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現在教師招聘的現狀是:一邊是招不來老師,一邊是瘋狂報考,教師的招考為何如此魔性?

張俊飛1


目前確實會存在這樣一種怪現狀,有的人堅持應聘,好多年考不上,而有的人具備這個能力卻偏偏不去應聘!我覺得這種現象本身不重要,現象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更加重要,也就是我們的教育導向出現了問題:


一、首先尊師重教的氛圍並沒有帶來教師經濟收入水平的有效提升,一味的強調奉獻精神,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卻得不到太陽底下最體面的薪水!


我相信現在提到老師這個職業,沒有誰會不尊重,跟其他行業相比,老師這個職業確實能為自己掙足面子,但是,也就僅僅是面子而已!然而,情懷當不了飯吃,要清楚的是,老師也是有血有肉的人,老師也有一大家子需要去養活,只讓馬兒跑卻不讓馬兒吃飽吃好,這就是目前教師的現狀!


當然部分地區有部分教師的工資確實已經相當不錯了,但是不得不說大部分地區老師的薪水還是沒有達到一個相當的高度!一個老師最理想的工作狀態是什麼?那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過程中去,甚至回到家裡心心念的還是學生的學習!然而,當生活當中的種種壓力接踵而至的時候,你怎麼能指望老師能夠做到毫無私心雜念的撲在教學上呢?


關鍵問題在於,這些年各行各業的薪水都在不斷的提升,然而老師的薪資水平卻是常常提,卻常常讓人失望!跟社會名望遠不相符,跟承受的壓力遠不相稱,這也使得很多人對於教師這個行業雖心嚮往之,卻敬而遠之!我想這一點,是很多人不想進入教師行業的最大的著眼點!

二、教師招聘方式死板,招聘教師的過程簡直就是應試教育的翻版,很多有想法、有創意、有無限可能的老師都被這生硬的招聘模式擋在了外面!


1、關於筆試:

目前的教師招聘無非就是兩關,一是筆試、一是面試,應該說只要能進入筆試範圍的,肯定都是具有初步條件,那就是教師資格證肯定是都有的!


筆試可以有,但是筆試考啥我們得說道說道:

我個人覺得筆試除了專業知識以外,必須有附加題,也就是不能只是生硬的讓考生去死記硬背什麼教育學、心理學,說實話我從來不同意這些理念是可以通過死記硬背而能融會貫通的,從我從教的經歷來看,很多知識都是在實際工作過程當中,通過實踐再去反思以前的理論才真正弄懂的!


所以筆試除了死記硬背的知識,必須增加附加題,附加題考什麼,就考他未來成為一名老師以後碰到學生出現的種種問題如何解決?對於優生、差生有著什麼樣獨到的因材施教的方式?自己對於本學科有哪些創新性的思考?附加題跟必考題分值相同,如果附加題表現出色,即使必考題不合格也應該允許進入面試,做教育應該分清孰輕孰重!

2、關於面試:


我一個高中同學,在我們當地連續考了三年,筆試都是第一,結果一進面試就被刷下來,第一年說他外形不好,第二年是反應不夠靈活,第三年我忘了是啥原因了,總之就是你不允許進入教師行業!我也是奇了個怪了,一個人能不能成為合格的老師,竟然是被很可能自己從來都沒上過課的幾個人來決定,換句話說,他們說你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行也不行!


我不反對面試,但是面試得有面試的規矩:

首先誰來進行面試:我覺得至少應該有這麼幾種人,一是一線老師,因為他們最清楚老師的一個正常表現標準;第二是學生,既然是面試,一定應該有學生參與,可能考官感覺老師不嚴肅,但是學生卻挺喜歡這種風格,這也未可知;第三才是考官,而且關於考官的人選,也不應該是誰說了算,而應該有一定的標準在裡面,在進行面試前,應聘者有權利知道面試自己的人是否具備資格,這是保證公平的前提!


此外面試不予通過,一定要有一個正式的公開的說法,不能你說不過就不過,到底你的理由是什麼,要進行公佈,要讓公眾信服!當然這個裡面我想說的是,有關形象問題,其實我感覺真正形象差的一般也不會自己來應聘,而且我感覺形象這個問題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很難搞懂形象這個問題怎麼才能科學界定!

突然想起了當年錢鍾書先生在《圍城》裡面的那句話:圍城裡面的人想出來,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當然那是形容愛情,但是我感覺教師招聘也是一樣的感覺!招聘確實不是我們說起來這麼簡單,但是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更不應該把招聘工作大而化之,而是應該儘可能公正、公開、公平的做到讓有能力、有想法的人能夠有機會進入教師隊伍,同時也讓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能夠得到與身份相符的待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