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之風起長林》:蕭元啟可以不黑化嗎?

  讀《琅琊榜之風起長林》,最讓人掛心的有兩處,一處是平章的死,直到書結尾,每次平旌或是蒙淺雪想起平章,我就得難受一次;第二處是蕭元啟這個人物,從開始的軟弱又好勝,到後來好幾次選擇的機會,再到最後走上巔峰,作為讀者,我比庭生、平旌、濮陽纓、墨淄侯這些人都關心他的選擇,無數次想衝進書裡挽救他一把......

  “選擇”這個詞一直貫穿全書。平章對元啟說過:“你的將來如何,還是要看你內心深處,到底想要怎麼走”;平旌也對元時說過:“陛下將來是什麼樣的人,之在於從今日起......您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元啟在庭生身邊請教的幾天,庭生教導他:“你父母所為,固然會影響到你的境遇,但你心裡相信什麼,看重什麼,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唯有你自己才能把握。”元啟真心疑問:“境遇冷暖,自然會影響性情。性情若是變了,本心會變嗎?”庭生以當年的靖王舉例,“你若是覺得人世寒涼,那是因為沒有見過真正的地獄。一個人本心若善,縱然烈獄歸來,其赤子之心,亦可永生不死。”這裡大概在說林殊吧。

  然而,當年的靖王和林殊雖然見過了地獄,但他們也確確實實的享受和見識過人世的溫暖和正義,所以即便遇到艱難的處境,心裡總有一些光明可以期待和堅守。而元啟,他的確沒有見過真正的地獄,可也沒有享受過多少人世的溫暖。

  元啟沒有父親,那些本該來自一個父親言傳身教的正直、忠義、大丈夫立身立世之道,他只從宮學裡學過、旁人那裡聽過見過,所以他是多麼渴望庭生的教導。在得知平章身世的真相時,他的關注點並沒有跟著濮陽纓轉到那些仇恨上面去。

  蕭元啟紅著眼睛看向他,“至少他收養了蕭平章......”

  得知這件事對他的打擊挺大的,但同樣不是在仇恨上。

  他渾渾噩噩地回到府中,覺得這些時日的奮發努力是那麼可笑,同時又是那麼可悲。阿泰驚惶地迎上前,模模糊糊間應該是在詢問什麼,但他不想聽,也不想答,吼著命人拿來烈酒,獨自關在房中悶飲,有時睡,有時笑,有時又呆呆坐著,雙眼防空。

  他心裡是明白事理的,所以他一直不去聽濮陽纓的挑唆,他知道自己不該恨,可是再這樣奮發努力對他來說也抵不上有一個令他敬服的父親。當年的平章和他基本是同樣的境遇,甚至比他更慘。

  元啟有母親相依為命,可是殺人、信巫蠱之術的深閨婦人又能給他什麼樣的教導。

  庭生、平章、平旌都可以說“你是什麼樣的人是由你自己選擇的”這種話,因為他們都曾有一個足夠堅定的人教導指引,他們都見過體驗過正義,有人愛他們,以正確的方式愛他們。被好好愛過之後做出的選擇,自然也是愛別人的大愛。

  而元啟沒有父親的教導和愛,母親的愛狹隘軟弱,宗室中又一直被邊緣化,在這樣的成長中做出的選擇,自然也是小愛。所以元啟真心對荀安如好,卻對東海邊界的十萬百姓的性命視若無物。小愛卻又大志,結局就是禍國殃民。

  父母皆有罪為人所不齒,母親死有餘辜還受人利用屍骨無歸,濮陽纓時時挑撥,在這樣的客觀環境下,當然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做出正確的選擇,但是很難,概率很小。所以他選擇了後來的路,真是讓人既恨又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