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隻狐狸的故事,看完很有啟發

斷了尾巴的狐狸

三隻狐狸的故事,看完很有啟發

有一隻狐狸,被捕獸器夾斷了尾巴,它好不容易掙脫了捕獸器,代價就是掙斷了自己的尾巴。

逃走後的狐狸看著自己光禿禿的尾巴,覺得自己跟其它的同類都不一樣,很是恥辱,擔心其餘的狐狸會笑話它。

狐狸左思右想,覺得如果大家都跟它一樣沒尾巴那就好了。

想出了餿主意的狐狸馬上開始行動,通知各家各戶的狐狸說有事宣佈。

等狐狸們都到齊了他開始大肆向大家宣傳有尾巴的壞處,說尾巴笨重,影響他們行動,又不美觀,建議大家都不要尾巴了。

狐狸群中還真有一大部分狐狸被說的心動了,這時候突然站出來一隻狐狸說:“要不是你的尾巴沒了,你又怎麼會來勸說我們跟你一樣呢?”

啟發:

社會上像斷了尾巴的狐狸這樣的人真是太多了。

他們經常以凡事都為你著想的面目出現在你身邊,勸說你幹這個好,幹那個好。

你絕對見過不少這樣的人,比如他們自己去炒幣、炒股,根本不確定到底能不能發財,就來苦口婆心的勸你趕緊買,絕對能發財。

自己要去整容,便給身邊的朋友各種洗腦整容的種種好處,拉著朋友跟自己一起去。

自己要賭球,每天暗示身邊朋友或者同事,買哪個一定能贏,這麼輕易就能賺錢的機會千萬不要錯過。

你要是真的頭腦一熱,跟他們做了一樣的事,換來的可能是各種風險。

三隻狐狸的故事,看完很有啟發

而他們要的呢,就是一種心理平衡感,以上的種種風險他們都不想一個人承擔,萬一失敗了呢?

要做就拉個人一起做,要哭大家一起哭。

明槍易擋,暗箭難防!務必遠離這些偽裝的很好的“狐狸”。

和山鷹交朋友的狐狸

一隻狐狸和一隻山鷹成為了朋友,彼此認識時間還不長,但關係進展飛快。

為了表示彼此間對友誼的忠誠,他們決定住的近一些,於是它們成了鄰居。

一日,狐狸出去找食物,窩裡還有自己的狐狸寶寶。

等狐狸回來之後,窩裡的孩子不見了,能看到的只有山鷹留下的幾片羽毛。

狐狸知道自己的孩子成了山鷹口中的食物,是自己害了自己的寶寶。

可山鷹是飛禽,狐狸是走獸,狐狸就算想報仇也無法捉住會飛的山鷹,更無法得知山鷹到底去了哪裡。

三隻狐狸的故事,看完很有啟發

狐狸只能呆呆的看著天,欲哭無淚。

啟發:

狐狸與山鷹本來就是兩個不同的物種,生存環境也大為不同,就如同兩個秉性完全不同的人。

這兩個天然就不同的物種因為一時的新鮮做了朋友,彼此之間並不瞭解。

狐狸在與山鷹的交往中,只因對方和自己談的來就大為放鬆警惕,甚至還住到了一起。

可狐狸卻沒想想對方的本性到底如何,結果害慘了自己和孩子。

生活中像山鷹這類人也不少,有可能最開始他並不是懷有惡意接近你,但是誰又能保證他的本性何時開始壓過理智呢?

老話說的好,道不同,不相為謀。交友需謹慎,再謹慎!

堅決不進洞穴的狐狸

有一隻獅子老了,不能再靠速度捕捉小動物們了,如果再抓不到小動物們,他就要餓死了。

於是獅子想了個辦法,就是裝自己快要死了。獅子躲在山洞裡,發出陣陣的呻吟聲。

不少小動物們都以為獅子真的要死了,所以紛紛走進洞中看看這個平日裡威風凜凜,如今卻奄奄一息的獅子。

狐狸也聽到了獅子的聲音,也跑來看熱鬧。

可狐狸到了山洞門口剛把一隻腳邁進去後,就趕緊縮了回來。

獅子在裡面聽到聲音問:“來的是誰啊?”

狐狸說:“大王啊,是我,狐狸!”

獅子說:“那你怎麼不進來看看我啊?”

狐狸說:“報告大王,我很想進去,但我發現只有進去的腳印,沒有出來的腳印啊,我還是不進去了吧!”

說完,狐狸趕緊溜走了。

三隻狐狸的故事,看完很有啟發

啟發:

這隻狐狸身上有著所有小動物們共有的特點,就是大家都愛湊熱鬧。

可不同的是,這隻狐狸比別的小動物們更能觀察大環境下的種種細節,分析出了這個“熱鬧”到底能湊還是不能湊,因此,避免了陷阱,得以生存下來。

獅子本來就是森林之王,除了力量,沒有點智商也是不可能的。

在獅子的陷阱下,很多小動物都是因為一時魯莽,低估了強者的實力,所以變成了獅子的口中食,腹中物。

在生活中,我們也有必要做一隻“狡猾的狐狸”,凡事能先謀定而後動,使自己避開種種陷阱,好好生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