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礪精神 矢志不渝——球迷訪陳金剛

在新西蘭足球隊與科威特足球隊進行第二場比賽之後十二月中旬的一天,我決定應約去訪問陳金剛。由於這場比賽的結果是2比2踢平,所以中國隊與新西蘭隊,究竟哪個隊進軍西班牙還末見分曉,我心中不免有點捉摸不定的感覺。但想到這是去會見足球名將,請教足球先生,走起路來,步子還是滿輕鬆的。為了節省小陳的時間,我事先草擬了一個說話的提綱。像什麼“你經歷過的比賽哪一場最精彩,哪一場最糟糕?”啦;“ 作息時間”啦;“伙食標準”啦等等,一共有三十多個問題。我想著我這個有點“土記者”的樣子,覺著有點好笑。

陳金剛和左樹聲一樣,是來自天津的足球名將。兩個人一高一矮,一瘦一胖,是兩種類型的足球運動員。如果說左樹聲是剛中有柔的話,那麼陳金剛則是柔中有剛。

我來到小陳家時,他正在趕寫一個報告材料。我握著他的手,打量著他:一張微笑的臉,結實瘦高的身材,臉上還帶著幾分稚氣。他靦腆地對我說, “讓我踢球還湊合,可是讓我作報告可要命了,我從來沒在這麼多人面前講過話呀!”是啊,一向“用腳說話”的足球運動員,平時在這方面的“基本功訓練”是相對地太少了,這也真夠難為他的了。

“你是怎樣愛上足球運動的? ”我這樣開始了我們的話題。

陳金剛今年24 歲,比左樹聲大三個月。他的父母都是工人,身材都不太高,而且也不喜愛體育運動。他的哥哥陳金柱從小喜愛足球運動,經常帶他去玩。小哥倆不但經常去找小夥伴比賽,而且還朦朧地切磋一些球藝。天津民園體育場離他家很近,只幾分鐘的路,這裡經常舉行大型的足球比賽,一些著名的球隊經常來此獻技,他們是當然的熱心的小觀眾。這樣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耳濡目染,使他從小就迷上了足球運動。隨著歲月的流逝,足球新苗在一天天茁壯成長。當時小金剛,只是覺著踢足球好玩,足球運動員像駿馬一樣在綠色的草坪上馳騁,好不威風!至於提高人民體質,為國爭光等等,這些更深一層的意義,他還沒有真正地意識到。但是他的心目中已經確立了一個奮鬥目標,要當一名足球運動員。

1969年他12歲時,正在小學四年級讀書。這一年的夏天,天津市和平區舉行小學生足球聯賽。小金剛在這些小足球隊員當中個子不算矮,可是和那些大塊頭隊員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了。“那個細高挑兒肯定選不上,那麻桿兒樣兒,也經不起碰啊。”“你別看他瘦,你看他的帶球動作夠靈活的,他還沒發育呢。”場邊圍觀的“業餘評論員”議論開了。當時任和平區業餘體校教練的高復祥慧眼識馬,陳金剛入選,進了和平區業餘體校小足球隊,開始了系統的訓練。說到這,小陳好像想起了孩童時代的有趣的軼聞,笑著說: “那時由於技術差,腳法不對,特別費鞋。一雙新鞋穿上兩個月,就被踢破露出了腳趾。那時心想,要是能有一雙鐵腳才好呢,不用鞋又不怕磨。”

當時小陳家裡並不富裕,三個孩子上學(他有一個姐姐),還要撫養一個表哥和一個姑姑讀書,生活確實有些拮据。對於小陳這雙“吃”鞋”吃”得這樣兇的小腳丫,父母也真是有點望而生畏哩!開始兩位老人對於小金剛踢球不能說支持,家庭情況明擺著。可是胳膊擰不過大腿;小子有這個才能,國家培養把他送進了體校,就極力支持他了。這以後,家裡省吃儉用,好為他增加點營養。但小陳的雙親對他要求很嚴格,要做什麼事情就一定做好,不能馬馬虎虎。他從小就養成了這樣的習慣。

由於他訓練刻苦努力,足球技術水平不斷提高。1974年底他被選入了天津青年二隊,從此開始一步步實現了他心目中的大目標。

“你是怎樣進入國家隊的? ”我把話題轉了一下。金剛笑了笑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能進國家隊,我連想都沒想到。”小陳1978年升入了天津足球隊,在天津隊的兩年足球生涯中,有一年半是“板凳隊員” 。1979 年下半年才成為主力隊員。這半年由於他和全體隊員的努力,天津隊的名次由上半年全國甲級隊的第15 名,上升到第6 名。或許是他顯示了足球才華,或許是他有培養前途,總之他被選入了國家足球隊。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連想也沒想到。

小陳穿上了國家足球隊的球衫後,他心目中又有了新的大目標:為中國足球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做出自己的努力!他常用“振興中華、匹夫有責”這句座右銘來鞭策自己,自覺地從難從嚴地參加訓練和比賽。

我再次打量了他的身材。他好像猜透了我的心思,直爽地說, “現在我身高1米81,體重70公斤,比以前強壯多了。1974 年我剛進天津青年二隊時,我才1米73 ,體重51公斤。”從1米73 到1米81 ,從51公斤到70公斤,這是一個多麼艱苦的里程!

辛勤的汗水,終於澆灌出勝利的花朵。

時間:1981 年11月12 目。地點:吉隆坡默迪卡體育場。中國足球隊對沙特阿拉伯隊的比賽正酣,方興未艾。比賽才進行了10分鐘,沙隊就連珠炮似地接連打進了兩個球。下面是兩個電視觀眾的對話:

“中國隊要完。”

“今天非喝湯不可。”

“照這樣的進球速度,至少得輸半打。”

“完了,不能進軍西班牙了!”

然而中國足球隊輸了兩個球之後毫不洩氣,頑強拚搏,表現了驚人的戰鬥意志。這種情況對於知根知底的球迷們來說,真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時間不多了,離終場還有32分鐘。中國足球隊果斷換人,由“津門二虎”的陳金剛、左樹聲換下了“北京二福”沈祥福、劉利福。中國隊如虎添翼,勢在必勝。三分鐘後,左樹聲一個漂亮的右腳外側“香蕉球”(弧線球),首先破門立頭功。一分鐘後,只見中國隊的一個碩長身影,在沙隊門前一個飛身衝頂,球飛進了沙隊網窩。還沒等這個隊員從地上爬起,欣喜若狂的中國隊員,已人撂人地撲到了他的身上。“他是誰”?電視觀眾己看清了他球衫的號碼“11號”——陳金剛。這場球中國隊最後以4 比2 獲勝。

談到將來,小陳十分坦率地說,要著重練習頭球及各種腳法的射門,提高剷球技術,加強戰術意識。他認為這些,是他目前存在的薄弱環節,需要進一步刻苦訓練提高。

從小陳家裡出來已是近中午時分了,沒有風,初冬的陽光曬到身上暖暖的。我走著,想起了小陳給我信中的一句話:“我一直堅持著,一定努力地去達到自己的目標!”

1982年 竹人/文


磨礪精神 矢志不渝——球迷訪陳金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