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有高期待,但你最好能够承受高失望

你可以有高期待,但你最好能够承受高失望——心理学家Keith《爱情那些事》

你可以有高期待,但你最好能够承受高失望

我们对人际关系的失望往往来源于我们对别人过高或不切合实际的期待。当别人不能满足我们的期待时,失望和愤怒便接踵而来。

而当你对别人没有期待或者降低期待,别人自然难以让你感到失望。

但是,低期待意味着低信任,低信任的结果只能是低回报。这一点在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正如心理学家Keith补充说道:你降低了期待,为了避免痛苦而疏远别人。但避免痛苦就是避免亲密关系,因为痛苦也是亲密关系中的一部分。最终,你也让自己远离了更多的爱。

你可以有高期待,但你最好能够承受高失望

​而在亲密关系中,当我们对对方怀有期待并期待对方变得更好时,我们便会给予他们所需的信任和支持。当他们变得更好时,他们会感恩于我们的付出,我们会对他们抱有更大的信心。亲密关系便在高期待和高信任中向着良性方向发展。

罗伯特·罗森塔尔和莱诺·雅各布森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对别人的预期会影响别人的表现。高期望会导致对方更好的表现,低期望则会导致更糟的情况。这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比如你期望你的伴侣会好好工作,你可能会给他准备可口的饭菜,在他灰心的时候给他打气;你期望你的女朋友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你可能会经常提醒她健康饮食,并和她一起锻炼。

你可以有高期待,但你最好能够承受高失望

但一个妻子非常讨厌丈夫乱扔臭袜子,并对他不抱有会改变的期望时,在日常生活中,这个妻子可能经常会抱怨丈夫。丈夫本来下班就很累,再加上经常遭受指责,更会表现出“恶劣的行为”——乱扔臭袜子。于是乎,妻子更加证实了自己的猜测:他永远不会改变。亲密关系便因为低期待和低信任陷入了恶性循环

心理学也称这种现象为自证预言自我实现的预言,意思是当我们预测或期望的事情发生时,这件事情之所以会发生,仅仅是因为人们相信它会发生。

简单点说,人们的信仰会影响他们的行动。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K·莫顿在他的《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对此举了一个生动形象的例子:

很多人因为虚假消息认为某银行即将申请破产。由于恐惧,人们决定去银行提取全部现金。因为银行并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应对这种毫无征兆的突发事件,所以不得已宣布破产。

你可以有高期待,但你最好能够承受高失望

总结

1.期待分为自我期待和期待他人

生活中,我们应努力实现自我期待,对他人的期待保持在合理水平即可。

2.高期待面临高失望,但也会有高回报;低期待意味着低失望,但也只能得到低回报。

所以,将期待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既能避免过大的失望,又能加深亲密关系。

3.敌意总会招致敌意,进而导致恶性循环。

如《社会心理学》所言:爱能创造出想象中的真实。

那些担心伴侣不爱或不接受自己的人将微小的伤害解释为拒绝,导致他们贬损并疏远伴侣。那些对伴侣抱有信心的人表现出较少的自我保护,与伴侣的关系也更亲密。

4.期待需指向正确客体。

在亲密关系中,保持较高的期待可以让对方做出更好的改变。

而在普通人际关系中,保持较低的期待能让我们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失望。

5.合理期待

期待别人变好并提供相应的支持,这是好的期待;期待别人付出,而自己一味索取,这便是不好的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