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合肥老夫妻首秀《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

耄耋合肥老夫妻首秀《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

耄耋合肥老夫妻首秀《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
耄耋合肥老夫妻首秀《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

2020年1月28日晚上,《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首期來襲,很多市民守候在電視機前一睹舞臺上的選手們比試高下。很多細心的合肥觀眾發現,在首場比賽中兩位老人劉影和劉敏華有些眼熟。原來,這老兩口就住在合肥,劉影還是共和國第一代空軍戰鬥機飛行員,劉敏華是上世紀50年代南京大學研修生。兩位老人酷愛中國詩詞,曾多次參加《中國詩詞大會》海選,終於在第五季登上舞臺。

一、劉奶奶舞臺首秀驚豔全國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首場比賽開始,先是一個萌娃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然而很快,83歲滿頭銀髮的劉敏華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與萌娃答的題相比,劉敏華抽中的題明顯更難,特別是從其中一道題的深層理解上,更是讓人看到了她在詩詞理解上的真功夫。

這道題是這樣的:下面哪聯詩提到的風屬於“惠風”?

A.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B.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C.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題中的“惠風”出處不是一首短詩,而是一篇數百字的序言《蘭亭集序》,原句是“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這篇集序能背出來的人尚且不多,對其中的不太起眼的“惠風”二字會認真去理解的人就更少了。但劉敏華看到這個題,一下子明白了“惠風和暢”是春天的風,真不愧為酷愛詩詞歌賦的氣象學教授啊!

而接下來點評老師蒙曼女士的解釋更是讓大家明白了這道題出得有多刁,原來3個答案中其實有一個“迷惑”答案,也就是第三個答案“東風不與周郎便”。

杜牧的這首《赤壁》很多人都很熟悉,它是杜牧經過赤壁時有感而發所寫。詩的前兩句從一支沉入沙底的鐵戟起句,它雖折斷了卻並沒有被江水銷蝕,詩人將它磨洗後才知這是當年赤壁遺物。後兩句自然地發出感嘆:若是當年東風不助不幫周瑜,那最後勝者該是曹軍,二喬的命運也將改變。

說答案有迷惑性是因為在古詩詞中,“東風”通常都是指春風的。比如歐陽修《浪淘沙》中的千古名句“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李商隱《無題》中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這些“東風”指的都是春風。

要答對這道題首先要明白什麼是“惠風”,其次要懂三國赤壁發生的時間以及“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典故。在現場如此緊張的環境下要答對,可見劉敏華老人的文學素養。雖然最後劉奶奶遺憾離開舞臺,但她抽中的五題全對。後來蒙曼老師更是用“厲害”二字來形容她。

二、爺爺曾是共和國第一代空軍飛行員

爺爺劉影,今年90歲,是共和國第一代空軍戰鬥機飛行員。奶奶劉敏華,今年83歲,是退休大學教授。老兩口目前定居在合肥。

在這次詩詞大會上,大家見識到劉敏華奶奶的文學造詣,然而年輕的觀眾們可能並不知道,彩排時,她隨時都要拉著手的劉影爺爺曾是共和國第一代空軍戰鬥機飛行員,並曾多次在與敵人的較量中取得勝利。

劉影1948年在中原軍政大學參軍,後選送進入空軍。由於戰事緊急,學習飛行時間很短,原本三年的課程,半年突擊學完,然後就隨所在部隊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

在一次空戰中,劉影駕駛的戰機被敵機咬住。他多次作出擺脫對方的動作,均沒有奏效。剎那間,劉影想到了孫子兵法“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策略,看著敵機跟在後面糾纏不休,他決定冒著犧牲自己的危險,用機尾撞擊敵機。接下來,劉影猛收油門,放減速板,猛地用機尾向敵機撞去。敵機本來想佔點便宜,看到我方戰機來此一招,趕緊猛拉機頭,避開了撞擊。藉此機會,劉影猛拉機頭三炮齊發,敵機在炮聲轟鳴中倉皇逃竄……

關鍵時刻,劉影用機智勇敢使自己的處境化險為夷,並藉機反制對方,打擊了對方的囂張氣焰。

在抗美援朝期間,一次有驚無險的迫降讓劉影到現在記憶猶新。那天,戰機從鳳城機場起飛執行任務,去時晴空無雲,作戰歸來時,機場上空濃雲密佈。劉影說,由於他們學習時間很短,很多科目都是在戰爭中邊幹邊學,當時尚未學習穿雲飛行科目。經請示,上級命令劉影向祖國方向飛,在燃油快盡時,選擇適宜地點降落。於是,劉影駕駛戰機,飛向祖國方向。最終,飛機在大連瓦房店鹽廠西村一花生地成功迫降。劉影被一名少先隊員發現,迅速報告當地村支部書記,很快被接到書記家,受到熱情款待。

在和平時期,劉影到西北執行任務,因為飛機發動機空中停車,當時地處崇山峻嶺,地形太複雜,部隊相關領導認為不具備迫降的條件和可能,命令棄機跳傘,但他憑著精湛的駕駛技藝最終在涇渭河匯合的河床上再次迫降成功,保全了飛機,自己脊柱受傷,鑑定為六級榮殘軍人,受到了全軍通報表揚和嘉獎。在空軍歷史上能安全飛行近30年,而且兩次場外迫降成功的人也是罕見的。在國慶70週年之際,劉影獲得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兩枚榮譽獎章。

三、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背詩、旅行、打乒乓球

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彩排的舞臺上,導演們常常看到,兩位老人始終手拉著手,奶奶作為首場錄製選手需要提前進場去準備錄製,結果爺爺到了錄製現場就很著急地找奶奶。直到奶奶上場答題,爺爺看到奶奶的那一刻,才安靜下來,在百人團的臺上微笑著看著老伴答題。

雖然老兩口已經是耄耋老人,但是時常一起旅行且堅持每天打乒乓球,劉敏華驕傲地說:“中國大部分的地方我們都去過了。”

老人的女兒劉戰鷹向我們介紹,母親酷愛讀書,特別喜歡古詩詞,可以說每天都卷不離手,還堅持在我們家的幸福家園中發詩詞,引領家人一起學習!她從小愛讀書,教書後更是離不了書,退休後也不曾有一天離開過書本。

老兩口酷愛《道德經》和中國傳統文化,積極參與宣傳傳統文化的義工活動,還是愛立方義工團隊裡最年長的國寶級義工。

《中國詩詞大會》的播出,激發了老人家學習古詩詞的熱情,她堅持每天背誦古詩詞一首。

“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腦子才不會僵化。用一句時髦話說,從那以後,我感覺我要詩意地生活,也希望更多的老人愛上詩詞。雖然現在老伴的記性不太好了,但是我們還是會一起讀書,讀詩。”老人家時常這樣對孩子們說。

事實上,兩位老人以前就多次報名考試過《中國詩詞大會》,可能是因為年紀太大了,一直沒有通知去參加,為此老媽還想給董卿老師寫信,希望給老年人舞臺,沒想到這次居然就參加上了。

劉戰鷹告訴我們,當天晚上,他們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一起看節目播放,兩位老人高興極了,許多朋友也打來電話表示祝賀,給這個春節帶來別樣的歡喜。

(圖片由劉敏華家人提供)

□柳絲 韓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