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今夜美股會有反彈,但卻不可能回到高點


可能,今夜美股會有反彈,但卻不可能回到高點


可能,今夜美股會有反彈,但卻不可能回到高點


一、飛不動的波音


高端製造一直是人類工業文明的驕傲,亦是山姆大叔王冠上最亮的那枚寶石。然而,隨著近些年墜機事件頻發,波音的客戶開始懷疑公司的主推機型737 MAX的安全性(全球禁飛)。再加上最近疫情的影響,以及特朗普的限制入境計劃,市場對航空板塊本來就不看好。波音的股價成了暴跌中最耀眼的倒黴蛋,一夜之間跌了18.11%。


那麼問題來了,波音的股價跌到位了嗎?

可能,今夜美股會有反彈,但卻不可能回到高點

現在的股價:154.84美元/股;

737MAX之前最高股價:432美元/股;

08年危機最低:12美元/股;


顯然波音就股價而言還有下跌的空間,更重要的是波音自身的問題還沒有解決。但波音的股價這些年是怎樣被做高的呢?答案是不斷的用借來的錢來回購股票,製造分紅。這6年的時間裡董事會用407億美元回購股票,“製造”股息分紅只有161億美元(從網上找到的一些數據):


2016年回購了70億美金,分紅了27億美金;

2017年回購92億,分紅34億;

2018年回購了90億,分紅39億;

2019年回購了26億,分紅了46億。


到後面連錢都借不到了,回購的也少了。這樣一個高端製造行業,妥妥給研發的經費只有140億美元。

可能,今夜美股會有反彈,但卻不可能回到高點

波音737 max

我們來看看目前波音2月份的訂單狀況,成交18筆,取消46筆,還有一些訂好了機型後來改的訂單,一共算在一起是-25筆。外加很多客戶在訴訟波音進行索賠,這部分訴訟費用也是成本。這種財務狀況下,即使賬上有租賃的現金流,銀行也會不斷的給他抬高融資成本。想必大家都知道了,昨天債券評級機構為了自保,已經開始給波音的企業債評級降級,那麼波音再舉債就要走上高成本的死衚衕。


有人斷言今日的波音,就是昨日次債危機中倒下的雷曼兄弟。菠菜倒是認為美聯儲還是會想辦法救波音這樣的高端製造商,畢竟還有軍工合同在手。波音要是倒了,所有訂單給空客,空客一時半會兒也消耗不了。08年次債的時候,美國政府還是救了AIG(AIA友邦的母公司),畢竟保險公司涉及民生問題,性質上和雷曼兄弟這種投行做to B業務的還是有本質的區別。


逗比的是,這輪美聯儲的救市計劃一旦投放流動性,波音這種公司就馬上把錢借過來,不惜成本的借。


二、戴維斯雙殺效應


炒股的老炮多少都聽過戴維斯雙殺(Davis Double Play)。在說這個概念前,咱們先明確一下戴維雙殺的前提是市場是非理性的。我就不列舉公式部分,戴維斯雙殺就是指上市公司公佈財報後,假如低於預期,那麼就會收到雙倍負面效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市場就像是放大鏡,在不斷的放大好的預期和壞的預期。比如大家看到美股暴跌,大多數人會放大這種恐慌。因此,觀察和計量恐慌程度是近些年

行為經濟學主要的研究方向。這時候別指望著市場理性的給一家上市公司合理的估值。


等等,這是不是說本輪美股兩次熔斷是戴維斯雙擊?包括波音暴跌也是?

呵呵,這要看你對美股的預期是怎樣的?


戴維斯雙擊依舊是但就股市技術面上的一種解釋,美股暴跌之前是債市的暴跌,這輪是股債雙殺的結果。可以說,債市不起色,推擠的垃圾債中30%爆掉了,美國經濟就完了。這輪沙特和俄羅斯也是背後有高人,聯手在這時候趁你病要你命。


前面波音的例子,是美國眾多大公司的冰山一角。菠菜把這種風險總結為:


1.對高管的KPI考核與股價表現密切相關,導致公司決策不斷的偏離產品質量而奔著股東利益最大化跑去。比如1997年波音以133億美元收購了麥道公司,被業界認為是波音走下坡路的拐點。後來18人高管中就一個是波音的,7個來自麥道,其餘是市場招聘。從此波音不再聚焦在產品質量上,飛錯了航道;

2.聯儲一味的提供寬鬆的貨幣政策,讓這些公司不斷的擴產。擴產了就有更多人可以就業,但企業已經不再聚焦產品性能的提升,不再專注研發,生產效率並未提升,只是看上去財務報表不斷的增肥。企業就是社會的細胞,每個細胞都不再優化,整個社會沒有進步,只有虛假繁榮。


最可怕的戴維斯雙殺不是美股接下來繼續跌,而是全球資本開始看空美國經濟,而這種看空經過媒體渲染和發酵,會雙倍放大。


三、明斯基的恐怖預言


2017年10月17日,即將從央行卸任的周小川行長提醒整個金融系統防止“明斯基時刻”出現引發的系統性調整。


那一天起,金融系統的從業者,無論是二級汪還是各色金融民工,都認識了這個目光如炬瘦瘦的老頭——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

可能,今夜美股會有反彈,但卻不可能回到高點

他曾經提出一個觀點,經濟好的時候,投資者傾向於承擔更多風險,隨著經濟向好的時間不斷推移,投資者承受的風險水平越大,直到超過收支不平衡點而崩潰,這個崩潰點就被命名為明斯基時刻。簡單的說,明斯基時刻就是泡沫破裂之時。彼時,網絡間廣為流傳一篇文章《世間已無明斯基》。


為何周行長在卸任前強調明斯基時刻?因為2014年大摩(摩根斯坦利)的兩名經濟學家通過對我國債務結構的分析,直接預言明斯基時刻即將降臨到中國。2014年也是央行不斷進行量化寬鬆投放流動性的一年,這或許是三朝老臣周行長心中最深的擔(kong)心(ju)。


明斯基時刻,是否僅是一個假說,一個金融業的鬼故事,或者……是個預言?


我曾經以為此生不會見到周行長所說的明斯基時刻,然而,我錯了。昨天全球主流股市幾乎全軍覆沒,美股則觸發了有史以來的第三次跌停(第二次是3月9日)。昨夜一定是很多人的夢魘。


2018年2月5日,時任美聯儲主席的耶倫(人稱耶奶)被新上任一年的總統特朗普擠兌只得提前下課。在卸任前,她警告市場,美股的估值太高。然後把聯儲主席的寶座傳給了特朗普提名的鮑威爾。鮑威爾顯然是個老實巴交的人,但在Boss特朗普那依舊沒有好果子吃。接班9個月後的11月28日,在紐約經濟俱樂部的午餐會上,這位平時少言寡語的美聯儲一哥發表了一個演講,暗示了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

寬鬆。同一天,Boss特朗普指責美聯儲“給我一些錢”。


也就是說,耶倫擔心的那隻潘多拉盒子,終於被打開了。


就在鮑威爾的講演稿傳遍中國金融民工的微信朋友圈時,一些老炮也揪心了。這不禁讓飽讀經濟學史的投行小夥伴們想起了1929年3月18日,前美聯儲主席威廉•哈丁(William Harding)的講話,那個內容大意是在為聯儲不去限制銀行投機於股票的行為,並對經濟基本面過於樂觀。數月後,大蕭條爆發,美股一瀉千里。


如果說金融圈也迷信的話,鮑威爾和哈丁發表講話的場合都是紐約經濟俱樂部……天道好輪迴,場景、內容如此雷同,不過相隔了89年,一個巴菲特。2020年的這場危機,山姆大叔怎能逃過?


四、何時是恐慌的結束?


問一個問題,大家認為現在是美國針對疫情的政策底嗎?如果你認為5000億美元的的救市資金能托住下跌的美股,那麼就你就抄底。但菠菜不這麼認為,理由是:

白宮依舊建議不戴口罩,不透明感染狀況,現在是一種“愚民”政策。特朗普的關鍵時點是7、8月份的競選,他現在估計是用緩兵之計+瞎忽悠來等疫苗的研發成功。而這種疫苗即使上市也不太可能免費;

5000億美元的流動性能否從根本上改變美國企業的經營狀況?我認為不會。大家可以看看美元指數,在投放流動性之後已經是紅的。美元指數代表美元兌一籃子貨幣的變化,可以看出市場還是迫切的需要現金,華爾街也有意不讓美元貶值,造成信用危機;

油價依舊在4月份充滿下跌的預期,這一個月的時間會拖垮一些頁岩油企業。菠菜依舊擔心美國那些頁岩油公司的垃圾債。美國政府會去救波音,但不會傾盡所有去救頁岩油企業,這部分債務的雷一直沒有被排除;

我們期待的停工停產、停課目前依舊沒在對岸大面積鋪開,他們還沒有太強硬的隔離措施。


可能今夜美股會有反彈,但力度是否能補上缺口?我看不到希望。正是由於外部的不確定性,我不建議現在盲目的抄底、推薦板塊。A股也是股市,也是風險投資,今天一直在反彈,但依舊沒能收復缺口,充分反映了市場信心不足。


我們這一代生在一個經濟上升的週期裡,從來沒有見識過衰退是什麼樣子,因此對未來充滿美好的預期。今年GDP目標已經下調到5%,相應的刺激政策也會出臺,但我還是建議大家理智對待市場,否則很容易被悶殺。


明斯基將經濟危機形容為“自我強化的去泡沫”。而這個泡沫破碎時,建議你保護好自己,而不是風險來臨的時候還全倉殺入。這不是獨立思考,不是別人恐懼你貪婪,而是無知導致的盲目自信。

可能,今夜美股會有反彈,但卻不可能回到高點

人類歷史上的經濟危機大多在本質上類似,但細節上有差別。比如這輪股市暴跌速度之快把巴菲特都嚇著了,原因是更多機構用了量化交易系統電腦自動下單平倉,也就是說逃命的時間窗口變得越來越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