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山東人能豪爽喝酒,山東人能說說你的英雄喝酒史嗎?

曾經滄海煙臺


豪爽與能喝酒,這二者並沒有必然的聯繫。當然我承認,既豪爽又能喝酒的山東人不少,但不能代表全部。對於另一部分山東人來說,豪爽的未必能喝酒,能喝酒的不一定豪爽。

首先,我就不是一個能喝酒之人,甚至對於酒非常討厭。我不敢自稱豪爽,但我也沒見身邊那些能喝酒的有幾個能稱得上豪爽。反倒是我一個當大夫的同學,長得五大三粗,但人家滴酒不沾,從來不喝酒,卻是公認的豪爽,骨科專家,不但醫術精湛,人品也公認好的沒法說;他老爸也是個大塊頭,我見過一次喝了兩盅,半兩不到就弄個大紅臉,父子倆都沒一點酒量。

而我另一個同學,在前年赴別人請客的飯局上,故意姍姍來遲,所有人除了晚到的他都已經喝完酒了,他再逞英雄,各種勸酒拼酒,自命不凡自以為是唯我獨尊,甚至能在酒卓上把緊挨著的兩個鄉鎮之間搞地域歧視,因為這一桌上吃飯的大部分都是這兩個鄉鎮的人,而他那個鄉鎮上的人似乎就高了一等,像陽春白雪,別人就成了窮鄉僻壤下里巴人。後來的幾個月後,聽說這位在酒量方面堪稱“豪爽”的仁兄終於喝死了,魁梧雄壯兩百多斤的大漢死於腦中風,送到醫院當時就沒搶救過來。

都是標準的山東大漢,一個滴酒不沾是公認的豪爽;另一個卻自命不凡嗜酒如命最終誤了唧唧性命!

再說一個能喝酒但非常小氣的人吧,這人除了小氣,人品方面沒大問題。。

大概是二十年前,某人和他的堂兄弟在一起打工,堂兄弟有一次在食堂買飯時,暫時借了某人五毛錢,借這五毛錢是為了買一食堂裡的毫無油水的素菜,那個年代,一份純素菜一般就是這個價格。

過了幾天,也不知是堂弟暫時手裡沒錢還是忘了借錢這茬了,沒及時還某人這五毛錢,某人坐不住了,向身邊關係比較近的某同事抱怨:某某(堂弟)也不還我那五毛錢!

這位某人,將近一米八的大個,酒量也可以,但面對五毛錢時表現出來的做法與豪爽差了十萬八千里!

在我見過的這類人中,這種人品沒什麼大毛病但非常小氣的人不止一個。單純的小氣不是什麼大毛病,他們起碼不會坑別人,所以算不上惡劣。

有的人則不然,坑蒙拐騙,不仁不義,貪婪無恥,冷酷無情,虛偽做作,陽奉陰違,這樣形形色色的人太多了,有能喝酒的,也有不怎麼喝酒的,說白了,豪爽還是和能喝酒沒什麼必然的聯繫。

作為一個山東人,我肯定不會故意黑山東人。但在我的理解裡,山東人容易走極端,就是說,一部人確實淳樸善良豪爽仗義,甚至有點過於忠厚;另一部分則是前面說的那樣,坑蒙拐騙不忠不孝毫無廉恥!而這後者之所以能存在能有市場,就是前面一部分太正直太善良了,容易上當;或者說在兄弟朋友之間,老實人明知道吃虧,但礙於面子寧願吃虧也不願撕破臉皮來討回自己的那部分利益。所以,這是一部分往兩極分化的山東人,一種是過於憨厚淳樸熱情仗義,一種是臉厚心黑不仁不義!

不能把山東人黑得太厲害,畢竟家醜不可外揚。但如果你問我最喜歡哪裡人,答案毫無疑問,肯定是山東人,淳樸善良豪爽熱情;如果你問我最討厭的是哪裡人,答案依然是山東人,就是那另一撮敗壞山東人名譽的人,這種人很多。

所以,豪爽仗義不是和每個山東人都有關係,能喝酒也不代表著豪爽仗義,不能喝酒的也未必就不豪爽。這需要你擦亮眼睛去甄別。


東嶽巍巍汶水幽幽


我不喜歡喝酒,酒量本來就不大,一喝就上臉,然後是全身紅個透,遭罪的很。瞭解底實的人,知我不勝酒力,不熟悉的人會認為饞酒,經常醉呢。

記得是1997年9月,我從縣教育局教研室調到某鄉任中學的校長。由於鄉長是昔日教學的同任,再加之住地村支書又是學生家長,所以歡迎我的午宴上,集合了全鄉的村支書,酒桌有三十。自己明白,今天面對的是一幫淳樸、豪爽的弟兄,酒不喝是不行的,而且不醉也顯不出誠意。席間,人聲鼎沸,煞是熱鬧。不管誰敬酒,規矩是必頻斟滿,而且要一飲而盡,方顯誠深。當地有句俗語,叫作:誠意深,一口懣。這樣的話一出,誰也不好意思不喝,只能是捨命陪君子。每位村支書敬酒後,我已被君子們灌了個醉。可是,我還是要回敬的,且不說規矩,就本人性格也不能就此罷休。全不管鄉長的攔擋,踉蹌著,到了這桌去那桌,一口氣喝了個遍。酒席啥時結束已不知道,意識到是被人架著回家的。路上,頭暈漲,眼恍忽,看著行人都是搖搖晃晃,心裡還暗笑:怎麼個個皆醉,看來酒平比我也強不了多少。


wenyu385


父母能喝酒,我酒量也算可以。第一次喝酒是在農場當知青的時候,農場酒廠自己釀的高粱酒,度數不低,連隊節日聚餐就喝這個酒。第一次喝酒不知深淺,一茶杯酒一口喝下,嗆的直咳嗽。忘了當時喝了多少酒,反正是沒醉。

第一次喝醉是在承德,80年代在承德參加一個培訓班。在歡迎宴會上,一位哈爾濱姑娘看我挺能喝,就對中國叫號,我喝一杯啤酒,她喝一瓶。我不喝啤酒,因為這東西在肚子裡太佔位置,平時只喝白酒。她一挑戰,我不以為然,啤酒又沒度數,怕什麼。再說,我還沒從來醉過。於是,在眾目睽睽下,我喝一杯,她喝一瓶。不知喝了多少。只記的,我喝了最後一杯就從椅子上滑了下去,腦子裡清楚的保留著眾人開心的笑臉。從此後,只要桌上有女人,我絕不多說話,也不主動敬酒,因此還避免了幾次麻煩。

酒量的下降是從河南開始的,河南的酒文化比山東還文化。在濮陽,按照當地習慣,三錢的杯子,主人喝三杯,我喝九杯。“端三個,敬三個,陪三個”。主人加上其他陪客,一圈下來已經醉了。到了洛陽,第一次用四兩的杯子,他們一口一杯,我兩口一杯,醒來時,在醫院打點滴。從此開始,我的酒量大幅下降。


建華72278


😄山東人的確挺能喝酒!剛開始大學畢業在山東就業時,就被山東人的豪爽和酒量嚇了一跳!雖然我也是從中國八大名酒之一的故鄉出生長大,可是我們那裡至今喝酒都是用那種小酒杯,就像一些集市上賣的那種幾錢的小小的類似於高腳杯的小酒杯!大家逢年過節喝酒,親戚朋友也是象徵性的喝幾杯。可是參加工作就業在山東,去每每同事家裡或者飯店吃飯,你看到的都是三兩以上的大酒杯。一說起我們老家微型🍸,同事總是不屑一顧的說,那是老古董了,我們早就不用了!😄山東人熱情好客,他認為請客喝酒,不把你喝到醉說明沒招待好!尤其是山東當地的婚宴,更是如此!結婚當天,婆家人絕對會排除最強陪酒人員,目的就是把孃家人灌倒為止!新女婿過後第一次到家裡做客,也就是回門,如果是外地的女婿,絕對會背灌趴下,因為新娘的孃家叔伯兄弟會輪流上陣招待新女婿的!一般站著去,躺著回家!不過我從參加工作到現在,至今也沒能練出來。最大酒量就是兩小杯啤酒🍺,那還是慢慢品嚐情況下。如果喝的急了,估計一杯就倒了!不過我同事中三兩杯子喝三四杯的不在話下!一般都是論斤看酒量大小!有的一斤酒量,有的一斤二兩,還有更多的!


筆墨情懷我的愛


本人是山東青島人,在喝酒上或許是父輩遺傳,酒量還算得可以吧。四十五度白酒一斤八兩,這是最高峰的時候,當然也是把手機摔的不成樣的一次了。綜合我所遇到的酒場和聽到的故事我覺得不僅是山東人能喝並且豪爽,東北人和內蒙人更是豪爽中的豪爽。

不敢說自己走南闖北,但中國去了好多地方,最遠也去過美國加州。碰到過最能喝的就是在美國時候五六個東北的師兄,一行三人來我們小區把兩個屋子的同學喝趴(一個屋五到六個人),不服的我不辱使命剛到了下半場,結局就是剛買的iPhone4s倒上了一瓶啤酒後不出聲了,我便毅然起身去找微波爐烘乾,定時一分鐘但只需要兩秒鐘,便看見裡面噼裡啪啦,拿出來閃光燈常亮,怎麼也關不上,再放進去兩秒鐘,便永遠的板磚了。事後我的那個心拔涼拔涼的。不信的朋友可以試試,只需要兩秒鐘,多了算我輸,哈哈!

再來說一下內蒙人的故事,這是我工作以後從同事那裡聽到的。那年他們去內蒙出差不得不說人家是真的好客,準備了好多菜,並且說朋友們,今晚上給你們殺羊!最終的結果就是一桌人都還沒等到上熱菜都已經趴窩了,第二天那隻羊還拴在那裡胡思亂想(到底還殺不殺我)。

接下來說一下山東省內,好多人知道青島啤酒,覺得青島人肯定能喝。我親舅舅也是青島人好酒也能喝,到現在也沒有喝倒過他一次。但是大約七年前他就開始在山東濟寧包一些活,大大小小酒局肯定少不了。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故事就是他到了那裡酒桌上都不敢說話,更不用說張狂的去勸酒了。酒桌分主陪副陪,大多數飯店都是三兩左右的白酒杯,我舅經歷的那場是主陪副陪分別帶三次酒,分別是三、二、一,三、二、一。相信不用多說大家也能明白什麼事情了,我反正是聽得目瞪口呆。

最後就是我覺得我最受益匪淺的一次喝酒,也就是高中畢業大學入學前的一次。舅舅趁著妗子出國不在家,表面上約我談心其實就是試探我的酒量,讓我去外地闖蕩的時候知道自己的斤兩。那晚上我喝了一瓶紅酒、兩瓶韓國清酒(十來度的那種)、三瓶啤酒、二兩自己泡的藥酒。那一覺直接第二天十二點。後來我舅就說上大學了,總感覺自己長大了,年輕氣盛什麼也不怕,更不用說在誰都會吹牛逼的酒場上了。以後切記明知自己能喝十瓶啤酒,就說自己只能喝五瓶。酒桌上少不了讓酒勸酒的人,你到量不喝,不給人家面子,喝呢,你就會出洋相!所以說給自己留出來餘地也會減少麻煩別人!這個道理至今一直謹記!

總起來感覺全國喝酒前三應該是內蒙,東三省,山東吧。山東省我覺得最能喝的應該是濟寧了。當然每個地區都有能喝的和不能喝的,喝酒也有喜歡喝快酒和慢酒的。好酒的人八成酒量不錯,不好酒的人也不乏能喝的人,到量喝開心就好。上面的故事和看法僅僅是個人觀點,可能有些以偏概全了。如有不同觀點的朋友歡迎評論區留言,不服來辯,哈哈。

最後感謝提問者提出這麼有趣的問題,很開心做此回答,謝謝!





小知識大歷史


首先聲明,我不是山東人,我是河北人,但我對這個問題很有興趣,試著湊一下熱鬧。

山東人愛喝白酒,酒量大,許多人都這麼認為。可也有不愛白酒,喝不了白酒的。我有兩個山東的朋友,有一個就不喜歡喝酒,在酒桌上大家都勸,他就是不喝。

究其原因,山東是糧食大省,釀白酒有悠久歷史。天氣冷了,驅驅寒;天氣熱了,解解乏;喜事,賀賀喜;倒黴了,去去黴。總的來說,什麼事都能給酒搭上邊兒。山東人好客,豪爽,常請人喝酒;倒上的酒必須喝完,是節儉,怕浪費糧食!

我們河北人,也普遍好酒,酒量大的能喝一斤多,也有許多滴酒不沾的,尤其是現在,駕車禁酒,白酒喝的就少一些。


大地陽光


山東人性格豪爽不假,酒量在全國也排前幾,但我是個例外,我目前滴酒不沾,出去和朋友吃飯,也是別人喝酒我喝茶,朋友都說我,但我發自內心的不愛喝。啤酒喝半瓶就上頭,渾身發紅,想睡覺,給個床就能睡著,慢慢的也討厭酒桌,覺得是浪費時間。

記得第一喝白酒。是我20歲那年。我喝啤酒不行,在酒桌上幾個朋友激我說讓我喝白酒試試。那一次,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當時喝的北京二鍋頭,小瓶裝也就2兩多吧。好像是53°的,泯了一口,就想白開水似的,那時年輕就說,一人先來一瓶。他們都知道我不能喝,都說好,我一碰就一口喝乾了,他們都傻眼了,以為我喝完這小瓶也就很快倒下,第一次喝真不知道為什麼,喝完沒事,第二個小瓶打開又是一口乾,最後喝了4瓶小二鍋頭,加5瓶啤酒,把他們全放倒,我自己又暈暈呼呼的走回家,躺在床上才上酒勁,天旋地轉,吐了兩個小時,心裡暗暗發誓,在也不喝了,說了也怪,以後再喝啤酒一瓶倒,白酒2兩倒,都說喝酒是練的,我一直沒練出來,索性就不在喝了,感覺挺好,有時候也挺羨慕能喝酒的,咱享不了這個福[捂臉]


封存記憶511986


全國好多人認為山東人能喝酒,其實是誤解。我去過好多地方,南疆北國,西南東北,高原海濱,也和當地人喝過不少次酒,論酒量,南北東西都有酒量大的,也都有酒量小的。東三省.內蒙.陝甘寧等地方人們相當能喝。唯獨傳說山東人能喝酒呢?

我認為:山東人直爽好客要面子是主要原因。有客至運方來,不亦樂乎!孔老夫子那時就這樣好客。有朋友來,一定要讓朋友喝好,才算盡了主人之意,不然為主人照顧不周,面子上不好。再者寧願自己喝醉不省人事,也要陪好朋友。這樣就顯得山東人能喝酒了。


南山春色


我喝酒沒有什麼英雄史,在這裡就說一說我喝酒的狗熊史吧?剛到大學裡參加軍訓的時候,有一個部隊女教官,她就是個山東人。軍訓結束的時候,我們五個男生請她吃飯。當時喝的是白酒加啤酒。她基本都是一杯一杯的幹,後來的事情就記不清了。因為我們五個人全喝多了。是女教官打電話讓我們同學把我們接回去的。她什麼事也沒有,聽說去逛商場了。


醉裡挑燈看世界


拿我身邊來講,山東其實不一定比其他地方能喝,但是比其他地方人能耗是真的。山東酒文化繁多,大多五六歲孩子第一次跟父母參加宴席,親戚就會耳提面命的教導酒文化。說實話,確實很是繁瑣麻煩。

山東喝酒講究綿長,並不像大家想的那樣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我認知中東北人喝酒豪氣。我上學第一個室友是瀋陽人,跟我第一次喝酒,說他們的規矩是上菜前要吹一瓶啤酒才算開始。當時給我嚇夠嗆,實際上那個室友只有四五瓶啤酒的量,開始喝的猛,後期就喝的慢了。山東人喝酒則不然,山東喝酒愛喝白酒,喝什麼怎麼喝都要講個道道。比如開席前,一般主人或者一個長輩要提一下,這酒怎麼喝。大四喜,五福臨門還是六六順。就是說這一杯酒分幾次喝完。後邊是七上八下,長長久久和十全十美。第二杯要比第一杯次數要少,比如第一次六口喝完,第二次就要五口起。前幾杯都要同起,大家一起喝。兩三杯後才可以各自找人碰杯,這叫酒過三巡。

酒量上算,二兩半到三兩的杯子,第一輪過去就是半斤白酒了。第二輪各自碰杯,其實酒量差的就開始吃菜不參與了。山東我覺得白酒一斤的酒量還是很普遍的。年輕人可以上漲個半斤。網上傳的山東人表達失望就說喝啤的吧,其實並不多。第二輪開始酒量差的就可以換紅的和啤的。

山東喝酒的精髓其實是慢酒,從晚喝到早上 我一斤半的酒量,一些酒量比我好的外省朋友都喝不過我。喝到換啤酒順口的時候,喝的白酒就差不多醒酒了。

山東人喝酒的流程一般是:白酒-話開始多-吃菜慢了-酒醒差不多了-換啤酒-吃飯-回家。這個流程一般至少三個小時起步,最長我喝過18個小時,換了四家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