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親生母親到底是誰?碽妃?馬皇后?永樂帝身世為何撲朔迷離

朱棣親生母親到底是誰?碽妃?馬皇后?永樂帝身世為何撲朔迷離

朱棣

永樂帝朱棣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五徵漠北,三討安南,修大典,下西洋,在歷朝歷代的皇帝中算得上成績斐然,為明朝日後百年的興盛奠定了基礎。但他為了從侄子朱允炆手中篡奪皇位,發動靖難之役,對建文黨人進行了殘忍屠殺。

他的奪權過程一直為後人詬病,關於他繼位的正統性也備受爭議。在嫡庶長幼有序的時代裡,非嫡非長的皇子繼承皇位是是要揹負巨大的道德枷鎖的。雖然他自稱生母為馬皇后,但很多人認為他是礙於政治需要篡改了歷史。他到底是不是馬皇后的親生子?又是否有朝鮮、蒙古血統?

一、 非異族女所生

1. 猜測一:高麗貢妃所生

高麗妃說”最早見於近人朱彝尊的《跋南京太常寺志》

,其根據是談遷的《棗林雜俎》,但《棗林雜俎》中並未確切記載其母為高麗人。在高麗史、朝鮮史中,對朱棣生母也沒有明確記載,只在民間口傳中大肆盛行。

這一說法顯然是不可靠的。朱棣出生於公元1360年5月,就在該年爆發了龍灣之戰。陳友諒聯合張士誠對朱元璋駐地集慶 (今江蘇南京),發起東西夾擊。不料反中了朱元璋的“誘敵深入”之計,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死傷無數。

朱棣親生母親到底是誰?碽妃?馬皇后?永樂帝身世為何撲朔迷離

朱棣

經此一役,朱元璋才算是站穩腳跟,乘勝追擊,佔領了太平、安慶、信州、袁州等地。由此可推測,朱棣生母嫁予朱元璋時,朱元璋只是一個小將軍,離建立統一王朝還很遠。當時陳友諒、張士誠俱在,遠在朝鮮半島的高麗國想要進貢女子給南京的朱元璋難度很大。

況且,高麗國也很難有如此慧眼,提前預知朱元璋日後能一統中華。所以說,朱元璋有一個高麗老婆的概率很低。

2. 猜測二:蒙古妃所生

成書於明末的蒙古編年史《諸汗源流黃金史綱》中有記載,成組生母是蒙古人洪吉剌氏,為元順帝的第三福晉。當時朱元璋攻破元大都之後,納了身懷有孕的洪吉剌氏,生下來的便是朱棣。《蒙古源流》、《鄂爾多斯口頭故事集》等稍晚一些的著作中也有類似記錄。

顯然這一說法杜撰的可能性很大。朱元璋攻入元都的時候,朱棣已經虛九歲了,怎麼可能是元妃之子?

那麼,不是所謂元順帝的遺腹子,可不可能是其他蒙古女子所生?其實這種可能性也很小。朱元璋的第二子秦王朱樉正妻王氏乃元朝王保保之妹,可見,蒙古女子並不為朱元璋以及明初朝廷所不容。而洪武年間未見有蒙古后妃的任何記載,很大概率就是並沒有這麼一位蒙古妃子的存在。

此外,永樂帝本人的生平事蹟也可以看出“蒙古妃說”的不靠譜。朱棣五徵漠北,與蒙古軍隊多次交戰,他還親臨前線上陣殺敵。他這與蒙古人不說是血海深仇,至少也是無甚親緣吧。由此可見,蒙古妃子的說法並不能自圓其說。

朱棣親生母親到底是誰?碽妃?馬皇后?永樂帝身世為何撲朔迷離

馬皇后

二、嫡出可能性更高

1. 猜測三:碽妃所生

明朝天啟年間沈若霖所編撰《南京太常寺志》中記載,馬皇后無子,朱元璋無嫡子。懿文太子朱標,以及秦王、晉王的生母都是淑妃李氏,朱棣的生母則為碽妃。這種說法一出現就在當時引起了熱議。此前的主流觀點都認為,朱元璋前五子皆為馬皇后所出,而碽妃則是聞所未聞,史書中未見隻字片語。

《南京太常寺志》為何書?我們都知道,明朝建都應天,也就是現在的南京。後來朱棣遷都北京,但主要宗廟機構都還是設在南京,這裡就包括太常寺。太常寺主管宗廟禮儀,負責皇家太廟和祭祀事務。《南京太常寺志》中所言,多源於沈若霖在太常寺的公務,應當有一定的可信度。

此外,明末錢謙益、李清、張岱等人曾實地走訪孝陵享殿,核其真偽。明時宗廟配享按

“左昭右穆”來排位次,即中間為祖先,其下左(東)為昭,右(西)為穆,依長幼尊卑之序排列,碽妃的地位是“穆位第一”,獨居右(西)列第一位。這似乎佐證了《南京太常寺志》中的說法,可還有一些疑點未清:

祭祀牌位順序當真如此嗎?嘉靖年間鄭曉的《今言》中有記載,“太祖陵不知祔葬幾妃。今陵祭旁列四十六案,或坐或否,大抵皆妃嬪也。”

鄭曉對孝陵牌位是有詳細記載的,但只說是一人一案,未見有位序差別一說,更沒有任何關於碽妃的記錄。沈若霖的說法與前人鄭言說法有悖,碽妃是否為尊位尚存疑。

祭祀牌位順序可否推理出朱棣生母?言之鑿鑿幾位皇子生母的《南京太常寺志》,到了今天已經失傳,雖然被明末清初諸多學者稱引,但其原文如何今人不可知。此外,持“碽妃說”觀點者,皆是通過牌位順序得出的推論。但是,牌位順序更多是說明此妃與朱元璋的關係,並不能直接說明其與朱棣的關係。

朱棣親生母親到底是誰?碽妃?馬皇后?永樂帝身世為何撲朔迷離

馬皇后

如果明孝陵享殿的碽妃尊位,是朱棣為了私祀其生母所刻意安排的,那麼只需在享殿中安排太祖、馬皇后、碽妃三人即可,何必幫懿文太子等人張羅,將其生母李淑妃也供奉起來?

再者,如果馬皇后真無所出,朱元璋無嫡子,那朱棣私改生母以迎合嫡長子繼承製的說法,不更是無稽之談嗎?綜上來看,

“碽妃說”也不太靠得住。

2. 猜測四:馬皇后所生

《明太祖實錄》中記載,朱元璋前五子都是馬皇后所生,其中就包括第四子明成祖朱棣。《明太祖實錄》成書於建文三年,但在永樂帝登基後又修改過兩次,所以我們今天看見的版本是朱棣授意修改後的。

但是《明實錄》畢竟是我們研究明史的最正統材料,而其他有朱棣生母記載的史料,最早成書也在明朝末年,年代相隔久遠,信息來源未必靠譜,真實性是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的。

其次,修改史料並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朱棣要抹殺隱藏一位給朱元璋生過兒子的后妃的全部記錄,包括諭旨、檔案、起居注等諸多文書,是如何做到滴水不漏,是如何堵上言官清流的悠悠眾口,以至於在明朝中後期之前未見質疑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建文帝朱允炆原本也是庶出。在太子朱標的元妻常氏去世後,朱允炆的生母呂氏被朱元璋和朱標扶正為繼室。雖然常氏所生嫡長子朱雄英早亡,

但嫡次子朱允熥也是皇太孫之位的合法繼承者。

既然在這樣的情況下,朱允炆的繼位合法性能得到認可,那麼如果朱棣要篡改歷史,與其將生母的所有記錄抹除,並假稱為馬皇后親生之子,為什麼不直接將生母篡改為朱元璋繼皇后呢?

朱棣親生母親到底是誰?碽妃?馬皇后?永樂帝身世為何撲朔迷離

朱棣

在他前面三個哥哥死後下,他這個新晉嫡子順位繼承大統,不也是名正言順嗎?還能給自己親生母親正名,何樂而不為呢?

三、永樂生母為何如此撲朔迷離

依上文分析,馬皇后為永樂帝生母的概率極大。可為何這麼多年眾說紛紜,以至於至今成謎呢?

1. 精神勝利法

高麗妃、蒙古妃等說法,多見於蒙古、高麗的民間傳聞。如同乾隆帝是海寧陳氏之子,元順帝是宋恭帝之子等謠傳一樣,都是亡國者的一種自我慰藉,一種“精神勝利法”

2. 篡位“汙點”

在古代,篡位被認為有悖儒道,朱棣的造反篡位為當世所不容。他以清君側的名義發起靖難之役,在世人眼中是殺侄背德之人,理所當然的認為他名不正言不順。就是到了今天,因為朱棣對建文舊臣的殘忍迫害,他仍然遭受眾多非議,很多人在道德上不認可他,情感上更偏向於他篡改史書的說法。

而他也確實有私改的前科。明朝皇家族譜

《天潢玉牒》最初採用二子論,將行四的成祖和行五的周王記為馬皇后所出,將他的前三位哥哥皆記為庶出。但此舉意在改為“嫡長子”。

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明文規定,“皇太子嫡長子為皇太孫”,“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而朱棣前面三位兄長皆有子嗣,無論如如何輪不到他來繼承皇位。

那麼就只有將自己改為嫡長子才有繼位的合法性。而最終定稿改回“五子同母”,也恰恰說明了篡改歷史並非易事,君王的所作所為必須顧忌著天下人的看法,以免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3. 傳奇色彩

朱棣親生母親到底是誰?碽妃?馬皇后?永樂帝身世為何撲朔迷離

朱棣

早在明末的時候,元妃、高麗妃等說法就在街頭巷尾開始流傳,因為有傳奇色彩,大家喜聞樂道。 到了現代,在諸多的影視作品中,編劇們又大撒狗血,為了增加衝突性可看性對野史上的說法極盡描寫。

自媒體時代,為了吸引碎片化閱讀的用戶的眼球,為了滿足大家高強度工作之餘的八卦需求,出現各種“震驚!永樂帝的母親竟然是她”的文章,也就不足為奇了。加上朱棣本人譭譽參半,“黑粉”不少,樂意費工夫為他塑造棄生母、撒謊言的不義形象。

四、結語

歷史其實就是過去的故事。因為距今年代遙遠,我們今人只能從古籍記錄中尋找蛛絲馬跡,用斷案推理的方法,揭秘歷史的真相。歷史真相的探究不能依靠主觀臆測和一廂情願,要靠證據說話

我們瞭解歷史最主要還是為了“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而對於歷史的隱秘幽微之處,我們只要在既有史料的基礎上,盡力還原歷史的真相便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