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為何直鉤釣魚?

歲月靜好丶別來無恙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也稱呂尚,別號飛熊。商朝末年人。西周政治家、軍事家,齊國開國君主。



直鉤釣魚的原因

典故出自晉·苻朗《苻子·方外》,文載:“太公涓釣於隱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嘗得一魚。魯連聞之,往而觀其釣焉。太公涓跪石隱崖,不餌而釣,仰詠俛吟,及暮而釋竿。


今多比喻心甘情願的落入別人的謀劃。類似的故事有“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姜尚的釣法奇特,短幹長線,線系竹鉤,不用誘餌之食,釣杆也不垂到水裡,離水面有三尺高,並且一邊釣魚一邊自言自語,“姜尚釣魚,願者上鉤。”一個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掛魚餌的直魚鉤,嘲諷道:“像你這樣釣魚,別說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釣不到一條魚。”姜尚說:“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魚不是大丈夫所為,我寧願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魚鉤不是為了釣魚,而是要釣王與侯。”

後來,他果然釣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興周伐紂,迫切需要招攬人才,他斷定年逾古稀的姜子牙是棟樑之才。

於是,他齋食三日,沐浴更衣,帶著厚禮,親自前往聘請姜子牙。姜子牙輔佐周文王興邦立國,後又輔助周武王姬發滅掉了商。姜子牙被武王封於齊地,實現了建功立業的願望。


奇趣講史


因為願者上鉤,表示做什麼事都一定不要強人所難


曉洋影視創作


姜子牙直鉤釣魚,出自《武王伐紂平話》卷下:姜尚因命守時,立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尚自言日:“負命者上鉤來”,所以姜子牙當然是為了等待負命者。而這個負命者者又是誰呢?

原來當時商紂王昏庸殘暴,周文王決定替天行道,討伐商朝,因此各種招兵買馬,收攬人才。

而這姜子牙早就打聽到,周文王姬昌喜好打獵,每年都要出去狩獵,但是實際上是為了尋訪賢才。而姜子牙自認滿腹經綸,於是就提前在姬昌所有經過的渭河沿途等待,還特意用了直鉤來釣魚。而姬昌一到渭河北岸,就被姜子牙的奇怪舉動吸引了,幾經交談之後,文王覺對這個白髮老者非常佩服。於是拜姜子牙為師,稱他為“太公望”。也就是人們稱的姜太公。

後來姜子牙幫助文王和其子推翻了商紂的統治,建立的周朝。

所以這姜子牙釣魚就是一出精心設計的戲碼,目的是將自己推銷出去。

而這個故事包含了三層含義:1魚,你願意被我釣;2魚,我想釣你;3魚,我想釣你,你也願意被我釣。

所以後世經常稱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