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時間催生“雲錄製”新形態:雲錄製 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五天時間催生“雲錄製”新形態:雲錄製 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受疫情影響,影視娛樂行業也發生著巨大生態變化,電影集體撤檔、影視劇暫停拍攝、綜藝消聲……但與此同時,用戶宅在家的時間變長,影視綜藝生產者們也迅速順應環境變化,開拓創新,在大型現場錄製節目紛紛取消的情況下,直播連線、小體量的生活記錄節目卻憑藉“雲錄製”這樣的新形態煥發新生。日前,新華網記者專訪了《快樂大本營》及其特別節目《嘿!你在幹嘛呢》製片人劉偉,揭秘“雲錄製”背後的故事。

雲溝通、雲會議、雲表達

五天時間催生“雲錄製”新形態

如果時間倒推回兩個月前,誰也不會相信綜藝節目還能採用遠程雲錄製的方式進行,不光是普通觀眾,對於深耕綜藝市場多年的《快樂大本營》團隊而言,也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

作為《快樂大本營》在疫情期間緊急推出的一檔特別節目,《嘿!你在幹嘛呢》從最初提出想法到最終播出,僅用了五天時間。起初,製片人劉偉和導演組也很擔心如何拿捏節目調性和尺度的問題,主持人和嘉賓也向他們表達了自己的顧慮。

“全國人民都在關注新聞報道的時候,我們節目中呈現居家生活,是否合適?這需要我們比平時更加謹慎。”劉偉坦言,團隊過去習慣用綜藝化的手法去進行節目策劃,但這檔雲錄製的節目是記錄主持人、藝人在家的真實生活狀態,其功能性是大於娛樂性的,節目的最終目的是希望號召觀眾響應國家號召,待在家中抗擊疫情,與此同時把當下的生活過得更加豐富快樂。

因為時間緊迫,每期節目從錄製到播出只有兩到三天時間,對於錄製、後期製作、宣傳等整個生產環節,需要更加高效。劉偉透露說,所謂“雲錄製”真的是所有環節都在線上完成,其中包括雲視頻會議、雲聯繫嘉賓、雲溝通臺本,無形中會增加很多溝通成本。

節目中三位主持人要依次錄製,每位需要一個多小時,主持人錄製就要耗時一個下午。而這樣的錄製相比之前,難度也成倍增加,因為主持人和其他嘉賓儘管習慣於面對鏡頭,但自己在家拍攝也是第一次嘗試,“他們一方面要完成技術層面的工作,另一方面要琢磨怎樣更好的呈現內容,如何把自己‘降維’到普通素人的位置,去展現真是狀態”。劉偉透露說,就連經驗豐富的何炅最初都擔心自己一個人說話會“很乾”,希望跟觀眾能有所互動,導演組就與何炅溝通,希望他忘記自己是主持人,想象成自己是普通人,不需要刻意控場,怎麼舒服怎麼來,最終才呈現出節目中那樣真實的狀態。

五天时间催生“云录制”新形态:云录制 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特殊狀況”成“意外驚喜”

雲錄製為綜藝形態開闢新的大門

相比以往的現場錄製,遠程雲錄製的難度更大、不可控性更強,因為每一位嘉賓都在自己的家中進行錄製,有太多事先無法預料和掌控的突發狀況。因此,導演組也需要隨機應變特殊處理,這些“特殊狀況”反而讓觀眾看到以往看不到的明星真實的一面,成為了“意外驚喜”。

比如《嘿!你在幹嘛呢》節目中,黃子韜和杜海濤連線時,家中的寵物狗就突然搶鏡,黃子韜媽媽也因為在雲錄製中露臉並調侃杜海濤是“胖子”,而被網友推上了熱搜。這些突發狀況都是事先無法預料的,而這樣記錄生活狀態的真實感,反而受到了觀眾的喜歡。

在技術層面,雲錄製也有更大的難題。連線過程中網絡信號不好、畫面出現卡頓、收聲出現問題,為此節目組就必須先暫停並切換網絡,為了保險起見,他們會事先準備一臺手機專門收錄聲音,剪輯時再將聲音貼進去,這都是雲錄製才產生的難題。

劉偉坦言,雲錄製是特殊環境下催生的特殊綜藝形態,採用個人創意生活vlog+視頻連線的核心模式進行錄製,也是他們目前能想到的最符合當下社會環境的做法,是一個防疫、生產、創新三不誤的艱鉅任務。在這樣的特殊形態下,綜藝市場順應變化積極創新並收穫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僅展現了電視人強大的思維創新能力,對為整個綜藝行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文/楊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