會被咬斷,如果落入氣道,後果不堪設想。

  • 不塞東西也不會影響呼吸:鼻子可以呼吸呀。

  • 癲癇咬傷的都是舌邊,很少有咬傷舌根。

  • 不塞東西也不會造成咬舌自盡,因為中國古代割舌的刑法也不是讓犯人死。

反而是癲癇發作結束之後需要採取一些急救措施:

  • 檢查患者是否恢復意識

  • 意識恢復之前不可以給患者吃喝任何東西。

  • 沒有恢復意識的患者,如果有嘔吐或者分泌物,一定要保持氣道通暢(側臥是很好的方法)

  • 恢復意識的患者可以瞭解有無既往發作史。

  • 反覆發作的患者,確保可以自行回家的才可以離開患者。


急救科普人


假如你走在路上,玩著手機,聽著令人輕鬆的音樂,此時突然你前面一個小夥子倒在地上,雙眼上翻、牙關緊閉、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呼之不應,樣子頗為嚇人。

如果你是第一次遇到,你一定心裡驚恐不定,他怎麼了?我該做些什麼幫助他呢?

也許你會想到這是“羊癲瘋”發作,也許你腦海裡第一時間想到是趕緊找個東西塞到他的嘴裡免得舌頭被咬斷,甚至窒息死亡,另外你也可能想到祖國醫學裡的絕技“掐人中”,但現代醫學現場急救指南里的建議卻是顯得如此“冷漠”:讓他安全、安靜的抽一會兒。

所謂安全,是指在其抽搐發作時,挪開周邊尖銳損傷物品,在其頭部墊一個軟物,以免頭部反覆撞擊地面。

所謂安靜,是指不要往嘴裡塞東西,不要掐人中,不要強行約束患者軀體,不要喂藥喂水等各種折騰。

這…..,難道癲癇發作不會咬到舌頭嗎?

癲癇發作可能會咬到舌頭或者唇角,但這種咬傷往往很輕微舌尖唇角損傷,不危及生命。而“撬開嘴巴塞東西”的觀念,卻給患者造成更大的傷害。

1. 癲癇大發作,患者牙關緊閉,想塞東西進去,需要大力撬開牙齒,很多患者牙齒被撬掉了。在撬開牙齒的過程中,施救者使用的物品多種多樣,筷子勺子鑰匙都有,有患者被戳傷口腔內黏膜出血,差點窒息死亡。

2. 塞東西也會給患者帶來危害。有人塞筆的時候,筆帽掉進了氣管;有人塞木棍的時候,鬆軟的末端被咬碎吸入氣道,這種危險是致命的。當然也有人情急之下,把自己的手指塞進了病人嘴巴,由此造成的咬傷可是有傳播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風險。新聞中經常看到有警察在現場急救癲癇發作的患者,塞進了自己的手指,被大家廣為稱讚,這完全是錯誤的。

在患者安全安靜的抽搐結束後,你再觀察患者呼吸情況,有呼吸的,側臥觀察或等急救車到來。沒有呼吸的,就要做心肺復甦,剛才的抽搐也可能是心臟驟停的早期表現之一。

更多急救常識,關注@急診夜鷹


急診夜鷹


癲癇疾病本身就是一個反覆發作的疾病,而且在疾病發病之前,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徵兆,所以說就會給人們帶來很大的傷害。對於癲癇“小”發作,通常瞬間就會好了,很容易被人們所忽視,患者應該去正規醫院就診,按照醫生的建議去進行服服藥。


對於癲癇患者,在進行“大”發作的時候,則會出現強直痙攣的情況,而且兩眼往上翻,如果說患者快要倒地的時候,在身邊的家屬人員應該把發作中的患者扶好,讓患者側臥,鬆開衣領,扣帶或者放在柔軟舒適的地方,千萬不能夠猛然倒地,以避免發生嚴重的創傷。


同時,對於癲癇患者發病的時候,如果出現了痙攣,或者是直接不省人事,那麼應該要把病人的頭部轉向一邊,然後把口中的嘔吐物品清理乾淨,以防止倒流。而且把躺下的姿勢也要改成側臥,這樣身體的肌肉才能夠更好的放鬆,口水流出來也會比較容易防止嗆著。給病人也一定要做好保暖,最好是在比較安靜的環境下,要患者能夠更好休息。


指導專家:孟珩,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癲癇中心副主任。

專長:癲癇,腦血管疾病,腦炎及頭暈頭痛等。


醫聯媒體


患者癲癇發作的急救措施:

1、癲癇發作時立即讓患者躺下,且保持側臥或僅使頭部側向一邊,使患者口液易於從 口中暢流。

2、並不需口對口的人口呼吸,因易將嘔吐物擠入肺部,造成窒息。

3、將枕頭、棉被等軟物圍護在病人四周,預防意外發生。同時移開周圍尖銳、硬、燙 之物,以免受傷。

4、仔細觀察與記錄發作的型態、持續時間,可做為醫生的參考。

5、注意如果患者躺臥在床榻上,要仔細照看,防止跌落,發生意外。

6、一般的小發作不需叫救護車,但如果病人連續發作持續超過 1 小時以上且有昏迷現 象要即刻送醫。

7、接下來鬆開過緊的衣服,創造一個通暢的呼吸道。

8、若病人的嘴能張開或有感覺將要發作了,亦可將用紗布纏的壓舌板、摺疊的腰帶、 手套或其他堅固不易損壞的東西置入口中, 以免病人咬傷舌頭。 注意不要強行把咬緊的牙齒 撬開往口中塞東西。

9.發作時不要強行喂水或強行按壓肢體,也不要強行的按壓患者人中。

10.發作後立即就醫。



典型的癲癇大發作症狀,看上去很可怕,倒地抽搐,口吐白沫,眼睛上翻,角弓反張,有些還可能出現大小便失禁。

其實,不用緊張,通常癲癇大發作不會有生命危險,發作1-5分鐘會自行緩解。

因此,只要讓病人側臥位,下面腿在後,上面腿屈膝,固定側臥位(復甦體位),保證呼吸道,不被白沫吸入堵塞,同時,可以找一個木條插在上下牙之間,以防舌頭咬傷。可以用牙刷棒,鉛筆,尺子,樹枝等等,不要用金屬就可以。

保證這種姿勢幾分鐘,大發作就會自行緩解。

總之,一定不要慌張,如果有吸入窒息,就在可以用力拍背。

注意,不用做人工呼吸,不用做心肺復甦。



卓智哥


如果見到癲癇病人發作時,最少要把病人,抱到一個衛生而安全的地方,注意保暖!此屬,“發冷病”範疇,跟著用艾火或菸頭輕灸頭頂、太陽、人中、背部、腎俞,足三里、足頸解溪、甬泉等穴,艾火不用接觸皮膚,因為會損容的,同時有條件找到一點姜、蒜、蔥或菜的葉子時,放進口裡,可以挽救病人清醒過來,但是此病比較難治療的,亦會傳染人!我地方有位患者叫“翻起”,的患者,和他哥哥一起睡,不久翻起的病被治好了,他哥哥總治不好,後來死了,有一位老師的兒子,據說三天兩次,病情已經十多年了,帶給我看,跟我睡,當夜即發作一次,他媽的不知是被他傳染了,總之周身怕冷,頭受風吹感覺,幾天後才漸漸消失,注:有內功氣功特異功能的人可見到!後我處藥一次,據他周邊人說,好了三年,三年後,他說又發作了,並介紹一位見我,但他在衛生院採的藥還沒有用完,故暫時又放棄了。


危城御士


癲癇病患者,急救方法,很簡單,發現時,扶住病人,慢慢倒地。預防在次受到傷害,如跌傷。

應急時用毛巾塞入嘴中,預防傷害,如,咬舌,口中汙物,窒息。

癲病病發生後,人群遠離,如通空氣。讓病人大腦得到淨癢,慢慢恢復知覺。不能相廣告中說的那樣。快速抬進附近醫院。那樣會使病人造成腦缺氧,腦死亡。希望朋友們,必須重視。

我以為廣告,一半真,一半假。理論的東西,用不到實踐中去。癲癇病的發作,本身就是腦缺養。倒地時。千萬不能亂動病人。亂動的話,會造成病人更大的傷害。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