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提攜馮小剛的人,兩人已經十年再無交集了

如果要找一個真正草臺班子出身的大導演,那馮小剛算一個,窮苦出身,軍人退伍做美工當編輯,為了擠進圈子汲汲營營,貴人提攜下漸長行情,抓住機會躍龍門後卻斬斷舊情。馮小剛在北京郊區的單親家庭長大,母親在印刷廠工作,掙一份錢養兩個孩子,一到月底就要吃醬油泡飯。多年之後馮小剛說自己最愛吃的就是醬油泡飯。困苦的童年,落後的起點,和如今屏幕前萬千熱情的笑臉。

當年提攜馮小剛的人,兩人已經十年再無交集了

或許馮小剛的臺詞是;我命由我不由天。少年時期的馮小剛經常被成群結隊的大院子弟欺負,他總是一邊哭著跑回家,一邊暗暗的賭咒,大院裡的有什麼了不起。後來,馮小剛部隊退伍,在西直門糧食倉庫工作,被戰友們笑為“西涼太守”學美術出身的他,也兼職在劇組做美工。1985年他被調入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所有美工之中只有馮小剛會事先了解故事背景,提前看演員照片,然後定製設計造型,手裡能幹活,嘴上也利索,很快被主管劇集製作的主任鄭曉龍賞識。

鄭曉龍經常帶著馮小剛去酒局,一張桌子坐下來,往往只有他一個不是大院出身的,雖然嘴上不說,但馮小剛知道,這張桌子,他得惦著腳才能夠夠的著。一次酒局上,一個平頭的娃娃臉,一上桌就是全場焦點,北京人都很貧,但這個人的每句話既有趣又有深度,後來他才知道,這是痞子文學的鼻祖王朔。做人拎得清是馮小剛最大的優點,在王朔面前,馮小剛就是一個狂熱的粉絲,第二次見面他就能背王朔的小說,有人不服,指定章節指定頁數讓馮小剛背,馮小剛照樣倒背如流,還說這王老師就是我的人生導師,相見恨晚,當時王朔正到創作高峰期,聲名鵲起,身邊需要一個機靈的小弟。

1990年,鄭曉龍和王朔合作拍出了《渴望》,一經播出萬人空巷,收視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八,小偷看劇休假在家,失竊率大幅降低,公安部特發了錦旗,領導還當面表揚劇組。鄭曉龍賺足了聲望,王朔賺夠錢,第二年,鄭主任一邊嘬著白酒一邊說,咱們得再弄個經典,但王朔眼毒呀,一連看了很多劇本都不滿意,正發愁呢,小弟馮小剛毛遂自薦說;王老師,咱倆一起寫一個《編輯部的故事》指定能火,王朔看著眼前的小弟,想起平時被拍的馬屁,整。編輯部的故事讓馮小剛走進了娛樂圈的大染坊,葛優,姜文連老婆徐帆都是藉此連得線,但這是後話,按下不表。

大哥帶著小弟很快完成了劇本,接下來就是找演員,馮小剛諾諾的許願,這要是葛存壯的兒子葛優能來,一定合適,但人家剛剛捧了金雞百花獎啊,王朔聽完哈哈大笑,第二天就帶著馮小剛直接去了葛優家。馮小剛第一次摸著金雞獎盃心生羨慕,葛優從此也成了他馮小剛多年御用的男主角。第二年《編輯部的故事》播出又是大火。一個男演員看的太專注,把飯都給燒糊了,這男演員的名字叫姜文。編輯部之後,坊間傳聞鄭曉龍組局必出精品,這姜文把身子探了探,還真和龍哥在酒桌上聊出了《北京人在紐約》又是在王朔的鼎力推薦下,馮小剛當起了該劇的執行導演,在《北京人在紐約》的慶功宴上,酒過三巡小剛藉著酒勁瞅了瞅眼前的桌子,感覺這桌子,不像從前那般高了。

當年提攜馮小剛的人,兩人已經十年再無交集了

此時的馮小剛是真愛王朔,除了精神上的指路明燈外,他也的確從王朔身邊得到了長高的資本。小剛常常不由自主地就吹捧起王朔來,用他自己的話說,經常把王朔誇得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的,但是很快風聲就不對了,他和王朔共同成立的公司,連拍了3部影視劇都被斃了,據說是痞子文學遭到了全國性的打壓,鼻祖王朔只好出走美國去避風頭,散散心。走之前他給馮小剛留下一句話,咱哥倆分開吧,他們是衝著我來的,你還有機會活,不要一起死。馮小剛還真沒有墨跡,撒腿就撤。

當年提攜馮小剛的人,兩人已經十年再無交集了

《甲方乙方》上映時,原著王朔的名字被去掉了,這是根據王朔的小說《你不是一個俗人》改編的。電影順利上映,票房相當爆炸,馮小剛一激動託自己的製片主任給王朔送去了5萬塊錢,權當版權費,精神賠償之類的吧,王朔當場把5萬塊錢給扔了出去。本以為兩人就此江湖別過,沒想到很快,馮導又來找王朔,此時他正在籌拍《一聲嘆息》這是根據王朔小說《過著狼狽不堪的生活》改編的,王朔不接馮導的電話,馮導幾乎託遍了所有圈裡人都不管用,最後在鐵哥們葉京的勸說下,王朔終於同意見個面,聽聞王朔開門了,馮導立馬驅車前往,在北京開車都激動的迷了路。

王朔賣了版權後才知道《一聲嘆息》是馮小剛第一次跟王老闆合作,新的大哥得有份見面禮吧,和王朔多年的交情,就當是入山門的投名狀。此後十年兩人再無交集,如今的馮小剛已成為了一個符號,記錄在中國電影史上。但是這一段戲謔的過往,一定會被慢慢遺忘,因為再深邃的電影,也不會告訴你膠片背後的故事。性情中人說小剛無情,踏著肩膀往上走,大哥二哥三哥,有奶就是哥。有故事的人感嘆,馮導無奈,這鯉魚躍龍門,就必須拋下過往的恩,撇下江湖的義。大家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