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路边的野果子,原来也是中药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小时候学习过一篇鲁迅先生的名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就一段这样的描写:“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长在路边的野果子,原来也是中药

覆盆子

在我的老家,每到五月的时候,山上或者路边会有很多红色的小果实。长得很像草莓。但是比草莓好吃的多。味道甜中带点微酸。当时并不知道它叫什么,只是他们用家乡话怎么叫我就怎么叫,对于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来说,现在特别怀念小时候跟小伙伴们去路边摘这种野果子的时光。


长在路边的野果子,原来也是中药


直到学习中医后,有一次偶然翻看一本中药图谱,才发现,这不是小时候吃的野果子吗?原来它叫覆盆子啊,经过查阅资料发现,原来覆盆子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存在历史,最初的覆盆子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药用上,这在我国成书最早的著名医学典籍《神农本草经》中就有涉及,“覆盆”二字便是首见于此;《本草衍义》中则记录了覆盆子得名的原因:益肾脏,缩小便,服之当覆其溺器,如此取名也。意思是覆盆子的主要功效为补益肾脏,可以固缩小便,服用它之后便可以将溺器(古人盛排泄物的容器)翻盖过来了(指病情得到改善),所以得名覆盆子。而在《本草衍义》之后,过了1000多年,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是这样记载覆盆子:“子似覆盆之形,故名之。”明代的“覆盆”是指建筑物底座柱础。李时珍的意思是由于它们形状相似故而化名,这种说法有些牵强。


长在路边的野果子,原来也是中药

覆盆子


用来补益肾精亏虚非常有名的“五子衍宗丸”中的五子之一就是覆盆子,在方中的作用:”养真阴,固精关,起阳痿”。覆盆子作为一种中药,有益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的作用,它的主治疾病为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同时对于男性的阳痿早泄也有很好的作用。另外,由于它有养肝明目的治疗作用,所以对于视力下降,老眼昏花这类的疾病也是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的,现代医学认为,覆盆子中富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能够防止自由基对大脑的损害,改善大脑的循环和血液供应,从而达到健脑益智的作用,另外,覆盆子当中含有一种叫做烯酮素的物质,能够加速脂肪的代谢燃烧,也是天然的减肥良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