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陸你一定沒聽說的——書院文化


在安陸你一定沒聽說的——書院文化

書院之名始見於唐代,發展於宋代。最初,書院為民辦學館,由富室、學者自行籌款,于山林僻靜之處建學舍,或置學田收租,以充經費,如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等。宋以後由朝廷賜敕額、書籍,並委派教官、調撥田畝經費,逐步變為半民半官性質的地方教育組織。安陸為歷史上的安州州治、德安府治,向為鄂中政治、經濟和文化教育中心,教育事業引領先河,元代及明、清時期先後建有5大書院,即江漢書院、長庚書院、吉陽書院、碧霞書院和漢東書院。

一、宋末元初趙復創辦江漢書院

元代湖北共有書院23所,其中德安府二所,其一為江漢書院,另一為長庚書院,均在德安府安陸縣境內。江漢書院為古代安陸最早創建的書院,創建者是宋末元初的理學大師趙復。《元史趙復傳》記載:“(楊惟中)聞復論議,始嗜其學,乃與樞謀建太極書院,立周子祠,以二程、張、楊、遊、朱六君子配食,選取遺書八千餘卷,請復講授其中……北方知有程朱之學自復始。”可見趙復是一代大儒。趙復家江漢之上,以江漢自號,學者稱之“江漢先生”。

趙復對家鄉充滿熱愛之情。《靜庵筆錄》記載:“趙仁甫,本宋人,被俘居燕。其經學文章,雖李敬齋、元遺山亦推讓焉。上(元世祖忽必烈)在潛邸,尚召見,問曰:‘我欲取宋,卿可導之於前乎?’對曰:‘宋,吾父母國也,未有引他人以伐吾父母者。’上悅。仁甫雖居燕,恆有思歸之志雲。”他的拳拳報國之心,連忽必烈也受到感動,沒有為難他。趙復雖在大都(今北京)為“師儒”,備受忽必烈及大臣禮遇,卻不願仕元,對江漢故土眷戀不已,思念逝去的親人。1259年,蒙哥汗令忽必烈率兵大規模進攻南宋,元軍再次攻佔德安府。1260年,趙復堅執要求回到家鄉。

趙復創建江漢書院,應在他青年時期在德安府講學之際。清道光《安陸縣誌》記載:“江漢書院,在府城南文筆峰下,元儒趙復講學於此”。 清陳廷鈞《安陸縣誌補正》記載,趙復早年為南宋鄉貢進士,“預廷試未及仕,以所聞濂洛關閩之學教授鄉里”。晚年回籍後,趙復痛於家國覆亡,復建江漢書院,潛心訓育鄉間子弟。至於江漢書院的遺址,清康熙《德安安陸郡縣誌》記載:“江漢書院,府城南文筆峰下,宋趙復講學於此。”其址大致在今鳳凰山下,而趙復所居之地名趙家洲,就是今天南城的石橋、仰棚至陳溝一帶。

後人有聯:“文筆插天雲作篆,詞瀾浴日劍成龍。”

二、元代李仲章創建長庚書院

安陸古代的書院之中,與李白有淵源的,是建於白兆山西麓的長庚書院。清康熙《德安安陸郡縣誌》記載:“長庚書院,治西白兆山下,李太白讀書處。元,李仲章建。”李仲章是元代雜劇作家,京兆馮翊(今陝西大荔)人,好文學,善作曲,也是著名的教育家。關於李仲章創建長庚書院的經過,清康熙《德安安陸郡縣誌》記載:“元皇祐間,(李仲章)任德安府判官,孜孜好文士,樂白兆山山川之勝,買田卜築於其麓,家焉。再遷耀州守,調赴京師;南還,割田二頃建河南書院;尋乞歸,復建書院於白兆山桃花巖下。”

元仁宗時期(1311—1320),李仲章任德安府判官。其時,元朝重臣、同中書平章事(丞相)察罕寓居德安府東白雲山(今雙峰山)養病。察罕喜結納文士,因此李仲章得以受知。李仲章此前曾在理學名家程頤父親任職之地黃陂建河南書院。察罕鼓勵他在李白遊歷之地白兆山建立書院以為教育場所。李仲章在察罕激勵下,於白兆山西麓李白讀書舊址,買田築室,修建學舍;並割德安府應城良田400畝,以其收入作為長庚書院經費。該書院管理上獨立,不隸屬於有司,教學環境很好。書院建成後,消息傳到大都,察罕非常高興,讓翰林學士承旨程鉅夫撰文為記,延請詩文大手筆貫雲石、張養浩、趙孟頫等作詩相贈。貫雲石作《桃花巖詩並序》:“白兆山桃花巖,太白有詩。近人建長庚書院。來京師時,中書平章白雲相其成,求詩於詞林臣李秋谷、程雪樓、陳北山、元復初、趙子昂、張希孟,與僕同賦。

美人一別三十年,思美人兮在我前。

桃花染雨入白兆,信知塵世逃神仙。

空山亭亭倚朝暮,老樹悲秋發紅霧。

為誰化作神仙區,十丈風煙隔淮浦。

暖翠流香春自活,手捻殘霞此細末。

幾回雲外落青嘯,美人天上騎丹鶴。

神遊八極棲此山,流水窅然心自閒。

解劍狂歌一壺外,知有洞府無人間。

酒酣仰天呼太白,眼空四海無纖物。

明月滿山招斷魂,春風何處求顏色。”

三、明代何遷創辦吉陽書院

清道光《安陸縣誌》記載:“(吉陽山)南拱大鶴,西接槎山,前有廟祀天符神,後一峰銳如插籤,祀真武神,俗名朝陽觀,明何侍郎遷吉陽書院在山西麓。”

何遷(1501—1574)字益之,明嘉靖二十年(1541)進士,曾任江西巡撫、漕運總督、南京刑部侍郎,有《何吉陽文集》二十卷、《吉陽山房稿》一百卷。何遷熱心教育事業,在擔任江西巡撫期間,對聞名天下的白鹿洞書院很重視,經常前往督察並講學,嘉靖三十八年(1559)建聞泉亭於白鹿洞書院。何遷晚年退歸安陸,設帳講學,致力培養年輕後進。他的舅甥楊一復、次子宇度、婿高祚都考取了功名,次子何宇度是著名書法家,今成都杜甫草堂有他題撰的多幅楹聯,應該說沒有辜負他的期望。他的長子宇功棄文就武,中了武舉,後任貴州清浪(貴州青溪)守備,何遷也很高興,賦詩紀其事。晚年,何遷卜居縣北60裡的吉陽山麓,創建吉陽書院,以訓育鄉里子弟,開啟民智,興一代文風。何遷設立書院,應該是受了他的老師湛若水的影響。《明史·湛若水傳》說“若水生平所至,必建書院以祀獻章。”何遷所建書院選址縣北吉陽山主峰兀吉峰北麓。清康熙《德安安陸郡縣誌》載:“吉陽書院,在郡北吉陽山兀吉峰北。何遷建。”“明何侍郎遷吉陽書院在山西麓。”書院建成後,地方官員常慕名前來拜訪,何遷有《謝郡佐山溪蔣公達亭施公仰憵孫公傅春至草堂》組詩紀其事。關於吉陽書院的準確位置,因其遺址湮滅,今人無法尋蹤。何遷詩中有自注:“吉陽書院,在吉陽山兀吉峰北。吉大寺在書舍西。院距先塋百步。闟澤在山南北。”今吉陽山下趙棚鎮有“務豐村”,疑即“兀吉峰”的訛音。該村居吉陽山至縣北槎山之間,山坳間殘存有石馬、石羊,民間傳說吉陽書院就在這裡。數處水庫分佈在峰巒幽壑間,波光粼粼,有似明鏡,或許就是《何吉陽詩集》中所說的“闟澤”。所謂“闟澤”即群鳥經常翔集的水面,吉陽山萬木蔥蘢,群山蒼翠,是鳥類的天堂。山間大大小小的池塘水面,為鳥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所以,何遷形象地稱之為“闟澤”。解放後當地掘出殘碑一塊,楷書徑尺“洞天”,後題“吉陽山人何遷書”,字體肥勁圓熟,疑為“吉陽洞天”四字,是何遷為吉陽書院題寫的匾額。

吉陽書院建成後,遠近學子競相負笈求學,一些知名學者慕名前來拜訪何遷,並探討講學,帶動了安陸北鄉乃至應山教育風氣的勃興。明清時期,吉陽山一帶出了不少秀才、舉人乃至進士。直至近現代,安陸吉陽山一帶仍是學風優長,人才薈萃。何遷的遺風德澤,可謂惠及當時,流被後世。

四、明代葛寅亮創辦碧霞書院

清道光《安陸縣誌》記載:“碧霞書院,在府城北之石柱山,明萬曆四十五年督學葛寅亮建,清初德安知府高翱重修。高翱,江南進士,順治十六年赴任。”

碧霞書院位於安陸古城北面的碧霞臺,故名。史載該書院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由湖廣提學副使葛寅亮創建,招收德安府屬各縣諸生之優者肄業其中。書院尚留存清道光年間翰林院編修吳嘉賓所撰楹聯:“當窗水草之元字;繞窗松吹律呂聲。”

葛寅亮(1570—1646)字水鑑,號屺瞻,浙江杭州人,是明後期著名的學者、忠臣。萬曆二十九年(1601)中進士第,曾任南京禮部主事、江西按察使司副使、湖廣提學副使、福建按察使司僉事、升湖廣參議等職,後追隨南明政權抗清。南明政權滅亡,葛寅亮絕食殉國。明末清初,碧霞書院因戰亂廢圮。清順治十六年,德安知府高翱重修。從吳嘉賓題聯這一資料分析,清道光年間,碧霞書院應該仍然存在。

五、清乾隆年間創辦漢東書院

道光二十三年《安陸縣誌》記載:“漢東書院,乾隆三十二年建,自碧霞臺久廢,迨國朝以來,一建於金泉寺,再建於四狀元裡……”乾隆三十二年(1767),德安府創辦漢東書院,最初在碧霞臺,以後先生復建於金泉寺、四狀元裡、四皇樓等地。乾隆三十五年,江西吉水羅暹春任德安府知府,對漢東書院進行了大規模增修擴建,成為府屬各州縣學子求學之所。清咸豐甲寅年1854年,漢東書院曾毀於太平天國戰火。同治元年(1862年)德安知府吉爾哈春主持,在現址復建漢東書院。書院範圍東至現德安路,南離現中山街約30米,西接現上玉石街,北臨現紫金路,規模空前。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知府徐家幹撥款二千五百串整修漢東書院,使之面貌煥然一新。
明清時期,漢東書院成為江漢一帶最負盛名的學府,培養了許多棟樑之材。漢東書院向清朝廷輸送八品以上的官員三百多人。其中政界代表人物有陳學棻,官至一品工部尚書;李紹棻,官至陝西按察使,是西北大學的創始人。學術代表人物有李道平,其研究周易的著作頗有影響。光緒二十二年(1901),清朝廷下詔,全國書院改為學堂。光緒二十七年八月(1901年),清廷下詔,全國各書院改為學堂。府設中學堂,縣設小學堂和蒙養學堂。漢東書院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改名為德安府中學堂。漢東書院改名為德安府中學堂。1912年,中華民國誕生,德安府中學堂改名湖北省第五區漢東中學,1923年改名湖北省立第八中學,1928年改名湖北省立第十中學,1935年改名湖北省立安陸初級中學,1945年,改名安陸縣德安鎮中心國民學校,1946年改名為安陸縣吉陽鎮中心國民學校。1948年5月12日(農曆四月初四),安陸解放,吉陽鎮中心國民學校被人民政府接管,改名安陸城關區完全小學。1962年,原漢東書院改名安陸縣城關二小。1988年,安陸撤縣建市。城關二小改名紫金路小學。中宣部原副部長、文化部代部長、著名詩人賀敬之曾為這所學校題寫校名。從漢東書院到紫金路小學,連續辦學二百四十多年,這在鄂中乃至湖北境內極為罕見,在全國也極少見。它是鄂中學校教育的活化石,對研究鄂中教育的發展演變歷史具有極高價值。(朱紹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