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女为心爱的人对抗龙王

青龙县的西北部有一座山叫都山,海拔1800多米,是燕山东段的最高峰。山顶上有一座望海娘娘庙。因为山高,山顶上与山脚下常常是一个季节两个世界。刚打春的时节,山底下已经是柳绿桃红了,山顶上仍然是冰天雪地;早秋那阵子,山底下刚好五谷飘香,山顶上却已银装素裹;盛夏大热天,山顶上的冰不容易化开了,可是看上去仍是白茫茫一片,这是裸露着的白色山石。这景观给人的印象是:这里的冰雪四季不化。这一景致当地人称为“都山积雪”。历代文人曾吟诗咏叹过“都山积雪”。明代米吉"千岩万壑光玲珑,琼台瑶宝开仙宫”,和清代陈所立“祁连绝处总燕支,到此回看北斗低”的佳句,至今流传在青龙人的言谈之中。

都山北面有一座鱼鳞山,山上“峰峦层叠,石有五色,若鱼鳞然”。这一景致,被称为“鱼鳞叠锦”。

在这里,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把“都山积雪”、“鱼鳞叠锦”和“望海娘娘庙”联系在一起了,听来颇有情趣。

相传,东海龙王是燕赵大地的司雨神。早先,这一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万民安居乐业。自从老岭花果山美猴王从水帘洞钻入龙宫,强行索走定海神针做金箍棒以后,龙王十分恼怒,便不再为美猴王的家乡降雨了,弄得这里干旱无收,百姓困苦。

龙女为心爱的人对抗龙王


每年春暖花开时,龙女总要带着侍女到塞外游玩。这一,她又来到塞外,只见林木干枯,禾苗旱死,大地龟裂,往年的美景全然不见。她觉得很扫兴,准备返回。侍女鱼姑忽然指着山脚下说:“小姐,你看那儿的人们在干什么?”她们扮作村姑来到小山梁上,看见山脚下一群男女老幼,头戴柳条编的草圈,光着脚板,光着膀子,手捧香条,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一步一磕头的求雨呢。人们在水潭边跪了一片,敲一阵锣鼓,吹一阵喇叭,祈祷一番:“求龙王爷开恩下雨,解救天下黎民百姓。”然后,人们把带来的煮鸡蛋、全羊等供品全扬进潭里,祭供龙王。龙女今年出来,虽没赏着奇花异草,却看见百姓如何崇拜父王了。她心里十分得意,对于人们求雨,她感到新鲜有趣,不禁“噗嗤”一声笑出了声。

龙女为心爱的人对抗龙王


突然,从她们身后传来一声重重的咳声,她回头一看,见离他们不远的大树下,坐着一个担水的青年,那个青年正在自言自语的说:“哼,到了什么时候了,还笑呢?”龙女不解其意,便走过去问道:“大哥,你怎么不去求雨拜龙王?”

“谁没去?我去了三趟,也没求来。老龙王发昏该死了,求他有什么用,还不如担水浇几棵呢。”

龙女听他骂父王心里很生气,可转念一想:父王总是不下雨,人家能不骂吗?这时,龙女仔细看了看那个青年,见他长得眉清目秀,壮壮实实,觉得非常可爱,不禁春心搅动,并热情地对青年说:“你给我作个样,我给你们下雨如何?”

“哈哈,不怕刮风苫舌头,你要真能下雨,别说一个样,就是一百个也行。”那青年说着就站起来作样,逗得她们开心的笑了起来。龙女和青年两人说说笑笑,越谈越有感情,到分手时,已经是恋恋不舍了。

龙女回宫后,乞求父王将雨,但龙王百求不应。龙女想着前约,想着求雨的人们,心急如焚,就不顾一切偷偷的来到塞北,普降甘露。这事由巡海夜叉启奏了龙王,龙王大怒,将龙女贬至塞外牧羊,并令鱼姑同行服侍龙女。

龙女为心爱的人对抗龙王


谁想到这正是龙女求之不得的好机会。来到塞外,找到那青年结为夫妻,小两口恩恩爱爱,尽情享受人间欢乐。

龙王将女儿贬出龙宫,心想过不了几天,龙女就会悔过求情的。可是,过了很长时间也没有龙女的音信。龙王只好派夜叉前去打探,夜叉回来奏明情况,龙王勃然大怒,派虾兵蟹将前去把女儿带回来。龙女以死相拒,说什么也不回来。虾兵蟹将不敢造次,只好偷偷的将龙女的丈夫掠进龙宫。龙王将他监禁起来,要挟龙龙女回心转意,返回龙宫。龙女宁折不弯,非要索回丈夫不可,双方互不让步,僵持不下。

龙女在塞外放望着大海,餐风饮露,满心忧伤,天长日久,便化为一座山峰了,这山峰就是都山。她身上披的绿衫变成了山上的碧树,泪水化成了都源河流,头戴的素纱变成银光闪闪的都山积雪。朝夕相处的鱼姑见龙女化为都山,无限酸楚,心中一动,也化为鱼鳞山,双髻变成山峦,鳞袄变为五色彩石。

后人为了纪念龙女和鱼姑,在都山顶峰上建起了望海娘娘庙。解放前,望海娘娘香火旺盛。现在两座石殿依然如故,好像同游人诉说着龙女和鱼姑的优美传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