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父母,高三“居家備考”要有儀式感|如何做好自我檢測

孩子假期備考期間,你最大的困擾是什麼呢?是孩子愛玩不學習?還是是孩子超長時間玩手機,不休息?還是孩子自制力差,學習不主動,需要父母督促?可能都是!但這些都是表面現象,還有一些深層次的隱憂。如,孩子“居家備考”不清楚自己實力水平,不瞭解同學們的進步情況,學習總有一種盲人摸象的感覺 。


@所有父母,高三“居家備考”要有儀式感|如何做好自我檢測

之所以出現這種感覺,首先與“居家”封閉的環境有關。“居家”學習缺少參照物。如,缺少了與同學交流的機會,也缺少檢測檢驗。以往,在學校都有定期的模擬考試,能讓自己對每個階段的學習效果進行檢測,通過橫向比較,瞭解自己的真正實力水平,以及進步退步情況;還能檢驗學生的心理承受和自我調節能力。

所以,在疫情之下,要想掌握自己學習情況,就需要主動進行自我檢測。如果懶於檢測或檢測流於形式,只重學習,忽略應用,就永遠不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裡,找不到方向。那麼,如何做好“居家”自我檢測呢?

@所有父母,高三“居家備考”要有儀式感|如何做好自我檢測


01、用心營造在家學習的儀式感,特別是自我檢測的儀式感

  • 1、複習要有正式上課的儀式感

孩子的學習的空間和休息娛樂空間要隔開。學習空間無論大小,一定要做到整潔、安靜、專屬專用。學習空間最好遠離電視或在隔音較好的房間,忌在“書房”內睡覺,與學習無關的雜物也不要放在視力所及範圍內,儘量做到眼淨心靜。

如果家長做家務,打電話或看電視,聲音儘量壓低,壓縮做家務、打電話或看電視的時間。

@所有父母,高三“居家備考”要有儀式感|如何做好自我檢測


  • 2、自我檢測要有模擬考試的儀式感

(1)自我計時

每科考前15分鐘關閉手機,檢查考試用品,自我設定髮捲時間、距考試結束15分鐘、考試結束三個鬧鈴;考試期間父母不要打擾孩子。考試不以任何理由間斷,實行“三不”,即不上廁所、不查閱資料、不喝水;按時交卷。

(2)自我檢測與家長監考相結合

“居家”自己模擬考試,父母可作監考老師。一定讓孩子把自主檢測當成正規的模擬考試來對待,考試結束要對出現的錯誤及時反思。只有這樣,每一次的自主檢測才有一定的效果。

@所有父母,高三“居家備考”要有儀式感|如何做好自我檢測


02、檢測與知識複習相結合

“居家”自學很容易產生的問題就是,時間安排不合理,學科精力分配失衡。尤其突出的是學習形式單一化,只知道複習,複習,再複習;或者刷題,刷題,再刷題。這種情況是耗時費力效果很差的學習方式。應該督促孩子制定全面的學習計劃,包括複習計劃和檢測計劃,做到知識複習和自我檢測相結合。

  • 1、制定複習計劃

讓孩子制定學科提升計劃。將孩子自己急需提升的科目或知識點單獨挑選出來,制定居家“攻關計劃”。通過緊張的“攻關計劃”,給孩子營造學習的緊迫感。這既是對孩子規劃能力的考驗,也是對他們執行能力的考驗。

@所有父母,高三“居家備考”要有儀式感|如何做好自我檢測


  • 2、制定科學的自我檢測計劃

“居家”自我檢測由於受條件限制,不可能像在學校一樣,在這種沒有老師指導,完全靠自己的環境中,制定自我檢測計劃尤為重要。

(1)知識點小檢測與套題檢測相結合

小檢測耗時短,不易疲勞,有很強的針對性。而做成套習題,耗時費力,容易疲勞,但對於提高應考能力很重要。所以,要做到二者結合,提高效率,全面提高應考能力。

@所有父母,高三“居家備考”要有儀式感|如何做好自我檢測


(2)要做到所有學科平衡

“居家”自主學習很容易受到自己好惡的影響。對喜歡的學科用力多,學的時間長,覺得很有成就感。反之,不喜歡的學科不願意學。考試檢測也是這樣,對於自己喜歡的學科願意考,不喜歡的學科不願意考。實踐證明,憑情緒安排學習是不科學的,效果也是最差的。所以,自我檢測要做好學科平衡。

(3)檢測做到時間固定,儘量與高考時間一致

從現在開始,就要讓孩子調節作息規律,學習或檢測安排要合理。如語文檢測安排在9:00——11:30,與高考時段一致,達到從知識到心態全面適應高考的目的。

@所有父母,高三“居家備考”要有儀式感|如何做好自我檢測


03、自我批閱與交換批閱相結合

自我檢測的批閱很重要。試卷處理方式,可以讓孩子自我訂正答案,可以上傳答案給老師幫忙批閱,或者上傳給同學,交換批閱。第三種交換批閱的形式,既可以知道自己學習的長處和不足,還可以通過批閱同學的試卷,瞭解同學的學習情況,起到“照鏡子”的作用。在目前不失為一種高效學習方法。

寫在最後:在這80天的備考時間裡,每一分每一秒我們都應該精打細算,做好規劃,努力營造與學校一致的學習環境,在複習知識的同時,不能忽略應試能力的提高,做到複習與自我模擬考試兩手抓,爭取2020高考取得理想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