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艦有什麼優勢?

用戶3403120079323


當前所說的“盾艦”一般是指裝備大型四面陣相控陣雷達和數十具垂直髮射管的中大型水面戰艦。相對於其他水面戰艦,“盾艦”的優勢是擁有極強的探測能力、多目標處理能力和抗飽和攻擊能力,“盾艦”的性能雖好,但是技術難度和造價都比一般的戰艦高出一大截,目前也只有少數軍工強國具有完善的設計、建造能力。

美國“阿利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齊射場景

全球第一型真正的“盾艦”是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宙斯盾巡洋艦。“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是基於“斯普魯恩斯級”的艦體設計,在充分挖掘“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1000餘噸的平臺裕量的基礎上,放大艦身長度並且加裝了AN/SPY-1相控陣雷達系統以及MK-41垂直髮射系統,形成了美國第一型“盾艦”。四面陣雷達和垂髮系統是“盾艦”的標誌

提康德羅加級”宙斯盾巡洋艦首艦於1983年1月22日服役,本級艦共建造27艘,但是從第6艘才真正稱得上“盾艦”,因為1-5號艦雖然裝備的相控陣雷達卻未裝備垂直髮射系統,直到6號艦“邦克山號”CG-52才開始用MK-41垂髮系統替代MK-26懸臂發射器。“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1-5號艦已在2005年前已退役,現役22艘,未來也將逐步被正在建造的“阿利伯克III”型宙斯盾驅逐艦替代。1984年服役的“邦克山號”巡洋艦是全球第一艘真正意義的“盾艦”

作為全球第一型“盾艦”,“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在外觀上較之前的水面戰艦大幅簡化,最重要的就是用AN/SPY-1相控陣雷達替代了傳統的機械掃描雷達、用MK-41垂髮系統替代了只能單發或者雙發的懸臂式導彈發射裝置。前者不僅簡化了艦艇上層佈置,而且探測距離、數據處理等性能大幅提升;後者則是大幅提高了火力的持續性,可以以間隔1秒的速率發射防空導彈,抗飽和打擊能力成倍提升。

“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上的MK-41垂髮系統日韓等國的“盾艦”核心技術都來自於美國

目前全球範圍內各種類型的“盾艦”總量超過120艘,其中美國海軍裝備有90艘“盾艦”,數量超過全球其他所有國家的“盾艦”之和;其次是我國,目前現役1艘055、14艘052D,其他國家還有日本海自6艘、韓國3艘等。不過從技術體系上來說,大致只有美系、中系、俄系和歐系四大類,其中,俄系和歐系在性能上與中、美有一定差距。經過近20年的發展,我們的“盾艦”質量和數量都達到了世界前列,看著別國“盾艦”眼饞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我們的“盾艦”技術和規模都已達到世界頂尖水平


威吶解析


盾艦最大的優勢就在於自身擁有區域防空能力,我們都知道傳統雷達自身天線旋轉來探測周圍空域有無來襲物體的。可是要知道一面防空雷達轉一圈最快也需要數秒鐘的時間,而在如今動不動就是高超音速反艦導彈的年代,這種傳統防空雷達已經顯然落後於世界,畢竟當雷達再次掃描到來襲物體時,那個物體已經近了好多。

反觀相控陣雷達就好似掃描儀一樣,佈置在軍艦四面的天線陣列會組成四面區域,而相控陣雷達會以極快的速度掃描自己所管轄的空域。這就像是一個人在拼命地眨眼來觀察一個移動的物體。雖然會有片刻的錯過,但總體來講對於物體的跟蹤依舊是連貫的。

這就是為什麼裝有相控陣雷達的大型軍艦,一般都會擁有同時跟蹤上百枚來襲導彈的能力,反之就不行的原因。畢竟跟掃描一次要等待數秒鐘的傳統雷達不同,相控陣雷達對於來襲導彈的鎖定可是具有聯慣性的。

可是一般情況下裝備有完全體相控陣雷達的軍艦,造價是非常昂貴的,所以很多自詡為海軍強國但囊中羞澀的的國家,都會去安裝一種丐版想看弄個陣雷達,也就是雷達本身只相控陣雷達,但雷達在工作時依舊旋轉,也就是說讓只負責一面區域的雷達同時負責四面區域,這樣就可以大大降低艦船的建造成本,當談所謂的區域防空能力也會大打折扣。


九品侍衛


防空能力突出,因為雷達能夠同時跟蹤上白批目標,同時能夠控制武器鎖定目標發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