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為什麼要霸佔弟媳?

世界人文通史


且說齊王李元吉有美人名曰楊媚,後娶為妻。楊媚原是長安一歌姬,史載此女容貌嫵媚,性情妖嬈,善歌舞,通琴瑟,曉棋藝,長安城中無數公子哥兒、登徒子們對其垂涎三尺,恨不得傾盡一生換美人一笑。

如今美人嫁做人婦,這些男子才算作罷,只嘆自己沒有生在皇家,要不然別說一個楊媚,縱使十個也到早已到手。李元吉納楊媚之後,也是愛不釋手,但過了一段時間,他便在外尋花問柳,將個美人冷落空房之中,不予理會。生性多情的楊媚心中不免委屈,不禁感嘆自己命運之悲涼,惋惜虛度之芳華。

正待她苦悶無聊之事,秦王李世民的出現直接改變其命運。

某一日,太子建成與齊王元吉邀李世民出遊玩樂,兄弟三人各自攜家眷而行,李世民早就對這個弟媳有傾慕之心,如今佳人就在眼前,只勾得三魂丟七魄,心中打鼓七上八下。

兄弟三人縱馬狂歡,李世民馬兒慢,建成、元吉早已不見蹤影。正待惱怒兄弟無義之時,忽聽背後有馬蹄作響。回頭望去,只見一女子打馬而來。李世民仔細一瞧,此女非是旁人,正是齊王妃楊媚。

再看那楊媚,因追得太緊,顯然有些體力不支,只見她嬌喘吁吁,臉兒緋紅,髮簪、衣衫都帶散亂。李世民趕忙調轉馬頭迎了上去,靠近之後,跨下馬鞍,而後將楊媚攙扶下馬。齊王妃此時腳下一軟,趁勢倒在李世民懷中。李世民一時不知所措,但頓生憐香惜玉的念頭。

二人一個千嬌百媚,一個萬種柔情,這段不論情緣此刻便以種下。從此之後,李世民但凡回朝,總要想方設法接近齊王妃。恰逢李元吉終日在外尋歡,夜不歸宿。這一來正好給李世民和楊媚製造機會,二人卿卿我我,盡享快樂之事。且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秦王非等閒,一場玄武門之變,改變人生命運,殺建成、誅元吉,軟禁李淵,自己坐上九五之尊之位。可憐齊王妃楊媚目睹丈夫和一子一女慘死大伯刀下,這番慘狀印在腦海。她想不到與自己暗中勾搭連環之人,竟是如此心狠手辣。

李世民此時已經貴為天子,但卻沒有忘記與楊媚之情。他下旨將已成寡婦的楊媚納入宮中,封為側妃。楊媚卻不再如從前,她變得沉默少語,常以淚洗面。李世民為討她歡心,想盡辦法,但楊媚卻始終不樂。

某一日,楊媚對他說,若要如從前一樣不難,只需恢復先夫李元吉爵位和太子李建成的封號,赦免其罪,不為難其家人。對於李世民來說,如此一來無疑是否定自己過去的行為,等於自己打自己嘴巴。但為了楊媚,李世民當即答應下來。想必一半是為了取悅楊媚,一半是為了追念手足之情。

果不其然,楊媚此後改變態度,恢復以往模樣,對李世民施以柔情與嬌媚。常陪伴李世民歌舞宴飲,輕歌曼舞,媚態勾魂,或吟唱南朝豔曲,撩撥得李世民心搖神謎,不能自已。楊媚如此,無非是一種自我麻醉般的放浪形骸。

後楊媚生下一子,名叫李明。她因子得福,被封為貴婦,有為其建立豪華宮殿。楊媚此時更加不成體統,不免惹人口舌。長孫皇后與一班老臣勸告李世民末因為狐媚子而忘記興業大志。並且有人上奏說楊媚早有殺害陛下之心,為夫君李元吉和兒女報仇。李世民卻不以為然,認為楊媚絕不會如此。

李世民沒有說錯,楊媚確實沒有加害聖上的心思,她是個女子,只能隨波逐流。最終在其哀求之下,李世民下旨將李明過繼到已經死去的李元吉名下。

貞觀二十三年夏月,李世民駕崩於長安,是為唐太宗。楊媚很快被剝奪封號,而後被逐出宮中,削髮為尼。對於楊媚來說,雖然此後青燈古佛伴終生,離開紛紛擾擾的宮闕,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大獅


李世民霸佔弟媳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弟媳婦長得漂亮,他看上了所以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

很多人都分析此舉有何“政治安撫”的用意,我只想送一句話給他們:胡扯。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基本上是把李建成、李元吉的餘黨斬草除根了。

例如,李建成、李元吉的兒子們,同時也是李世民的侄子,他一個都沒放過,都在同一天賜死。

根據《舊唐書》的記載,被賜死的皇孫有:

李建成子:承道、承德、承訓、承明、承義

李元吉子:承業、承鸞、承獎、承裕、承度

在李世民看來,這些侄子都是安全隱患。如果想要安穩地做皇帝,就要斬草除根。防止將來有人擁護李建成的兒子來反對的。

此外,對於魏徵那些曾效忠於李建成的大臣,要儘量接納安撫,以示自己的寬容,消除篡位帶來的輿論影響。

最後就是弟媳婦楊氏這些女人了。

她們這些女人,下場如何不影響朝政大局,所以李世民放心大膽地霸佔。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就納入宮中。

弟媳婦齊王妃楊氏是弘農楊氏出身,地位非常高貴。此外,楊氏外貌豔麗,使得李世民早就對其垂涎三尺了。現在李元吉被殺,自然要霸佔這個弟媳婦。

因此,自弟媳婦入宮的那天起,李世民就非常寵愛她。貞觀十年,長孫皇后去世,李世民曾準備讓改嫁過來的楊氏遞補,當他的新皇后呢。

總而言之,李世民霸佔弟媳婦,完全是因為他好色。


HuiNanHistory


李世民確實算的上是一代明君,但明君背後也有一些見不得人的事。關於見不得人的事,很多人以為是玄武門事變,但實際上李世民一生最見不得人,也是隱瞞最深的事情當屬霸佔了兩個兄弟媳婦兒。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玄武門伏擊殺害李建成和李元吉。太子府和齊王府的士兵得知消息後,集合起來猛烈衝擊玄武門,危在旦夕之時,尉遲恭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頭扔下了玄武門。此時,這些殺紅眼的士兵看到死去的主人,才放棄了抵抗,紛紛逃難而去。

太子府和齊王府的將士潰散後,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家眷也成為了李世民砧板上的肉。於是李世民下令秦王府士兵衝入兩座府宅之中,殘忍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所有的子嗣。而這兩座府宅中的女眷則被李世民帶入了皇宮,成為了李世民後宮中的一部分,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齊王李元吉的王妃楊氏。



史書記載,楊氏玉貌雪膚、眉目如畫。以此可見,楊妃在當時絕對算的上是一個絕世美女,而李世民年輕時又是一個絕對的好色之徒,即便到了晚年還曾大肆蒐羅美女入宮服侍自己,武則天便是在其晚年才入宮的。以此可見,李世民霸佔楊妃有一部分是因為貪戀楊妃美色。

除了貪戀美色之外,《新唐書》中還記載了這樣一件事。當李世民的長孫皇后去世後,李世民曾有意讓楊妃繼任皇后;

曹王[李]明,母本巢王妃,帝寵之,欲立為後。魏徵諫曰‘陛下不可以辰嬴自累。’乃止。

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楊妃不僅得到了李世民的寵幸,而且還為李世民生下了一個兒子李明。甚至在長孫皇后去世時,李世民還想著立她為皇后。但魏徵勸諫說:“陛下不可以辰嬴自累。”於是李世民放棄了立楊妃為後的念想。



辰嬴是春秋時期晉文公的妻子,但在嫁給晉文公之前,辰嬴曾經嫁給過晉文公的侄子晉懷公。後來晉文公去世後,在商議立國君之時,很多人反對辰嬴的兒子繼位為君,因此產生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魏徵說這些話就是告訴李世民,為了將來國家的安定,不能讓楊妃為後。

李世民聽了魏徵的意見後,不僅沒有立楊妃為皇后,甚至連個基礎的名份都沒有給楊妃。也因此楊妃在李世民的後宮中連個低級的妃嬪都不是,直到其去世時還頂著李元吉妃嬪的帽子。很顯然李世民是有意給楊妃演一齣戲,以安撫楊妃,或者是其背後的勢力。



實際上,楊妃背後是非常有勢力的。隋唐時期,由於世家門閥統治著中國,因此所有的達官貴人都選擇以聯姻來增強自身的實力,皇室也不例外。

唐朝建立之初,李淵為了得到世家門閥的支持,所以給李建成娶了鄭觀音,給李元吉娶了楊氏。鄭觀音的父親鄭繼伯在隋朝時是金紫光祿大夫、括州刺史。而楊氏更不得了,她出身弘農楊氏,是隋觀王楊雄的侄孫女,同時也是唐初宰相楊恭仁、楊師道的侄女。娶了她就等於和當時的弘農楊氏聯姻,得到了弘農楊氏這個世家大族的支持,對於穩定唐初的政局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李世民納楊氏入宮,大部分人都是支持的。



李世民除了霸佔楊氏之外,還霸佔了另一個兄弟的媳婦兒,那就是廬江王李瑗的老婆。

當時李瑗和李建成關係密切,所以李建成死後,李世民假借李淵命令召其入宮。此時李瑗懼禍,所以選擇叛變,結果自然是被李世民處死。李瑗死後,其妻妾也全部被納入了皇宮之中。

有一天,侍中王珪進見,看到了李世民身邊的美女。李世民當即說到:“廬江王李瑗多行不義,殺了這個美人丈夫,而且強行霸佔她為妾,所以滅亡是應該的。”



聽到此話後,王珪起身問到:“陛下既然知道了李瑗滅亡的原因,為何還要把他的美妾留在身邊呢?我看陛下並不是從心裡認為這件事是不對的吧。”李世民聽後,也覺得非常有道理,後來便將這個兄弟媳婦兒放出了皇宮。以此可見,李世民霸佔這個兄弟媳婦兒完全是因為其美色,一代帝王也有瘋狂的私生活呀。


我是越關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在玄門民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結束了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的權利之爭,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大獲全勝,一舉擊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並且囚禁了皇帝李淵,正式開啟了屬於他李世民的大唐盛世。而這場政變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由李淵所導致。歷史上李淵晉陽起兵後,李建成和李世民就成了李淵的左膀右臂,李淵繼位後,李建成為太子,常駐宮內處理事務,為文官集團代表。李世民為秦王,繼續率領武將集團帶兵出征,所立戰功無數。也正因為如此,李建成開始越來越忌憚李世民了。

隨即李建成籠絡了齊王李元吉一起排擠李世民。而李世民自然不甘於失敗,所以就和太子李建成爭鋒相對了起來。本來兒子們再怎麼鬥都無所謂,只要皇帝李淵把爭鬥圈定在一個合適的範圍之內就可以了。但李淵卻一碗水端不平,在他不停的偏袒之下,李建成開始佔據了絕對的優勢,最終逼得李世民無路可走,只能選擇造反殊死一搏。在李世民造反成功後,解決了一切一切政事之後,李世民做了一個讓很多人感到驚訝的舉動。那就是他收了齊王李元吉的老婆楊氏納入後宮之中。

李世民如此做法雖然表面上很荒唐,但實際上李世民這麼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唐朝時期世家門閥勢力龐大。即使是李世民也不得不妥協讓步。李世民家族本身就是關隴世家大族,李淵當初奪取天下也全靠關隴世家支持。而李世民篡位奪權也全靠關隴世家和長孫無忌代北集團的支持,雖然李世民很感激他們,但李世民也不允許他們的勢力過大。所以李世民需要實現權力平衡。而李元吉的老婆楊氏就是弘農楊氏家族為了拉攏李元吉才嫁給李元吉的。楊氏想要拉攏的皇室,他們並不在乎是皇室哪一個人。所以李世民為了爭取到楊氏的歸心支持,所以就納了楊氏為妃子,其目的就是給弘農楊氏一個信號,表示自己願意接納他們。也算是李世民給自己勢力在拉攏盟友吧。

最後李世民家族有著鮮卑族的血脈。所以李家不管在生活飲食還是風俗習慣上都有一點胡族的作風。在遊牧民族文化當中,一個勢力的的君王擊敗另一個勢力的君王,那麼失敗者的妻女就歸屬於勝利者。她們都是戰利品。所以李世民這麼做並無不可。再加上李世民深恨李元吉,所以想要李元吉徹底無後也是可以理解的。再說了,楊氏長得也非常之美豔,李世民收攏了楊氏也說的過去。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書


1.古代戰爭中,勝利者可以擄掠失敗者的妻室做妃嬪,這現象司空見慣,都快成為規距了。如,秦始皇滅了六國,用六國宮室佳麗充盈自己的後宮,劉邦滅了魏王豹,佔有了劉恆的母親薄姫,曹操滅了袁紹家族,其子曹丕聚了甄宓為妻等;這幾乎成為古代繼婚的一種“公序良俗”,比較常見,只是李世民滅了弟弟齊王李元吉,娶得是弟媳婦齊王妃楊氏,這有悖倫理道德,這一點為世人詬病。


2.齊王妃長得漂亮,李世民看了順眼。齊王李元吉的妃子楊氏:“玉貌雪膚,眉目如畫”,她出身名門,受過良好的教育與高雅禮儀的薰陶,嫁給齊王為妃時,尚能安分守己,儘管李世民殺了李建成、李元吉的10個兒子,但女眷對自己沒有威脅,又何況楊氏天生麗質,而李世民素有憐香惜玉之情懷,收入後宮理所當然。

3.楊氏進入皇宮“名正言順”,她要撫養未成年的女兒!實際上是李世民的情人,李世民對楊氏十分寵愛,後來她還為李世民生了個兒子李明,但李世民沒有給楊氏正式名分,宮中稱呼楊氏“巢剌王妃”,依然把她當作李元吉的遺孀,她與李世民有緣,李世民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在長孫皇后去世後,卻惟獨想把楊氏冊為皇后,只是朝臣反對才作罷。



4.由於楊氏出身於關隴貴族,李世民霸佔楊氏,是為了與楊氏背後的門閥結成聯盟。


希望星晨58298869


熟悉唐代歷史的人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風流倜儻喜好美女,高矮胖瘦雨露均霑,至於外表肯定也不會太差。玄武門政變後,李元吉的妻子楊氏也被哥哥李世民霸佔了。


很多人都對李世民的這種行為充滿了鄙視,因為這是違反倫理的,那麼為什麼李世民不顧倫理而霸佔胞弟李元吉的妻子呢?


首先,楊氏長得非常漂亮,性格也好,氣質更是無與倫比。可以說,任何男人只要遇見她,都會情不自禁地多看一眼。


其次,唐朝禮儀基本上沿襲隋朝。隋朝的許多制度和習慣都沿襲了北朝的貴族制度。在北朝貴族制度中,將對手打敗後,霸佔他們的女眷親屬是北朝貴族的傳統。這種傳統一直延續到隋唐時期。

最後,唐太宗李世民霸佔弟媳楊氏為妃,如今我們看起來是一件非常荒唐的事,但這在開放的唐代見怪不怪。


李世民兒子李治娶了武媚娘,李隆基娶了兒媳婦楊貴妃,唐順宗李誦竟然娶了爺爺的才人。在唐朝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這表明這在當時是一個普遍的事情。


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殺了四弟李元吉,但是為了安撫弟弟的家眷,於是將弟弟的女眷統統納入後宮。


李世民為了皇位,殘殺手足。這件事也給他自己留下了很深的陰影,等到自己李太子時候,李世民一直猶豫不決,生怕他的兒子們也會像他一樣殘害兄弟,最後他只好選擇比較忠厚的皇子李治,因此差點把大唐江山改姓武周。


搞史人


李世民精簡政府機構;改革三省六部;開創貞觀之治;是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但是不能抹去的歷史也是一直存在的,玄武門之變,殺害自己的親兄弟,並誅其家眷,霸佔弟媳,並逼迫其父親讓位。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英雄對於美色心動,是很正常的。玄武門政變後,對於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女人們,李世民是如何處理的呢?他將李元吉的王妃楊氏,收到了後宮。對太子妃鄭氏卻沒敢冒犯。其實李世民他不是想要放過鄭氏,而是因為他不敢招惹鄭氏。

一,家世不同

李元吉的王妃楊氏家境不顯赫,是普通人家,但是太子妃鄭氏,家境顯赫,鄭氏是出身於滎陽鄭家,鄭家是關隴貴族集團的人物。當時李世民發動政變,雖然登上王位,但是他的地位是不穩的,所以太子妃鄭氏,他即使喜歡,但是畏懼於鄭氏身後的勢力,他也不敢有所動作。

二,子嗣

楊氏嫁給李元吉之後並無生下一兒半女,所以李世民殺了侄子們,楊氏是沒有很大的感覺的,她被帶進宮只能是受到了一些名聲侮辱。但是鄭氏不同,鄭氏和李建成之間是育有子嗣的,但是她的兒子是被李世民親手殺害,所以鄭氏和李世民是有深仇大恨的,有殺夫殺子之仇的仇。李世民自然不敢將如此恨他的女人放在身邊。這就和曹操在俘虜了貂蟬之後,並沒有將貂蟬放在身邊是一樣的道理。


丫丫說史


雖然,李世民在玄武門政變後,將弟弟齊王李元吉的王妃楊珪媚納入後宮,但是在此之前倆人已發生不正當關係,說好聽點叫“兩情相悅”、說文化點叫“孽緣”、說通俗點叫“婚外情”,說難聽點叫“有違人倫”,卻並非霸佔(指仗勢佔為己有),而是“你情我願”的情愛或愛情。

自武德元年(618年)至武德四年(621年)的3年間,李世民披堅執銳、血戰疆場,為唐朝開疆拓土,先後參與平定隴西薛舉、薛仁果父子的割據勢力,消除來自唐朝西面的威脅;擊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並、汾失地,鞏固唐朝的北方;在虎牢之戰中,一舉殲滅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兩大中原割據勢力,使唐朝擁有了華北地區的統治權;重創竇建德餘部劉黑闥和山東的徐圓朗勢力等。

而在此期間,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卻在長安城中花天酒地、鶯歌燕舞。當時,楊珪媚是長安城中最當紅的歌舞妓,且又美貌嫵媚、性情妖嬈、通曉詩文、能歌擅舞,曾迷倒長安無數公子哥兒,其中就有李元吉。最終,她嫁給了權勢極盛的李元吉,成為了齊王妃。

同時,當每場戰役結束,李世民都會回長安向皇上李淵彙報戰況。那時,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三人依舊兄弟情深,只要李世民從戰場回到長安,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會三番五次邀請李世民到他們的府中飲宴,以加深兄弟感情。

每當酒酣耳熱之際,三兄弟就會談論戰場的情況。那知,早被花心濫情的李元吉長期冷落的楊珪媚,卻又對李世民偉岸的英雄形象和寬厚沉穩的性格很是傾慕。

一日,春日暖陽,三兄弟各自攜帶家眷前往京城近郊的山坡踏春遊玩,相互追逐,玩累者則會就地休息,飲酒嬉戲。忽然,騎在馬上的李世民看到一隻麋鹿,立即舉弓搭箭,打馬追趕,不知不覺和大家的距離越拉越遠,追趕的麋鹿又猛然跳過一處溝壑,再也難以追上。

無奈之下,李世民只好打馬回返,卻在途中發現一騎向著自己的方向緩緩而來。李世民打馬上前,發現竟然是齊王妃楊珪媚,而且有搖搖欲墜之勢。因此,李世民立即跳下馬來,急忙扶著臉色發白的齊王妃下馬歇息。誰知,不善騎馬的楊珪媚已被馬匹顛簸的腿腳痠軟,站立不穩,一下倒在了李世民的懷裡(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

此時,李世民的年齡僅有20至23歲之間,正是血氣旺盛的年齡,而他原本就對楊珪媚的才貌較為動心。這下,正所謂“郎有情,妾有意”,自此一對有家室的男女便點燃了“婚外情的烈火”。或許,也應了一句“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的俗語

俗話說的得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雖然,沒有史料記載,二人的偷情事件是否傳到了李元吉的耳中,但是根據李元吉此後的表現來看,他比李建成還想要置李世民於死。可見,李元吉很有可能已經知道了這件事。畢竟,被戴綠子是男人的一大恥辱。

例如一:李世民和李元吉陪同李淵到太和宮避署之時,李元吉建議太子李建成“等我到了太和宮,就派精悍的將士抓住他。把他關進地窖,只開一個洞口遞送食物。”只是,當時正逢突厥犯邊,這才沒有來得及實施。

例如二:李元吉向李淵秘密進言“秦王經常違抗詔令。剛剛平定洛陽時,驕橫傲慢躊躇滿志,不願趕緊回京,分賞財物,樹立個人恩德。違背抗拒到這種程度,難道不是叛逆?只管趕快殺掉,不愁沒有理由!”對此,李淵並沒有表態。

例如三:玄武門政變之時,李世民被林中樹枝掛住摔下馬來。當時,李元吉看到大喜,迅速衝上前,並奪過李世民手上的弓,準備勒死李世民,幸好被及時趕到的尉遲恭救下。

同時,武德四年(621年)農曆十月,李世民被封為天策上將,領司徒、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位在王公上,食邑增至三萬戶,並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李世民兄弟三人的親情開始逐漸破裂。當然了,權利之爭應是主要原因,但是其根源極有可能就是李世民和楊珪媚間的偷情引發的。

不久,便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政變”。政變中,李元吉被殺,其五子梁郡王李承業、漁陽王李承鸞、普安王李承獎、江夏王李承裕、義陽王李承度,一同被誅,而楊珪媚則被李世納入了後宮,“帝寵之,欲立為後”。所以,並不能說李世民霸佔了弟媳。

不過,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李世民如此寵愛楊珪媚,為何直到自己病逝也未能給其一個名分(史書稱其為巢刺王妃)?最終,在李世民崩逝後,因為出身不佳,楊珪媚被放出宮外,出家為尼,直到病逝,二人的一段孽緣也才就此終結。


祥子談歷史


江湖路上多險惡,親生兄弟刀槍戳。

玄武門之變,是李唐政權內部,分別依附於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的各個勢力集團,展開的一場兄弟相殘的血拼。

此戰,李世民砍下了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的頭顱,緊接著血洗太子宮和齊王府,將兩個親兄弟所有的男性子嗣剷除殆盡,但卻留下了他們的妻妾和女兒。

就在這群倖免於難的女人中,後來其中有一個竟然進入了李世民的後宮,她就是齊王妃楊氏!

楊妃出生於弘農楊氏,是隋朝宰相觀王楊雄的侄孫女。楊雄既是隋朝宗室,又位居宰相要職,身份地位自然舉足輕重,李淵之所以極力促成李家與楊家的聯姻,為的也是在關隴集團內部結交一個強勁的政治盟友。

所以,楊妃代表的,是她背後根深葉茂的楊氏家族,是一股在隋朝和初唐政局中不容忽視的政治勢力。

李元吉的被殺,等於是去除了整個楊氏家族在李唐朝廷的利益代言人,接下去他們要麼繼續尋找靠山,要麼乾脆站在新皇帝李世民的對立面。

李世民也恰好擔心這一點,新王朝建立,他十分需要像弘農楊氏這樣的世家大族對他的支持。而用皇帝的身份,將昔日的齊王妃楊氏納入後宮,正好符合李世民與楊氏家族的共同利益。

可以說,在與齊王妃楊氏的婚姻上,李世民排在第一位考慮的,其實是李、楊兩大家族背後的政治同盟關係。因而這是一樁地地道道的政治婚姻。

至於外頭對他李世民霸佔弟媳的流言,李世民根本不在乎。

李唐皇室最早發跡,是在西魏的“八柱國、十二大將軍”時期,當時李淵的祖父李虎身居八柱國之一。經過幾代人與關隴集團內部獨孤氏、長孫氏等鮮卑貴族的聯姻,李氏家族不僅在血統上混合了胡人基因,而且在生活習慣、倫理觀念方面也沾染了不少胡人風俗。

匈奴、鮮卑等胡人,原本聚居於自然環境極為惡劣的苦寒之地,草原之上人多就是力量大,而要人多就需要族群裡的女人不斷生!生!生!

為延續種族生存和繁衍,胡人部落逐漸生成了一種名為“收繼婚”的婚俗習慣,就是父親或兄弟死後,繼承人可以納娶自己的後媽、嫂子或弟媳。比如漢朝和親匈奴的王昭君,丈夫呼韓邪單于死後,又嫁給呼韓邪單于長子復株累單于。

因此,李世民納娶弟媳婦齊王妃楊氏,在那個胡人氣息十足的李唐年代,也算不得是什麼見不得人的醜事。

而且李世民不是第一個,他的親表叔隋煬帝楊廣,就娶了後母宣華夫人;李世民也不是最後一個,他的兒子唐高宗李治依樣畫葫蘆學老爹,又把後母武媚娘從感業寺帶回了宮裡。

估計李世民對楊氏,日久之後也生出了真情。

兩人育有一子,就是後來的曹王李明,足以見證這對夫妻感情的穩固。

更加能夠表示李世民對楊氏寵幸的是長孫皇后死後,在一段時間內李世民居然考慮起李楊氏為下一任皇后。要不是魏徵等老臣的勸諫阻止,昔日的齊王妃楊氏,說不定還真能當上李世民治下大唐帝國的女主人。


劇透歷史


"玄武門之變應該算是李世民這位千古明君抹不掉的一段的黑歷史了。


為了奪得皇位,李世民殺了兄長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提著親兄弟的人頭去逼著父親李淵讓位給他。


自古,無情最是帝王家。為了爭奪皇權發生骨肉相殘的悲劇不算是新鮮事兒。不過李世民不光殺了親兄弟,還把弟弟李元吉的媳婦楊氏據為己,這就過分了。


那麼,李世民這樣做究竟出於什麼心理呢?有書君分析,大概有如下幾種:


一、勝利者的佔有慾。


玄武門之變後,原先太子府和齊王府的所有女眷全被李世民收入了宮中,成為了他自己後宮的一部分,李元吉的妻子楊氏也在其中之列。


李世民這樣做其實不難理解。鬥爭贏了拿別人家的東西,這應該說,是古代勝利者的普遍做法。


在李世民的後宮裡,戰利品出身的妃子不只有齊王妃一個。比如大楊妃,原是亡國公主,其父是大名鼎鼎的隋煬帝楊廣。



再比如韋貴妃,也是以戰利品身份進入李世民的秦王府的。她的第一任丈夫是隋代大將軍、戶部尚書李子雄之子李珉,因參與隋末楊玄感謀反而被殺。


和大楊妃,韋貴妃相比,齊王妃只不過多了一層弟媳的身份。不過,我國古代直到宋朝才開始大肆推崇程朱理學的倫理綱常。


宋朝之前的民風非常開放,尤其在唐朝前後,像寡婦再嫁、弟娶兄嫂這些事情都是被公眾允許並且司空見慣的事,並非是人倫大忌。


況且,李唐皇族身上還流著胡人的血脈,性情大都豪放,就更加不看重這些繁文縟節了。


二、男人的“好色”心。


李世民好色並且生育功能很強大,這一點,從他生了十四個兒子、二十一個女兒的戰績上便可略見一斑。


與一般的好色之徒不同的是,李世民不會因為女人而影響自己的事業。他在戰場和政壇上是強者,對待女人也是獨具慧眼,並且還有海納百川的包容胸襟。


不管是別人風韻猶存的老妻,還是人家含苞待放的妙齡女兒,只要他看上,就照單全收,並不在乎會有什麼非議。


唐兵大破突厥時,李世民與流落突厥的曠世美人,隋煬帝楊廣的蕭皇后不期而遇,不禁大喜過望。


年逾六十的蕭美人風韻猶存,讓李世民春心蕩漾並臨幸了她。六十歲的老婦也能撩動他的春心,這還真是君心叵測。



李世民晚年聽說荊州都督武士彠的女兒,雖然才十四歲,卻是個小美人兒,有才智又善解人意,立即起了色心,召入後宮,封為才人,並賜名媚娘,這便是後來的女皇帝武則天。


據說,李元吉之妻楊氏,美麗無比,素與李世民妻長孫氏交好,長孫氏常誇她不僅身材好,人生得漂亮,而且溫柔賢惠,善解人意。這本已讓李世民垂涎不已。


李元吉死後,楊氏面對家破人亡的變故,因惶恐不安而愈加楚楚動人。這對於好色的李世民顯然具有難以抵擋的誘惑力。


楊氏入宮後,深得李世民的寵愛,還為李世民生下了第十四子李明。貞觀十年,長孫皇后病死,李世民甚至想立楊氏為皇后。


後雖因遭到魏徵的強烈反對而作罷,但已足可見楊氏的確很受李世民的寵愛。


不可否認,李世民是一代明君,但政治作為和私生活是兩碼事,縱觀李世民的一生,他雖好色,卻並沒有因為私生活影響了政治建樹。


三、一種政治需要。


作為一代君主,天下美色唾手可得。所以,說李世民僅僅為了貪圖美色不免有失偏頗。有書君覺得,更多原因應是出於政治考量。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被迫退位,李世民如願登基,此時他迫切的需要安撫各方的情緒以維持政權的穩定。


因此,他賜高官厚祿,籠絡李淵老臣;不計前嫌的重用魏徵等李建成舊臣。他納李元吉的老婆為妃,也正是因為他意圖拉攏楊氏的孃家。


有看官就問了,這楊妃的孃家很厲害嗎?當然,能給皇子李元吉做正妃的女人,孃家能是一般人家嗎?


楊氏出身當時的名門大族弘農楊氏,是隋朝皇室楊雄(楊堅的族侄)的侄孫女,來頭委實不小。值得一提的是,武則天的母親楊氏也是楊雄的侄孫女。論起來,跟這個楊妃還是堂姐妹。


當時門閥勢力如此盤根錯節,根深蒂固。因此要想建立一個穩定的政權,不僅要從軍事上予以加強,還必須獲得各大名門望族的大力支持。而聯姻是就編織起這種關係網最便捷的方式。


李唐政權是在門閥政治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李家本身是隴西門閥的代表,李世民的外戚長孫家、宇文家都是代北門閥的成員。這個楊氏則出自關中門閥。


唐朝初年,山東集團(即瓦崗集團)勢力很大。而李唐定都長安,關中集團是主要依靠力量。長孫無忌屬於代北集團,李唐則兼具代北集團和關中集團雙重身份。



李世民需要贏得楊家乃至整個關中門閥的支持,連同代北門閥勢力,一起打壓山東集團。這種用政治聯姻籠絡力量獲取支持的方式,歷朝歷代都尋常可見。


可見,李世民娶了李元吉媳婦,其本質就是一場政治婚姻,跟李世民好不好色,關係不大。與楊氏是誰的老婆也無關緊要。要緊的是,她是名門望族弘農楊家的女兒。


有人可能會說了,那李元吉媳婦喜歡李世民嗎?


被大伯哥強行霸佔,棒打鴛鴦,李世民不怕弟媳婦不買他的賬嗎?關於這個,有書君覺得,咱們不能以現代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去衡量古人。


畢竟楊氏是一千多年前關中貴族的女子。揹負政治聯姻的使命,如史書所說,“略伉儷,慕榮華”。


即使她跟李元吉曾經有過感情,但是李世民上位了,李元吉已經死了,這份“伉儷之情”也就可以“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