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出生兩個多月,就獨自住院隔離了,無家人陪護……”

“我才出生兩個多月,就獨自住院隔離了,無家人陪護……”

…1.出生2個多月的寶寶,無家人陪護入院…

2020年2月6日,凌晨。多數人進入夢鄉,而上圖的女寶寶,獨自一人背井離鄉。從潮州轉院來到廣州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兒童院區。

她才出生兩個多月,是迄今為止廣東省確診的年齡最小的新冠肺炎病例。由於寶寶的媽媽和其他家人當時都已確診,在當地醫院隔離治療,所以寶寶沒陪護人。

此刻,兩個多月的孩子,在最需要母親的時刻。離開了最熟悉的母親,獨自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面對一群陌生的“太空人”(穿上防護服的醫者)

另一邊,她的母親擔心,焦慮百感湧上心頭。

我的娃那麼小,她餓了,有人知道嗎?她渴了,有人倒上一杯水嗎?

她會永遠離開我嗎?她還沒來得及好好看看這世界呢,我還沒來得陪她長大呢……

不不,她會痊癒的,我們不但有過去,還會有未來的……可是,她那麼小,餓了有人知道嗎……

焦慮不安就像憂傷的歌,一遍一遍在這位母親的腦海中循環播放。

都說醫者父母心,醫護怎會不明白父母的心呢?在孩子到達前,隔離病區的護士就和寶寶媽取得聯繫,她明白寶媽的擔憂如山,沉重。

她安慰說:“好漂亮的寶寶,我們有福啦,可以暫時代替你做幸福的媽媽啦。你要好好休息。”

考慮到寶寶還小,在原有隔離區護士的基礎上又緊急抽調了4名護士,24小時輪換,專門負責照護寶寶的吃喝拉撒等起居事務。同時,還為寶寶準備尿片、奶粉等生活必需品。

“我才出生兩個多月,就獨自住院隔離了,無家人陪護……”


………………………2.寶寶,你錯了…………………

入院五天,小寶寶的小脾性已經被護士媽媽們摸清了:“吃飽了就會睡得很香很甜,在她醒來的時候,她喜歡和我們有眼神交流,喜歡我們抱抱她、跟她聊天。”

“哭的時候,她也喜歡你去抱一抱她,哄完她以後,把她放回床上,她就又開心地手舞足蹈自己玩起來。”

“我們還給她準備了個小搖鈴,給她一搖,她就會對我們笑……”彭紛霞說。

彭紛霞是其中一個護士媽媽,一提到寶寶就忍不住嘴邊的笑容。

她說:“沒想到,我們穿成這樣(防護服),她也能接納我們。看著我們笑……”

而寶寶笑時,護士媽媽便忍不住和她“聊天”。做過媽媽都知道,和寶寶聊天就是一個人自言自語,然後看著寶寶笑,而自己的臉也泛起笑容。心裡一柔,全是開滿的花。

彭紛霞說:“或者,她錯把穿防護服的人都當做自己的媽媽了。”

嘿,寶寶你錯了,她們不是你媽媽。她們和你媽媽長相、體態方方面面都不一樣的。不過,她們的心和你媽媽是一樣的,醫者父母心,她們的心和父母心一樣的----都飽滿愛意。

“我才出生兩個多月,就獨自住院隔離了,無家人陪護……”

…………………3.苦中有樂,笑淚交織……………

其實,穿著全套防護服照顧一個兩個月大的孩子是需要付出很多力氣的,尤其照顧寶寶的都是柔弱的女子。

一些平時看似簡單的動作,即使只是哄她、抱她,都需要付出很多力氣。

有的時候完成一件事後,護士媽媽們都汗流浹背了。她們戴著N95口罩要坐在椅子上張開嘴喘一會兒氣,才能有足夠的體力繼續。

除了身體的苦,還有心裡的苦。

作為市婦兒醫療中心隔離病區裡的醫護人員,護士媽媽要連續工作14天后,再隔離觀察14天,才能回家。

這意味什麼?護士媽媽們要離開自己的孩子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不能每天抱自己的心頭肉,親吻額頭,道一句晚安。

她們想這樣嗎?誰想離開自己的孩子呢?可是她們心裡明白,國家需要她們,國人需要她們。國有戰,她們便換上戰袍,義不容辭。

就像照顧寶寶的任務,醫護人員都自動請纓,上戰場,和病毒抗爭。

她們每個人都是自願離開自己的孩子,來照顧別人的孩子。所以對每個孩子,都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

她們早已把小愛變成大愛。

照顧寶寶的過程,有苦有樂。當看見寶寶比入院時更有精神了、奶量從每頓五六十毫升增加到100毫升左右,肺部CT檢查也顯示情況好轉時,護士媽媽都發自內心的笑了。

在患者面前,醫者持一顆仁慈的心;在病毒面前,她們勇氣可嘉,義不容辭,和病毒抗戰到底!

國有戰,召必回!每個醫護都是英勇的戰士。

但我深知:

他們都是血肉之軀,都有一家老小,也會恐懼死亡,也知道生命可貴。

可是,當戰鬥的號角吹響,這些原本平凡的人,心中的使命感戰勝了本能的恐懼。

他們領了命,衝上前,替我們衝鋒殺敵,成全了我們的歲月靜好!

最後,謹以此文,向白衣戰士、一線防疫人員致敬!

“我才出生兩個多月,就獨自住院隔離了,無家人陪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