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的發展歷史是從明代開始的嗎?

古梁鏞


中國的火炮發展(這裡指的是管狀火器)應該是從元代開始,元朝人將宋代的突火槍改進成金屬火銃之後,迅速的展開了新的研發之路。在元中期,管狀火器便已經有了較為明顯的火炮和火銃之間的區別,長度在90cm以上、口徑超過10cm的大銃在當時已經算得上火炮級別的武器了。



在元末明初,因為戰爭的頻發,天下大亂,群雄割據,火炮的發展在這一階段進步迅速,當時在明軍手中已經有了類似於洪武大炮一類的火炮,總長度超過1米,口徑更是在20cm左右。後來從洪武年間一直到永樂年間,明代的火炮出現了很多種類,像什麼百子炮、連珠炮等等,但是所有的火炮都逃不過輕型小炮的範疇,因為明軍的敵人並沒有堅城高牆,再加上大規模的戰事比唐宋都要少得多,所以火炮的發展趨勢是越來越輕,越來越小,而且從永樂到正德,火炮的發展理念沒有什麼飛躍式的進步。


一直到嘉靖年間,隨著歐洲殖民者的到來,才為中國的火炮發展注入了新的血液,當時被西歐商船廣泛應用的佛郎機火炮在大明一舉成了神兵利器,取代了先前大銃在邊軍中的地位。

而明朝的本土火炮諸如大將軍炮、二將軍炮一類也是受到西方火炮和邊境叛軍的影響,開始變得更大更重。不過真正讓中國的火炮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的,還是明末進入中國的紅夷大炮,這種12磅艦載加農炮的裝備直接原本陷入僵局的遼東戰事一度出現轉機。不過當清軍裝備了紅夷大炮之後,明軍的所有軍事優勢蕩然無存,最後只能被清軍一點一點擊敗。



在世界其他地區,火炮的起源時間和元代的大銃幾乎同時起步,只不過因為歐洲的貴族城堡相比於中國龐大的夯土和磚石混和城牆要更加脆弱,這就催生了重型火炮的出現。可以說在1370年之前,東西方的火炮沒有差距,而在1370之後,西方便一直佔據著對東方的火炮發展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