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歲以前,你覺得自己哪一方面教育沒有做好?

於爸的育兒經


我們經常告訴孩子成長都是磕磕絆絆的,做小孩是這樣,做父母也是如此。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共鳴,自己的教育意識很大程度上源於自己所從事的行業和工作。比如在一個醫生家庭,父母從小會非常重視孩子的衛生和健康意識教育;在一個健身教練家庭,父母重視的是孩子的日常鍛鍊和身體素質;一個教師家庭,父母會很重視孩子知識量的積累和學習等等。但是這樣的經驗教育也是有風險的。

因為我和老公一直從事教培行業,因此我們的教育意識都更多地聚焦在孩子習慣的培養和知識的獲取上。比如,從女兒兩歲開始堅持每天繪本閱讀;認為書寫很重要,便在她剛滿四歲時開始了毛筆書法學習;前幾年國學興起又開始了國學課程的學習。總之,在學習這個方面我們都自認為自己有著豐富的教育經驗,看過無數個家庭的教育和各種類型的孩子,所以我們自認為在孩子教育這個方面是不會出錯的。

隨著女兒一天天長大,我發現她越來越挑食,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可能大半年)一口飯菜都不吃,每天只喝牛奶和吃水果。此外因為工作原因,我和老公每天下班比較晚,十點到家是常態,慢慢地孩子也睡得越來越晚。最糟心的是孩子的身高——一直達不到應有的水平,在幼兒園,班上其它的小朋友都比她高出好長一截。

所以,要說孩子六歲前的教育中我們做得最不好的一點,我認為是失衡的教育。只關注了學習方面的習慣養成和知識的獲得,而沒有均衡重視孩子的膳食習慣,成長髮育,導致現在孩子身高指數嚴重不達標。

因此,我呼籲所有的父母,不要只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去育兒,還一定要多看,多聽,多思考,


mo麼麼


我覺得孩子做到以下幾點很重要。萬事莫強求,父母從一點一滴做給孩子看,做孩子的榜樣,導師。

 1、獨立

  家長要在孩子小時候就給孩子樹立獨立觀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慢慢的從一些小事做起,比如讓孩子學會自己吃飯、刷牙,上學後學會自己整理書包,獨立完成作業等。讓孩子漸漸養成自律、獨立的好習慣。

  2、閱讀

  書籍是全人類知識能量的補給品,而知識又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是孩子瞭解世界,獲取知識的重要形式。讓孩子從小養成閱讀的好習慣,不但可以幫助孩子開闊視野,還能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

  3、懂得傾聽別人

  有些孩子在家裡傲嬌慣了,在外面就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顧他人感受,甚至在別人說話時表現出不耐煩,這樣是不禮貌的行為,也不是讓人喜歡的行為。家長在和孩子對話的時候,不要輕易打斷對方,讓孩子在這種融洽的氛圍中去感受,去學習要懂得傾聽。

  4、保持專注

  三心二意一般是做不好事情的,當孩子在認真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家長不要輕易去打擾,讓孩子保持專注力,學會自己安靜做一件事。

  5、表達自己

  很多家長最容易忽視的這一點,大多數家長覺得孩子會說話表達就不是問題。其實這是一個誤區,會說話不代表會表達。一個會表達自己的觀點的人一般都不會差勁到哪,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在人際交往和工作中都有很大的益處。

  6、錯事要道歉

  做錯事道歉,不僅能反映一個人的教養,給自己獲得原諒的機會,也是人際交往的一個手段,還是反映孩子是否有敢於承擔自己錯誤的勇氣,也能進一步規範孩子的行為。

  7、不隨便拿東西

  6歲前的孩子沒有“你的”“我的”區別,他們看見喜歡的東西就會拿,家長在這個階段的提醒尤為重要,如果演變成“偷拿”,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負面的影響。



花渡逸蝶


我覺得我孩子有點膽小,特別是大眾廣庭之下,可能是比較少在公共場合說話的緣故吧,還有比較見生,生人少說話,熟人是話嘮。


清風明月創業伶


對於孩子獨立性沒有把握最佳時候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