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精神是怎樣傳承的,靠書靠畫靠故事,這一生的軌跡何其長

歸有光,當我中學時第一次讀到他的文章,就為之文采與深情所打動。此後,仔細研究他的作品,由衷感覺,他的人生經歷真是豐富。

古人的精神是怎樣傳承的,靠書靠畫靠故事,這一生的軌跡何其長


那年,我在庭中,親手種下枇杷樹。從此,對你,只有思念。

我出生於一個大家族,但到父輩那一代已經衰落了。自幼嚐盡人間憂難,祖上傳承,發奮讀書。九歲能成文章,十歲寫出千餘言的《乞醯論》,十一、二歲已慨然有志古人,十四歲應童子試,二十歲考了個第一名,補蘇州府學生員,同年到南京參加鄉試。弱冠盡通六經、三史、大家之文,準備鄉試,奈何屢屢不中,五上南京,榜上無名,慘淡經營,寒窗十五載,而立又五年才中舉。我縱觀三代兩漢之文,遍覽諸子百家,上自九經二十一史,下至農圃醫卜之屬無所不博,但生活潦困,以講學為生。好在有你料理家務,使我安心授業,一時弟子滿門,名聲在外。

皇天不負有心人,在我花甲之年,中了三甲進士。一心報國,卻被髮往僻遠的長興。為官二載,興辦學校,整頓吏治,廉潔公正,一心為民。後遷順德通判,實為重抑,我雖不滿,但一直兢兢業業,恪盡職守。清閒之餘,廣閱史籍,採訪掌故,修備《馬政志》。

暮暮晚矣,隆慶四年,終封吉日,上京朝賀萬壽,升為南京太僕寺,纂修《世宗實錄》。滿我生願,平生足跡不及天下,又不得當世奇功偉烈書之,讀盡內閣所藏異書,大開眼界。此時終於可以展露自己,施展抱負。

好景不長,怨天不公,病魔纏身,臥床不起,應該是大期不遠了。和你,終將團圓。

一生所志,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我這一生,很長很美很坎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