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教師招聘面試解析原始農業與村落生活—說課稿

一、說教材

過渡語:教材是溝通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橋樑,首先我來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本課是嶽麓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2課的內容,主要介紹了原始農業的產生、先民的村落生活、新石器時代與陶器的發明三個部分的內容。農業在中國古代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原始農耕生活是古代經濟繁榮的基礎,因此學習本課對於瞭解我國古代歷史有著重大的意義。

二、說學情

過渡語: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應對學情有所把握。

七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歷史,對於歷史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比較高,但是他們的知識層次,理解能力都不強。因此在授課過程中要採取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與掌握。

三、說教學目標

過渡語:根據新課標對本課的要求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瞭解原始農業的產生與表現,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產和生活情況,知道新石器時代與陶器的發明情況。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討論,認識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生活狀況不同的原因,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到創造我國農耕文化的先民們在自己勞動成果中體現出來的智慧,進而增強對我國曆史文化的認同感,對中華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過渡:基於以上的分析,我確立的重難點如下。

【重點】

半坡遺址和河姆渡遺址中居民生產和生活情況。

【難點】

半坡遺址和河姆渡遺址呈現差異化的原因。

五、說教法學法

過渡: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基於此,我將採用情境創設法、小組討論法以及史料分析法等教學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過渡語:接下來,我會具體談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部分。

環節一:導入新課

過渡語: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採取了圖片導入法。

我會在多媒體上展示“五穀”的圖片,並設問:我國是在什麼時候開始種植水稻和粟呢?我國農業的產生又可以追溯到什麼時候呢?引發學生思考,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圖片有利於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將學生快速從課下拉入到課堂中來,從而進入新課的學習。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原始農業的產生

首先,我會在多媒體播放紀錄片《原始農業》相關片段,引導學生思考:原始農業產生的背景是什麼?學生結合教材明確先民在漫長的實踐中,使得原始農業逐漸產生。其次,我便在多媒體上呈現關於磁山文化遺址以及湖南道縣玉蟾巖的相關考古資料,請學生結合教材思考:原始農業產生的表現有哪些?學生能夠回答出中國北方率先栽培粟,而在南方則是稻。最後我會補充我們的祖先由食物的採集者變為食物的生產者,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巨大的變革。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視頻,能夠給學生強烈的感觀刺激,激發學習興趣,通過對考古資料的分析,能夠提升信息提取、分析的能力。

(二)先民的村落生活

首先,我會繼續在多媒體播放《原始農業》的紀錄片,引導學生思考:原始農業產生後,先民們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在學生回答出先民開始建造房屋進行定居生活後。我將在多媒體呈現關於半坡遺址與河姆渡遺址的相關資料,安排學生以歷史興趣小組為單位進行5分鐘的討論,思考:兩個遺址的特徵分別是什麼?他們在修建房屋以及種植糧食作物方面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學生討論時我會進行巡視指導,在討論結束後我會請小組代表進行回答,並對他們回答的具體情況進行鼓勵性的評價和完善。學生能夠歸納出位於陝西西安的半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中,種植粟,使用磨製石器;而生活在浙江餘姚的河姆渡居民居住在幹欄式房屋中,主要種植水稻,也採用磨製石器。緊接著,我與學生共同總結出這是由於地理環境的不同使得兩地居民在建造房屋和種植作物上會出現不同,學生由此能夠感受到我國農耕文化的先民們在自己勞動成果中體現出來的智慧。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討論與史料分析,可以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新石器時代與陶器的發明

首先,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我將在多媒體呈現關於磨製石器的圖片,並結合剛才在半坡遺址和河姆渡遺址中提到的磨製石器進行補充,為了適應更加複雜的農業生產和生活的需要,人們對傳統的打製石器進行改造、磨光,先民進入了磨製石器的時代。接著請學生結合教材思考:這一時期在考古學上稱為什麼時代?在學生明確是新石器時代後,我將在多媒體上出示蛋殼陶高柄杯以及白陶鬹圖片和考古資料,進而提出問題:新石器時代除了農業還有哪些突出的成就呢?在學生回答出製陶業之後,我將安排學生以博物館講解員的身份,講述他們蒐集到的關於新石器時代中陶器的相關資料。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主蒐集資料進行分享,更加直觀感受到先民們的智慧,增強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同感。

環節三:小結作業

1.小結:為了檢驗我本課的教學效果,我會採用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進行。

2.作業:請學生以“如果你是河姆渡人或是半坡人,你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為題進行情境創設,下節課進行表演分享。

【設計意圖】開放性的作業,能充分調動學生課後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能讓他們通過進一步的學習,加深對原始農業與村落生活的瞭解。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秉承著簡潔明瞭的原則,設計如下:

初中歷史—教師招聘面試解析原始農業與村落生活—說課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