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信心最重要!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把大家的节奏打乱了。

很多人还在隔离或半隔离状态。

对企业家来说,这段时间更加艰难,不仅要“抗疫”,更要操心企业怎么活下去。

最近媒体了采访全国优秀企业家王佳芬,她的一些观点值得学习关注。

(一)我们虽然不能改变危机,却可以选择面对危机的态度,此刻企业家保持积极心态是最重要的。自己如果无能为力,记得呼救,面对疫情,积极的做法是,企业家带头深刻反思,思考企业当前遇到的紧要问题,然后主动地去做规划和行动。

(二)有时候需要承认自己的无能无力。不管是面对2003年的SARS疫情,还是2008年乳品行业的三聚氰胺事件,再到今天的新冠肺炎的疫情,企业家作为个体,当你扛不住这般排山倒海的危机的时候,千万不要硬抗,要积极寻求各方支持。争取社会和政府的支持,争取合作伙伴的支持,争取民众的支持。因为很多事情不是一个企业可以承担得了的,企业跟整个社会是联系在一起的。

(三)锻炼企业的“免疫能力”,光明乳业的危机应变处理原则和体会:

第一,事情一旦发生,必须把危机事情解决在当下,坚定且果断。

第二,处理完危机事件之后,要马上复盘,举一反三,建立更加严密的管理制度,杜绝这类事情再发生。

吃一堑长一智,每一次危机事件,都是帮我们“体检”,检查你企业的薄弱环节,修正你和消费者需求标准间的差距。

一次次修炼,整个公司就会建立起越来越好的公共事件危机管理系统。

举例:瑞士的财富管理公司,有着200多年历史的金融企业,严谨稳健,在他们200多年的历史当中,经历过43次金融危机,他们是在经历这些风浪后建立的管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保证了为客户服务的可靠性,可信赖性。一个成熟的企业就是在大风大浪中,在不断面临各种艰难困苦中成长起来的。

第三,危机是提升企业文化和凝聚员工的重要时刻。

企业文化很重要,很多企业建立的文化都和他们的艰难时刻有关,因为这是企业刻骨铭心的重大时刻,是员工最容易接受和体验到的。

(四)此刻,企业家信心最重要

企业家的信心不仅是我们坚定开朗微笑的脸神,更是此刻我们在疫情复杂多变时的决策,怎么做到最安全的复工?怎么争取供应链的最快打通畅通?怎么快速解决库存?怎么保证现金流的安全?

沉着面对,敢于决策,积极担当,敢于承担,这就是我们的信心。风浪面前,代表着员工的根本利益带着大家一起往前走,这就是领导力!

大灾大难考验着我们的信心,历练着我们信心,我们也需要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建立自己自信成长的能力。这份自信来自对未来经济和商业发展的认知和洞悉,来自于我们坚韧和坚持,来自于我们对员工成长的责任。

此刻我们要更自信的授权给我们经营管理班子,复工中千头万绪困难重重,绝不是你一个能担得了的,你要把高管班子的成员都发动起来,授权他,相信他,检查考核他,鼓励激励他,你运筹帷幄,统揽大局,危难中是最出人才的。

此刻你最需要相信爱护员工。一方面公司的信息要公开透明稳定人心,同时让员工知道和参与,要把发生的问题随时告知员工,把想做的事情随时跟员工商量,你相信大家,大家就相信你;一方面是层层的宣传和培训让员工思维和技能提升。你可以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把公司对内对外的宣传系统做好做活,公众号,自媒体,这个力量威力无比!

企业家一定要有信心才行,你的信心其实会传递到员工,传递到其他的供供应商或者合作伙伴那里去。当你信心满满,你的智慧和创造力就会出来。

(五)疫情之后,必有新商机在等你

这次疫情后一定会加快中国经济的转型,大到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依法防控、依法治理的能力,企业也在迅速的重新站队和排列中,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在大的时代变革中寻找新的商机,自觉不自觉地接受时代的考验和选择。

大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则会更强一些。不仅是他本身经营能力强、盘子大,资金相对雄厚,组织能力相对强,疫情中和后他恢复生产经营的能力强,他已建立的满足客户需求能力会帮助他增速。

中小企业中的隐形冠军,细分领域冠军可以借助数字化继续发挥他独特优势,有雄心要赶超的中小企业有更多弯道超车的机会。

(六)中小微企业的应对

一些本来就很艰难维持着的中小微企业,则可能经不住这样几个月或更多时间的消耗和考验,该怎么面对?

第一,要从客户出发,建立品牌和客户服务能力。

我们曾经有过的销售并没有成为我们的能力,只是我们的好运而已。

客户的变化是永远的,我们满足和创造客户需求的能力应是无限的。我们要沉下心,认真研究实实在在好好干,不能浮躁不能急功近利。今天市场上涌现出许多新的公司值得我们好好学。

第二,扎扎实实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

企业间比较的是效率,同样一个产品你的成本和我的成本的比较,会议的效率,人均产出的效率,资金的效率,设备利用的效率等等,市场会在比较中决定你企业的竞争力,你的生存力。而效率的背后是你的管理能力。如果你有管理,经营和运营就有效率。

第三,成为时代企业,以变应对不确定性。

新技术、新商业、新思维将成为社会进步的主流和动力,我们无以抱怨,唯有积极拥抱。

1)以共生价值的理念建立我们新的商业模式和公司新的平台,技术,销售的能力;

2)以互联网的思维建立我们的数据化智能化新的技术和管理体系;

3)以组织的能力代替我们的“人治”,以领导力来改变我们管理上的“控制”;

4)以关注推动员工的成长,建立人才辈出的企业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