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肝臟,記得扔掉這些“黃麴黴毒素”食物,別捨不得扔

黃麴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是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其毒性為氰化鉀的10倍,為砒霜的68倍。據研究,我國肝癌高發與黃黴素毒素的攝入也有一定的關係。

那麼生活中哪些常見的食物富含黃麴黴毒素呢?

  • 發黴的花生
保護肝臟,記得扔掉這些“黃麴黴毒素”食物,別捨不得扔

花生

發黴的花生裡面最容易滋生黃麴黴菌,產生的黃麴黴素是一種非常耐熱的物質,在一般烹調加工的溫度下破壞很少,只有溫度達到280℃時,才發生裂解。如果發現一包花生裡面有一顆是壞的,建議把整包花生豆丟掉,因為黃麴黴孢子會飛散出來,很可能這一包花生都被汙染了。

  • 變質的大米,麵粉等
保護肝臟,記得扔掉這些“黃麴黴毒素”食物,別捨不得扔

大米

市場賣的大米有的是以次充好,或者將新米陳米混在一起,不過最嚴重的是含有黃麴黴毒素的大米。黃麴黴素,是貨真價實的“毒”!大米存放不當容易發黴,吃不了丟掉造成浪費。大米有異味,這是發熱黴變的先兆,處於黴變早期的大米,異味並不明顯。米粒顯得毛糙、不光潔米的色澤發暗,其硬度下降,散落性降低,用手握可以成團,大致可以大概判定大米發生黴變。建議大家在家中不要一次性購買大量大米,以免存放不當,造成黴變。

  • 變質的瓜子等堅果
保護肝臟,記得扔掉這些“黃麴黴毒素”食物,別捨不得扔

瓜子

經常在吃瓜子或者其他堅果的時候遇到黴變的、苦的,一定要及時吐出來並且漱口,這些苦味就是黃麴黴毒素。

  • 發黴的玉米、綠豆等
  • 保護肝臟,記得扔掉這些“黃麴黴毒素”食物,別捨不得扔

    綠豆

    黃麴黴毒素經常會出現在澱粉較高的食物當中,例如大米、玉米、豆類、花生等等。

    平常食用的這些主食,粗糧都有它的保質期,時間長了會變質。因此每次購買的時候要買新鮮的,並且不要一直存放在家不吃。存放糧食的地方或者家裡容易有食物殘渣的地方都要擦乾淨,以免滋生黃麴黴菌。

    • 小作坊自榨油
    保護肝臟,記得扔掉這些“黃麴黴毒素”食物,別捨不得扔

    一些原料作物如花生、玉米等在儲存過程中如果發黴,榨得的油中還可能帶入黃麴黴毒素。建議大家買一些大廠家的品牌油,而且不建議在家貯藏一大桶油,小瓶包裝的食用油暴露在空氣中用完就扔掉了,能減少很多風險。一旦出現“哈喇油”味道,就說明已經有發黴的趨勢,一定要堅決扔掉。

    • 久泡的木耳
    保護肝臟,記得扔掉這些“黃麴黴毒素”食物,別捨不得扔

    木耳

    木耳吃多少泡多少,因為木耳經常泡在水裡非常容易滋生黃麴黴,如果不小心吃到肚子裡會導致中毒,從而使得臟器衰竭而亡。

    • 未洗淨的筷子
    保護肝臟,記得扔掉這些“黃麴黴毒素”食物,別捨不得扔

    木筷子

    筷子如果洗不乾淨會粘上澱粉等食物殘渣,長時間就會滋生黃麴黴菌。如果使用竹筷子因為會產生裂縫導致裡面滋生細菌,就要經常更換筷子,而且清洗的時候也要多浸泡一會。建議選擇金屬筷子,金屬筷子不宜出現裂縫滋生細菌。

    那高溫烹飪能消除黃麴黴毒素嗎?答案是不能。

    很多人說黴變的食物我放鍋裡蒸一下,或者煮一下,加熱了不就能行了嗎?但是黃麴黴毒素非常頑固,一般的加熱根本無法去除他們,因為只有高達280℃的溫度才能夠對其產生作用。所以,一般的烹飪方法對黃麴黴毒素根本沒有辦法消除。

    那麼到底該如何避免黃麴黴毒素呢?有沒有一些生活中實用的小技巧呢?

    1、油熱了先加鹽

    做菜的一個小動作可以幫助消除一部分黃麴黴毒素。當食用油加熱後先放入鹽攪拌均勻,大約十幾秒,然後再放菜。這樣一個先放鹽的小動作可以減少食用油中大約95%的黃麴黴毒素,是不是很神奇。

    2、多吃綠葉蔬菜

    多吃些綠葉蔬菜,綠葉蔬菜中的葉綠素可以阻礙平時我們不小心吃到肚子裡的黃麴黴毒素的吸收,能有效的預防肝癌的發生。

    另外,不論食物是因為什麼細菌毒素引起的黴變,大家都要積極果斷扔掉,否則受到傷害的就是自己的身體。(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