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經濟賬(二)——揮金如土,一清如水

曾國藩人生第二階段擔任湘軍統帥的時期,他的經濟賬也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

那就是“揮金如土,一清如水”。

作為湘軍的統帥,曾國藩先後經手的軍費超過白銀三千萬兩。如果他稍有一點貪念,想要積累上百萬兩的財富真是非常輕鬆的事兒。但是曾國藩並沒有因此發家致富,可支配的錢財可以說是金山銀海,但是他寄回家裡的錢卻比京官時期還要少。

那他的錢花到哪兒去了呢?答案是養兵。

一、貧窮的正規軍

清代對文官實行“薄俸制”,對軍隊實行“低餉制”。清代一名綠營兵,平均每月的收入不到二兩銀子。官居一品的提督,每年的收入也不足千兩。

按照曾國藩在京官時期的賬,你就能看出軍隊裡提督的收入也很難維持自己的日常開支,士兵的收入更是沒辦法養活一家老小。於是,清代軍隊產生了一種奇特的現象,就是從上到下都在搞副業。士兵們對於訓練能躲就躲,平時都在忙著開茶館、做買賣、賣魚賣肉。軍官甚至主動鼓勵士兵外出經商,自己好侵吞兵餉,或者乾脆把用於訓練的操場租給地方使用,把戰船租給商人運貨,更有甚者,直接用軍用物資的名義進行走私,中飽私囊。

曾國藩的經濟賬(二)——揮金如土,一清如水

這樣的軍隊戰鬥力如何,我們可以想象,也就明白為什麼湘軍這樣一支曾國藩自己招募的非正式武裝,會一步步崛起,最終成為和太平天國作戰的主力。

二、高收入的湘軍

曾國藩兼任過兵部侍郎,深知軍隊裡的這些亂象主要原因在於軍餉太低。所以他創建湘軍,在制度上最引人注目的一點就是引入厚餉制度,發高薪。一名普通湘軍士兵的收入是每月四到六兩白銀,甚至高過大多數搞副業的綠營兵。這樣,士兵就沒有生活壓力,可以專心訓練,這就為湘軍形成戰鬥力打下了基礎。

對於湘軍軍官,曾國藩更是採用高薪養廉的政策,一名湘軍中級軍官,一年的收入是一千八百兩白銀,已經高過了綠營兵裡像提督這樣的高級軍官。而湘軍中一名統率一萬人的高級軍官,一年的收入更是高達五千四百兩。

曾國藩的經濟賬(二)——揮金如土,一清如水

從上到下,湘軍的平均收入高過正規軍三倍以上。以至於湘軍在招募士兵時,如果想招一千人,往往有上萬人來報名,如果想招一萬人,往往有幾萬人來報名。

兵源充足,再加上專心訓練,湘軍的戰鬥力有了保障。但是投入到戰爭中,曾國藩發現,湘軍又面臨新的問題,那就是如何防止士兵劫掠百姓。

三、如何防止湘軍淪為兵匪

人的慾望往往是無休止的,戰爭的混亂,又使得人的行為缺乏有效的監管。每當湘軍攻破一座城市,官兵們常常會私分戰利品,甚至直接搶劫百姓。對於曾國藩這樣的士人來說,投筆從戎是為了捍衛禮教,實現抱負,但是很多人選擇參軍目的非常直接,就是為了升官發財。怎麼樣管好這些人,又不讓他們喪失積極性,這是曾國藩最大的難題。

除了多發軍餉,曾國藩在組建湘軍時,還有一條非常重要的原則,叫“選士人領山農”

“選士人”,就是湘軍的軍官,大多是讀書人出身,而不是傳統意義上行伍出身的武官。“領山農”,就是湘軍的士兵,絕大多數都是農民,而不是遊民和混混。讀書人有理想主義,農民有淳樸的道德,這就決定了湘軍本身帶有一種不同的氣質,軍容風貌和綠營兵大不相同。

再加上曾國藩自己以身作則,並且言傳身教,湘軍的軍官中,很多人向曾國藩學習,清廉自守。

彭玉麟是湘軍水師的開創者,在湘軍將領中,彭玉麟的為人也是最清正。湘軍初創的時候,軍餉常常不能按時發放,於是朝廷給了湘軍食鹽的專賣權,這在當時是非常賺錢的生意,戰爭結束,彭玉麟的部隊攢下了六十萬兩白銀,這可以說是一筆灰色收入,他完全可以放進自己的腰包。但是彭玉麟一兩銀子都沒有留下來,而是把這筆錢作為發展水軍的經費。

曾國藩的經濟賬(二)——揮金如土,一清如水

可是道德的力量終究有限。湘軍將領中,有清廉的,也有貪婪的。曾國藩 50 歲生日的時候,他手下的大將鮑超來給曾國藩賀壽。鮑超的軍隊,是湘軍中戰鬥力最強,最能打的,可也是軍紀最差,最能搶的。鮑超是個粗人又是個富人,別的部下不敢給曾國藩送禮,他不管那一套,帶了十六包禮物,包括很多珍貴的珠寶和古玩。曾國藩看了一遍,只留下了一頂繡花小帽,其他的禮物都讓鮑超拿回去了。

這兩個故事,很能說明戰爭時期曾國藩對於錢財和部下的態度。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雖然過手的金錢成千上萬,但是努力保持自己的清廉。他也用自己的人格去努力影響部下。曾國藩也是一個現實主義者,他知道高收入是保障湘軍戰鬥力的根基,也明白錢財最能激發部下的積極性,所以對於一些湘軍將領縱兵搶劫,他也只能聽之任之。

總得來說,比起當時的八旗和綠營,湘軍已經好上太多。與太平天國作戰期間,清廷一共動用綠營兵將近十萬人,兩年多的時間軍事上沒有取得什麼成效,但是軍費卻高達兩千五百一十萬兩,簡直是爛泥扶不上牆,性價比極低,但你又不能不給,這讓慈禧十分惱怒,真是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下一講我們來說說,曾國藩人生的最後階段,擔任兩江總督時期又是如何平衡好官場潛規則與個人操守的。

更多好文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天師門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