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創]羅氏小品文之角度

[作者原創]羅氏小品文之角度


[作者原創]羅氏小品文之角度

角度

至今仍記得一個生動有趣的笑話,大概意思是這樣子的:

兩個小孩在聊天,A小孩很神秘地問:你知道為什麼大人們吃飯不挑食嗎?B小孩詫異地說:咦對哦,爸爸媽媽老是說我挑食,不愛吃飯,我卻從來不見他們挑食過,這是為什麼呢?A小孩老氣橫秋地說:哼我知道,因為他們都是煮他們愛吃的飯菜,所以他們才不挑食呢。

一話道破天機。

大人們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想當然地認為自己所採購的食材是營養豐富,所烹飪出來的食物既然是自己所鍾愛的,那定然也是小孩子喜歡吃的了。

結果答案在很多時候卻是否定的。

橫看成嶺鍘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要知道,當我們所處的位置和角度不同的時候,我們所觀察到的世界其實也是不盡相同的,有時候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在菜市場裡面對同一條魚,消費者看到的是鮮活美味的食材,小孩子看到的是活潑有趣的玩具,賣魚的小販看到的是一份賴以謀生的工作,老闆看到的是日積月累的鈔票,養魚者看到的是廣闊無限的商機,而在魚池裡其他的魚類眼裡,則是無盡的殺戮和滿滿一池水的悲傷。

同一幢摩天大樓,當我們在樓底仰視它時,我們覺得它是如此的高大雄偉,讓人驚詫歎服,從而不自覺地沉浸其中並且迷失其中;當我們乘坐飛機從它頭頂掠起之際俯視它時,你會覺得它竟然如積木般弱小,心底會不由自主地升騰起一種熙熙攘攘的大千世界不過滄海一粟都是過眼煙雲的悲憫襟懷,遂看淡了許多此前仍然執著不捨的身外之物,放下了許多此前一直耿耿於懷的愛恨情仇,頓悟了許多此前始終執迷不悟的悲歡離合,參透了往來得失,也就提升了自己的人生境界。

每一個事物都有它獨特的一面,加上時間在變化,氣候在變化,事物也在變化,同時我們本身也在變化,所以同一個事物,我們今天觀測得到的結果,與昨天的已經不盡相同。

再加上我們觀測時所選擇的角度不一致,心態不一致,方式不一致,收穫的結果自然也會是形形色色,甚至千差萬別。

世間萬事萬物,林林種種,浩渺紛繁,其實細究起來,何嘗不是如此?!

所以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篤定地說:這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

所以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睿智地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雖然表述不盡相同,但其實中所蘊含的哲理應該是相似的,你們覺得呢?

當我們面臨一件事情,我們按正常人的思維和邏輯進行處理之後,取得了意料之中的合理結果。此時我們可曾想過:

如果我們從父親的角度來處理,會取得怎樣的效果?如果我們從配偶的角度來處理呢?如果我們從孩子的角度來處理呢?如果我們從殘疾人的角度來處理呢?如果我們從老人的角度來處理呢?如果我們從商人的角度來處理呢?如果我們從拾荒者的角度來處理呢?如果我們從犯罪分子的角度來處理呢?如果我們從科學家的角度來處理呢?如果我們從寵物的角度來處理呢?……

所以我們要學會換種角度看人生,從不同角度發現人生的善良與美;學會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學會換位思考,替他人著想;唯其如此,這個社會才會更多寬容,更多理解,更多善意,更多謙讓,更多燦爛的笑靨,更多爽朗的笑聲,更多幸福的背影!

只要你願意,人生三百六十度,每一角度都能看到愈加豐富多采的自己,看到日益美好的未來。

[作者原創]羅氏小品文之角度


[作者原創]羅氏小品文之角度


[作者原創]羅氏小品文之角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