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援鄂醫療隊護士自帶工具 為年近八旬的患者刮鬍子

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是武漢人,但卻在疫情最嚴重期間一直堅守在武漢,他們就是來自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的援鄂隊員。

他們當中,有人把患者當作家人,主動為患者刮鬍子;有人為了使患者不錯失複查機會,顧不上自己常年腰肌勞損,奮力抱起一米八多的患者;還有人在挑戰面前勇敢前行,為患者進行“危險性極高的”咽拭子採樣。

他們的平均年齡不到30歲,但在危險面前他們卻主動逆行而上,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醫者仁心的真正含義。

河南援鄂醫療隊護士自帶工具 為年近八旬的患者刮鬍子

為降低感染率 她主動申請為老人刮鬍子

3月9日早上7:00左右,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護士孟霞帶著刮鬍刀、紗布和溫水,來到了自己所在的華科大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一間病房內。

這裡住著近50位新冠狀病毒感染疑似感染患者。在自己負責的患者中,有一位年近80的老人,他在院區住院將近一個月。

由於被隔離,再加上病情較為嚴重、自理能力差,老人一直都未清理過鬍子。為了讓患者更舒適、也為了降低感染率,孟霞和同事商量後決定自己動手為老人刮鬍子。

“聽完我們的想法,爺爺非常感動,覺得這些應該是自己家人做的事情。”孟霞說。

得到了老人的同意,孟霞帶好手套和口罩,先用溫水把紗布浸溼敷在老人的胡茬上,等胡茬變軟後,她才小心翼翼地開始一點一點刮掉多於的胡茬。

為了不刺破患者的皮膚,孟霞全程都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和馬虎。“爺爺的下頜比較瘦,尤其是褶皺處要格外小心。”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孟霞的操作也越發嫻熟。經過二十多分鐘的耐心清理,孟霞終於“大功告成”,最後,她還細心地把治療巾墊在老人脖頸處,為老人處理散落下來的胡茬。

河南援鄂醫療隊護士自帶工具 為年近八旬的患者刮鬍子

在此次前往武漢支援的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中,大多都是90後。孟霞坦言,初到武漢的確有些緊張,但隨著越來越多的病人逐漸康復,她心裡也越發有信心。

剛剛過去的三八婦女節,孟霞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同事的孩子把孟霞當做“心目中的英雄”寫進了自己的作文中,希望自己長大了能夠像孟阿姨一樣,給大家帶來歡聲笑語。

河南援鄂醫療隊護士自帶工具 為年近八旬的患者刮鬍子

河南援鄂醫療隊護士自帶工具 為年近八旬的患者刮鬍子

“身為黨員、醫護人員,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做的。作為團隊中的大姐姐,我更要起一個帶頭作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病人儘快康復。”

關鍵時刻 他不顧個人頑疾奮力將患者抱起

師延剛是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的副隊長,在2月2日抵達武漢後,身為副隊長的他除了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還負責著傳達最新治療方案、培訓醫生掌握防控感染的方法以及幫助援鄂醫護人員儘快適應疫區等工作。

武漢疫情,人人自危,同樣也包括這群與病毒距離最近的醫生和護士們。“雖然我們知道病毒的危害性,做好了充分的防護,但心裡難免還是有緊張的情緒,尤其是第一次面對病人的時候,心裡的那份緊張是不由你自己的。”

師延剛說,儘管如此,短暫的緊張過後,長期從事醫生行業的職業習慣還是讓他“一工作起來就像一個‘拼命三郎’,就什麼都忘了,眼裡就只有病人。”

河南援鄂醫療隊護士自帶工具 為年近八旬的患者刮鬍子

有一次,一位患者在住院一週後核酸檢測呈陰性,需要做胸部CT複查,三名女護士推著病床想要轉運病人。但這位一米八多的患者猶豫身體虛弱,四肢無法發力,根本使不上勁兒,這也讓女護士們犯了難。

這時,師延剛走了過來,考慮到 “由於疫區病人較多,每天都有一千多人排隊做檢查,如果這次機會錯過了就要重新再排”。來不及多想,他一下子跳到患者的床上,用床單裹著患者使出全身力氣把他奮力抱起,就在這時,師延剛突然聽到“咔嚓”一聲,他知道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

放下病人,他一直彎腰靠牆持續了十幾分鍾,才慢慢“緩過來勁兒,能站直了”。師延剛說他一直都有腰肌勞損的問題,但是作為一名醫生,尤其在照顧病患的時候很難考慮到自己。

據瞭解,醫護人員平時都會盡量站在病人側面避免病人咳嗽液體噴濺,“師醫生這樣做是非常危險的,但關鍵時刻他卻一心想著病人,我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溫暖。”其中一位護士感慨。

危險面前主動請纓 一天之內為十一名患者做咽拭子採樣

齊路是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的醫生,在得知能夠為病人做咽拭子檢測的消息後,她主動請纓。

河南援鄂醫療隊護士自帶工具 為年近八旬的患者刮鬍子

她也明白做咽拭子檢測的危害性,由於醫生需要近距離接觸患者,用拭子在患者口咽的後部塗抹採樣,患者極易咳嗽將病毒帶噴濺在防護面屏和防護服上,哪怕只有一丁點飛沫穿透防護服,採樣人員就面臨著被感染的風險。

“畢竟和病人這麼近距離接觸,心裡多少還是會有些擔心,但作為醫生,這就是我們的責任。”

齊路介紹,進行咽拭子檢測,醫生和患者一般會保持在20公分左右的距離,但患者也會不可避免地咳嗽,因此做好個人防護尤為重要。就這樣,戴著自己的“武器”——口罩、護目鏡和防護頭套,她一人曾經在一天之內為11名患者進行了咽拭子採樣。

齊路說,許多患者為了降低醫生感染,甚至提出自己來進行咽拭子取樣,每當這時,她總是會安慰患者“沒關係,我們包裹的很嚴實,實在忍不住咳出來就行了。”

一個多月的接觸,齊路也被眾多患者的“善舉”默默感動著。“來做檢測的患者都非常配合,都在為我們著想盡力不咳嗽,看到他們這麼做我們就真的不害怕了。”


來源 河南青年時報

見習記者 宋賀揚/文 受訪者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