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們的“德古拉”

《你好,德古拉》是一部韓國獨幕劇,全劇只有兩集,每集60多分鐘。“德古拉”在劇中的意思是指:“在現實中真實存在的,人們卻感到恐懼、選擇逃避的事情”。

這部劇裡有父母與子女間的隔閡、愛情與現實的羈絆、友情與成長的選擇,三條獨立又相互聯繫的故事線,三個年齡段的煩惱與突破自我,讓我們瞭解了“德古拉”,學會愛與強大。


你好,我們的“德古拉”

Part1 我們仍需千萬遍練習,才能瞥見愛的真相

安娜是一名小學老師,善良且性格文靜。在單親家庭長大,和媽媽一起生活,是媽媽口中懂事、聽話的乖女兒,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出門前跟媽媽道一聲“我出門了”,回家後道一聲“我回來了”。

看似平靜的家庭,實則藏著洶湧的暗流。

直到安娜被相戀八年的女友給甩了,和媽媽的矛盾在一瞬間都爆發了。

父母離婚對幼小的安娜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她總是覺得是自己做錯了,才讓父母這麼為難。從小,她就努力變成媽媽希望她變成的模樣。在媽媽給的像棺材一樣牢固又安全的愛裡,規矩的成長著。

在上初中的時候,因為和女同學親吻,被同學媽媽撞見,雙方父母爭吵不休。對於女兒喜歡同性這個問題,安娜的媽媽選擇了逃避,堅持認為只是小孩子不懂事,假裝沒有發生過,往後的一切也都會迴歸正常。

從那天起,安娜就緊閉了心扉,不再對外敞開,只剩下一具空殼。


你好,我們的“德古拉”

在安娜的媽媽不忍女兒天天睹物傷神的時候,自作主張的約見安娜的女友,把屬於她們的物品還給對方時,知曉後的安娜,像一隻發瘋的羔羊,不斷撕裂著傷口,無法言說的痛苦在母女倆的心間深深蔓延。

“我現在對我的悲劇就說兩句,你猜猜看這裡藏了多少悲劇。”

父母沒有不愛子女的,只是有時候卻愛錯了方式。在不知覺中,把自私的藉口,都美化成是為了孩子。

就像劉繼榮說的那樣:“起初,我以為所有母親都天賦異稟,不必修習便會成為愛的高手。迂迴曲折之後,我終於明白,在歲月的練習簿上,縱使每頁都繪著心心相印的底紋,我們仍需千萬遍練習,才能瞥見愛的真相。

愛的方式錯了,有時也會成為一種磨難,一種無法掙脫的羈絆。


你好,我們的“德古拉”

Part2 愛情誠可貴,夢想價更高

朱徐妍,是一支毫無名氣樂隊的主唱兼職小學課後老師。一年前,被相愛五年的男友單方面宣佈分手。男友給出的分手理由是她老大不小了,還在堅持著看不到希望的音樂夢想,活的絲毫沒有規劃。

分手後的徐妍,產生了自我懷疑。懷疑是不是自己做錯了,還在做著虛無縹緲的夢,寫不出歌、交不起房租,活的渾渾噩噩,卻每天都在期待男友能夠回心轉意,街角重逢。

直到一年後,在參加一場求婚聚會的演出時,發現求婚的主角正是自己的前男友。而擺在聚會臺上相冊右下角的日期,揭曉了男友劈腿的事實。

渣男慣用的伎倆,自身劈腿、攀附髙枝,還要甩鍋給對方,打擊對方的自信。

“我即使滾在狗屎堆裡,也要選擇音樂。即使有臭味,但是也是開心的。”

說出這句話的徐妍,終於找回了丟失的初心。愛情誠可貴,夢想價更高,有夢想的人,在哪裡都不會黯淡,愛情也會隨著光追來。


你好,我們的“德古拉”

Part3 大人曾經都是孩子,只是大人都忘了

宥拉是一個10歲的小女孩,長得聰明可人,但在學校裡卻沒有什麼朋友,只是因為她生活在棚戶區C區,爸爸是一名快遞員。在小孩子的世界了,他們已經學會用階級來交朋友。

直到遇到同歲的男孩智亨,他們一見鍾“情”,一起玩耍,彼此分享喜悅。

智亨的家庭優渥,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智亨被同學嘲笑和乞丐交朋友,被媽媽告誡要和同階級的孩子交朋友。

階級是兩個孩子之間隱形卻真實存在的“德古拉”。

C 區即將被拆除,而宥拉自然要搬走。不想失去宥拉的智亨,說服宥拉和他一起請大人在請願書上簽名,試圖留住C區。

人人都知道,他們這麼做是不會改變現實的。但有很多善良的人們選擇不告訴他們,配合他們,在請願書上籤了字。

卻也有很多富人,直接訓斥他們。一口咬定是宥拉教唆智亨,幫助她留在C 區。無論兩個孩子怎麼解釋,但是富人區的他們都置之不理,蠻橫相加。

惡毒的語言像針尖一樣刺在兩個孩子的心上,宥拉最終搬走轉學,兩個孩子在一瞬間變成了“大人”。

“大人不總是對的,宥拉沒有做錯什麼,是給予傷害的大人的錯。”

我們曾經都是孩子,只是長大後的我們都忘了。我們在孩子時候受過的傷害,能否不再一遍上演,強加在現在是孩子的身上。


你好,我們的“德古拉”

就像劇裡說的那樣:“讓德古拉消失的最好辦法,是面對這樣的德古拉,我們活著也許還會遇到其他的德古拉,只有面對這一切,以後才能走出來,儘管這個過程很痛苦。”

也衷心的希望每一個平凡的我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勇敢的說一句:“你好,德古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