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男旦藝術是否會消亡

京劇男旦藝術是否會消亡

4月25日是梅派大師梅葆玖先生逝世一週年的紀念日,“梅葆玖的京劇貢獻”論壇在北京召開。在這個特殊的日子,梅派藝術的傳人與業內外專家在京齊聚一堂,共話梅葆玖的京劇貢獻,男旦藝術的傳承更是成為焦點。男旦,這一獨特京劇藝術行當的路,未來該怎麼走?該如何傳承與發展?


京劇男旦藝術是否會消亡


戲曲專家這麼說


著名戲曲評論家傅謹表示,“葆玖先生去世後,很多人提出一個問題,我們中國的男旦是否會終結,我覺得真是這樣的話,真的太可惜了。對我們整個民族文化都是一個無法估量的損失。”


“京劇通過體系化方法訓練,讓男性在童年開始突破變聲期,直到中老年仍可在舞臺上完美地演繹女性角色。京劇男旦在二十世紀裡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輝煌,國際上,京劇和梅蘭芳也一直被看成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標誌性的符號”。


著名戲曲評論家周傳家:“中國的男旦藝術的確是戲劇當中的一個奇葩,可以說是對世界戲曲獨特的貢獻,國外也有類似超越身份和性別的表演,但唯有中國京劇男旦藝術達到了最高的水準,我們歌頌、肯定、讚美京劇藝術,就應該承認男旦的魅力,我覺得梅派的男旦藝術是梅派藝術的一個亮點。”


國家一級演職員、梅葆玖先生生前琴師舒健說:“男旦和女聲有著完全不同的表達,在京劇流派中梅派的男旦音色是大多數女聲不具備的,可以說達到了東方美學的極致,不造作,又那麼柔美。”(節選自中國新聞網,2016年4月25日)


京劇男旦藝術是否會消亡


男旦演員的現狀


男旦演員雖然曾經創造了京劇藝術的高峰,但在“文革”期間卻被禁止演出。如今雖無禁令,但亮相的機會依然不多。


作為梅尚程荀四大流派男旦代表,胡文閣、牟元笛、楊磊、尹俊經常在一起演出。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原本是戲曲演員演出的黃金檔期,但除了胡文閣有一場大戲,牟元笛在新加坡等地小劇場演出外,剩下兩個人都沒有演出。楊磊忙著照顧當時病重的師父李世濟,而尹俊剛剛結束一部電視劇的拍攝。


其實,平時亦如此。


因為有師父的知名度,作為梅派男旦唯一傳承人的胡文閣演出相對多一些,每個月大概能有一場演出。不過,師父走後情況會如何變化?他還不得而知。尹俊和楊磊的演出就少多了,他們上一次登臺,均是今年(2016年)1月17日在梅蘭芳大劇院與胡文閣、牟元笛一起參加梅尚程荀四大流派男旦專場的演出,可惜的是當時楊磊還因為失聲未能演出,最後上臺向觀眾道歉。


沒有演出的時候,尹俊會接一些影視劇的工作,“因為我會唱京劇,影視劇組也會尊重我。演電視劇需要節奏感比較好,而節奏感恰恰是京劇演員的特長。”尹俊一年正式的劇場演出也就四五場,很多時間是在影視劇組,但他堅持影視劇只是“插曲”,不是主業。


近半年的時間沒有什麼演出了,楊磊總覺得這是一種浪費,“38歲是男旦演員的黃金時間,可是我只能通過一些小的公益演出或是戲迷聯誼去刷存在感。”師父李世濟在世時,有演出機會一定會帶著他。雖說男旦演員穿著西服清唱的感覺很彆扭,但也比沒演出好。5月8日,李世濟因病去世,這意味著今後他連這種彆扭的演出機會可能也沒了。


沒演出自然沒收入,願意從事這一行的人也就更少了。楊磊說,雖然他非常希望有新鮮血液加入男旦行當,但當一些小男孩戲迷想跟他學戲時,他卻從不敢鼓勵他們,“把男旦當職業,別說成就一番事業,就是養家餬口都不一定能做到,其中的酸甜苦辣我自己可以面對,但要鼓勵別人也投身這一行,那是不負責。”(節選自《北京日報》 2016年5月)

觀眾怎麼看?

對於中國京劇的男旦藝術,您怎麼看?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