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的焦慮症是怎麼康復的?

男人就該簡單點


首先來說一說焦慮症,網絡上查了一下,焦慮症是神經症這一大類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徵。主要表現為:緊張擔心,坐立不安,還有心悸、手抖、出汗、尿頻等。這個要還要注意區分正常的焦慮情緒,不能混淆,如果焦慮嚴重程度與客觀事實或處境明顯不符,或持續時間過長,則可能為病理性的焦慮。

那麼焦慮症能治癒嗎?如何克服焦慮症?

現代社會,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與工作中壓力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出現了心理和精神上的問題。焦慮異常,特易生氣、不安,不順眼,不順心,一點的小事就會失控,而引發吵鬧,對誰都難以相處,變得越來越神經質,這就是一些焦慮的日常表現,也嚴重影響了我們的生活。那麼,焦慮症能治癒嗎?

1.想要徹底治癒焦慮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要對自己有信心首先,把自己的心態快速的調整好,才能更好的儘快的治療好。

焦慮症跟人們的精神壓力有息息相關的聯繫,它是屬於精神上的疾病,治療期會相對緩慢,一定不能著急,需要我們長期與病情鬥爭。當然這期間,肯定會需要承受一些痛苦,所以想要治好焦慮症,信心堅持很重要。

2.很對人有了焦慮症都很焦慮,很緊張,害怕別人知道自己有焦慮症,這樣肯定不行,這樣的行為結果是加重病情,所以想要徹底治癒焦慮症一定要面對現實。

有了焦慮症,一定要儘快到正規專門的醫院去做檢查治療,並且要積極的配合醫生,在自我調節的基礎上也要按時按要求吃藥。

3.自身不斷地努力很重要。醫生的水平和藥物也很重要,自身的努力更是治好的關鍵。要徹底治好焦慮症的話要積極的暗示自己,保持著積極向上的心態,增加自己的自信,平時也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把心放寬。

現代快節奏生活,很多人都有輕微的焦慮症。預防很關鍵,如注意放慢自己的生活節奏,在生活中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等等。在工作之餘,也要好好的對待自己。但如果已有,在遵醫囑的前提下,那焦慮症的有哪些自我治療克服的方法呢?

首先自信是治癒焦慮症的必要前提。一如果自己沒有自信心,對自己完成事務持懷疑態度,長此以往,憂慮、緊張和恐懼就會伴隨左右,由此症狀不但得不到緩解,且更嚴重。

因此,你必須首先自信,減少自卑感。應該相信自己每增加一次自信,焦慮程度就會降低一點,恢復自信,也就是最終驅逐焦慮。

其次要從緊張情緒中解脫出來。如可以在精神稍好的情況下,去想象一些可能的困難情景,提前做一些預演,這樣重複練習,你慢慢便會感到任何困難或整個過程都不再體驗到焦慮。

這樣就會從緊張的情緒中釋放出來,不必再過去擔心未知的風險,焦慮症就會得到緩解。

再次必須進行自我反省,把潛意識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訴說出來。必要時可以發洩,發洩後症狀一般可消失。

有些神經焦慮症由於會對一些情緒或慾望進行壓抑,但它並沒有消失,仍潛伏於無意識中,發病時你只知道痛苦焦慮,而不知其因。所以我們要自我反思,找出根源,才能較好的解決。

再次還可以使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有些焦慮症患者,腦中總是會胡思亂想,坐立不安,此時,採用轉移自己的注意力的方法。

可以讀一本有趣的能吸引人的書讀,或去進行大強度的體驗鍛鍊,如跑步、爬山,從而來達到忘卻痛苦的事情的目的。這樣就可以減緩胡思亂想再引發或加重症狀,同時也可增強你的適應能力。

最後可以嘗試一些冥想及自我暗示,思想集中守一或者想象美好的回憶。這樣可以減緩精神緊張疲勞,也會對一些焦慮症患者的睡眠障礙緩解。也可以自我暗示催眠,進行自我調節。休息好精神狀態好,對克服症狀肯定有幫助。

患了焦慮症並不可怕,只要我們積極的去配合醫生的治療,不要老是去想象一些令人焦慮的事情,學會自我調節,找一些能讓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情來轉移自己的焦慮狀態。保持樂觀的情緒,相信大家一定會盡快的克服焦慮症,使自己能夠健康起來,重新燃起對生活的憧憬。


平凡小榮


我曾經是一名重度焦慮症患者 在我得病之初我每天經常坐立不安 只要待著就覺得心慌 每天很難熬 我不光是重度焦慮症 還是重度抑鬱症 重度強迫症 精神分裂症 我的精神心理問題大的無可想象 醫生告訴我父母 讓給我找事情做 這樣會分散我的注意力而不是天天糾結在心理問題上 我給我家親戚管理小賣部二年多 我再去做心理測評 中度心理障礙 後來我知道跑步可以減壓對我的心理障礙恢復有好處我就去跑步 天氣好就換上運動鞋慢跑 我曾經是一個最討厭運動的人 隨著時間的流逝 我漸漸愛上了跑步 不但體質得到很好的鍛鍊 心情也慢慢舒暢 在我的適婚年齡 我結婚了 生了孩子 每天圍著孩子轉很忙 有的時候感覺自己不怎麼舒服 就好好吃藥睡一覺 第二天又滿血復活 現在我的孩子上小學了 我再去做測評 無抑鬱症 輕度到中度焦慮 無強迫症 無恐懼症 我很開心 只剩輕到中度焦慮了 我的焦慮主要是驚恐發作 一發作就畏光 脾氣變大 幻聽 但是好好睡一覺就緩解了 我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 我關注了一名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他說焦慮比如你看到蛇 表面上是你害怕看到蛇 實際是怕被蛇咬後的一系列結果 把這個道理作用到我自己身上 我就想通了 我的焦慮不會影響到我的生活 把它歸於生活的一部分 再過一段時間我會再去做心理測評 我相信我會完全戰勝焦慮


往事釋然何處56


高強度的工作和生活,讓現代的大多數人,都有些焦慮的情緒!我也曾經歷過這些,但是現在走出來了。

分享一下自己的心路歷程,希望能幫到你!

記得幾年前,由於工作壓力,我經常處於焦慮之中!晚上睡不著覺,白天坐立不安!總覺得有很多事情沒做,可是有不知做什麼。

就這樣,工作和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我找不到好辦法,只想逃避。後來,有位老師說你讀點書試試。

我本來也愛讀書,只是因為忙,又加上焦慮,很長時間沒好好讀書了。

讀了一 些書,《明朝那些事兒》,《百家講壇精品集》《論語》《道德經》等,厚重的歷史,把浮躁,焦慮就那樣輕輕的給沉澱下來。我常常看著書,默默的想,歷史長河,多少英雄豪傑,都已隨著歷史的浪潮,灰飛煙滅。自己這點事,放在歷史的維度來看,連水滴都不算。心情慢慢放鬆下來!

有一個初夏的傍晚,所有的人都走後,我站在暮色四合的院子裡,看著牆外鬱郁蒼蒼的楊樹,就那樣靜默的立在那裡。忽然想,這個院子,這些樹,無論這個院子裡的人怎樣變化,它們是不變的。也就是說,無論我還在不在這個院子裡,這個院子白天照樣熙熙攘攘,這些楊樹照樣靜靜的立在那兒,一切都不會變化,只是沒有我了。

那一瞬間,醍醐灌頂。我沒有那麼重要。這個世界離了誰都照樣運轉。我有什麼好焦慮的,有什麼好糾結的。當時,忽然就感覺一身輕鬆,感覺真是除了生死,其他一切都是小事。

走出那種焦慮不安的感覺,也願意出去走走了。記得當時去了蘇州,逛園林的時候,走在那奇石林立,美如圖畫的園林中,心裡想,若干年前,這就是走在大戶人家的家裡。能有如此奢華尊貴的園子的人,非富即貴。可是那又怎樣呢,歷經風雨,世事變遷。還不是成了供人遊玩的地方。所以,世事滄桑,一切自有天意,沒有什麼好焦慮的,好糾結的。

從那以後,心態變了,焦慮感也消失。再有啥事想不開,我都是在心裡給自己講,不必多想,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小果子媽媽


我說說我的親身經歷吧:我有一段時間因為家裡的事情,自己瞎操心,把自己看得太重了,認為別人都不靠譜造成了精神上的焦慮。

我父母都八十多歲了,因為我們都不在身邊,就受保健傳銷的影響,每天去聽課,讓買什麼就買什麼,造成兩個人退休工資入不敷出,有時打電話說也不聽,一說就是有效果,而且這些保健傳銷組織相當下功夫,把這些老頭老太太收入瞭解得一清二楚,每個月讓你消費得一無所有,然後問兒女們要,打著什麼養兒女就是讓他們養老的幌子,讓做兒女的左右為難。

我的焦慮就是從我老媽一個電話開始的,那天早晨七點老媽問我借五千元,說是要看牙醫去,當下什麼都沒有說,給她轉過去了。事後心裡很不是滋味,不是錢💰的問題,兩口子退休工資不低,這麼多年一點積蓄都沒有,讓我很是擔心,如果遇見生病一些事情怎麼辦呢?我們有錢肯定會給的,如果經濟有困難也可以問其他人借錢給他們,大家都知道現在這個年代朋友們在一起什麼都好說,唯獨借錢不行的。後來提醒老媽好幾次,一定自己要有點積蓄,老媽說:不就是借你點錢嗎,以後會還你的,聽了這話心裡很傷心的,我們都是普通老百姓,孝順父母放在第一位,寧願自己經濟緊張也滿足他們,自從工作後,從來沒有把自己的困難告訴過父母,從來沒有張口問父母要過一分錢,我的弟弟也是做技術的老老實實的一個人,對父母每天羨慕別人家的兒子賺大錢,也是慚愧不已,事事做到力所能及的孝順。

第二件事情就是孩子不是太求上進,每天下班後就是玩遊戲,錢不夠花也是要接濟的,孩子的成長作為父母肯定是要幫助一段時間的,但長期這樣下去怎麼辦呢?

這些事情讓我每天晚上睡覺都睡不踏實。造成身體亞健康,肝臟休息不好,脾胃不和睡不著、便秘等等,焦慮症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了,這一切都證明了疾病都是心生而起的。

後來偶然一個機遇,去德陽綿竹參加了一個養生培訓,寂靜法師講:改變就能治療,治療必須改變。愚者拼命,智者改名。當你的認識和意識改變了,一切都會自動改變。聽了這些讓我醍醐灌頂,這一切都是由心境而造成的,首先改變自己的意識和想法,父母老了想怎麼生活就怎麼生活吧,只要他們快樂開心就好!我們兒女儘自己的能力就好,後來和父母談了談,父母也有改變,不再把自己搞成月光族了,理解包容就是和諧前提,對孩子方面放開一些,不要事事幹預。畢竟年代不一樣了,正確的人生目標觀念在就行,後來孩子也自己努力考取上職業證件了,非常感恩遇見寂靜法師!

一切的改變,讓我的焦慮症慢慢地緩解了,每天打二遍八段錦,再艾灸調理一下陽氣,每天和朋友們聊聊天旅遊旅遊,再幹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現在每天晚上能睡著了,亞健康正在朝健康的路上走著!一切都越來越好了!





龍飛鳳舞6723


這幾天焦慮情緒好轉了很多,從封城開始我就出現了焦慮很多症狀,比如徹夜難眠、寢食難安、腹瀉、焦躁等。我們一家老老少少五口人從老家第一次來武漢過春節,(因封城我兒子和姨侄兒子未回家)。來了不到一週就遇到幾十年上百年難遇的疫情,我知道老人小孩和孕婦是易感人群,當時確實很絕望,心中只有一個願望要把這老少孕五口人健康的帶回家。

近一個多月的煎熬每天一睜眼就是看新聞看疫情。

衷心感謝哪些為我們負重前行的人們,你們的艱辛付出讓陰霾籠照的武漢終於盼來了春天,今天武漢只有個位數新增病人啦。前天主席的到來更讓我們看到了明媚的陽光,吹到了和煦的春風。


花好月圓1961


我是一名實戰派心理諮詢師,同時我也是有著近20年佛法禪修經驗的實踐者。通過堅持不懈的修行,我成功擺脫身心煩惱的困擾,實現身心轉變,發心幫助更多深陷煩惱和痛苦的有緣人。先實現自我成長,再幫助別人,是我與絕大多數健康行業從業者的不同之處。

我曾經是一名焦慮症患者,除了心理問題,身體也非常不好,體質很差。現在已經完全康復。由於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很難說哪種特定的方法能幫助所有焦慮症患者康復。但是如果我們對於焦慮症有更深刻的認識,我們就可以朝著一個正確的方向去努力,這樣康復的幾率就會極大的提高。以我的親身體驗,和幫助焦慮症來訪者的實戰經驗,我不是簡單地把焦慮症當作是一種疾病,而是更傾向於用中醫的思路,將它視為“身心綜合徵”,即身心處於失衡的狀態,導致出現各種身心症狀。因此,在面對焦慮症時,除了消除症狀以外,我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調節並保持身心處於平衡和諧的狀態,這是治本。有助於保持身心狀態平衡的各種方法都可以嘗試使用,比如:作息規律、營養均衡、適當運動、多接收有正能量的信息等。總之,它是一種身心的綜合調理。在《神經症的成因2——身心一體互為因果》、《神經症的成因3——錯綜複雜洞見癥結》等文章中,我更加詳細地說明了焦慮症、抑鬱症等神經症的原因。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三道身心整合健康諮詢


就說這次的疫情吧,我在四川開始時就注意了到了武漢海鮮市場很少的消息量,因為一月初開始我就有點感冒咳嗽,表現明顯的是喉部和上胸部咳嗽的疼痛,人還能忍受,到20號就有點低燒,後又聽說武漢封城的消息,人更加的感到害怕焦慮,怕這病與武漢的是同樣的病種,怕傳染給身邊的親人,更怕的是我還有許多未完成的事情……又不敢到醫院去檢查,自己吃藥的過程中反反覆覆始終好不了,到病情感到厲害時想去看中醫,疫情期間中醫不診療,於是我一邊吃藥同時用更多的時間用於休息和看頭條新聞,瞭解武漢病毒戰的一切消息,慢慢的病情好轉,也對這次的疫情有所瞭解,打消了怕的焦慮,想想如果我沒有看頭條新聞的習慣,真的不知道我的焦慮會是什麼後果。


月稀212


我以前因家人生病去世意外,孩子的學業很焦慮,後來發現焦慮反而不好,因為不夠冷靜,導致一些本來能做好的事情沒有做好,起了反作用,所以我開始管理自己的情緒,學著放下,看開,一切順其自然,這樣我經過調理,焦慮的狀態沒有了,我把身邊每一件事都做好了,再不焦慮了。


路得馨香


克服焦慮症並不難,我主要採取兩個辦法,一是學習一種樂器的演奏,我是學的笛子,儘管吹得不怎麼樣,但我看到了自己一點一點的進步,有了自信;二是每當情緒低落的時候,放下手上的工作,找朋友或老同事學聊,傾聽思考,心裡不痛快的事自然就忘記了。


陳林1956


焦慮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症,以強烈的無法控制的焦慮情緒為主要特徵。現代社會,由於工作和生活的壓力比較大,患上焦慮症的人已呈越來越多之勢,變得非常普遍了,可是對焦慮症瞭解的人卻非常少。不焦慮未來那些還沒做到的事情時,你就能夠將現在的事做好,而未來的迷霧也會慢慢隨著你的行進而疑慮消散。

我是如何一步一步擺脫焦慮的?

我常常收到一些讀者朋友發來的消息,也聽到身邊的朋友會這麼說,問我目前非常焦慮怎麼辦?

其實你並不是一個人,焦慮不只是剛剛畢業毫無頭緒的學生專有的情緒,也不是某個特定年齡才會擁有的,它瀰漫於社會大多數人的心中,包括曾經的我。

我大學畢業那年,對未來也很焦慮,身邊似乎都是焦慮的同學。之後考上研之後,焦慮變少很多,可能之後會接著繼續讀書,心裡有了個著落。後來研究生畢業那年,感受到整個校園的狀態就是談論找工作的事情,不管是見到什麼同學,一般對方的第一句問候語就是:“你找到工作了嗎?”

那個時候我們都很焦慮,好像沒找到像樣的工作都不敢出來見人。生怕自己沒有找到好的工作,也有很多人因為急切地想停止焦慮,就隨便地找了一個看起來不錯,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合適的工作。

我記得就在畢業那年我去北京面試,但後面拒絕了學校提出的條件之後,心情不是非常好的我,坐在地壇公園的我慎重地跟自己約定:“我對未來最大的慷慨,就是全心全意地過好每個此時此刻。”

時刻提醒自己有這樣的意識,焦慮感會少一些,當然除了樹立這樣的意識,還要真正地這樣去做,不然沒人能停止你的焦慮,除了你自己。

當時我面試抽到一個問題,問“怎樣可以一直保持快樂?”我回答的是“活在那個當下,不焦慮未來,用心過好此刻的每一秒。”那時雖然奔波,雖然也沒有找到好的工作,雖然大家似乎也沒停止過焦慮,但我的內心並沒有太多的焦慮,內心有一種對自己及未來生活的信念。

人與人之間的差別,還有一個心態的區別。從那時起,我才發現面對同一事情時,心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發現沒有,我們焦慮的事都是指向未來,那些還沒有發生的事情,而我們總是在為沒有發生的事情焦慮。當我們焦慮未來的時候,我們已經失去了當下。我目前有時也還是會焦慮,這很正常,但是我會適時的調整自己,在這分享一下,每次我都是如何一步一步脫離焦慮的:

1.接受焦慮狀態,適當的焦慮是好的

你會不會祈禱永遠不要有焦慮感?這是不太可能的。

我們的身邊有太多的變動,很多變動是不以我們的意志而轉移的,生活中有太多困擾我們的事情。壓力、經濟因素、家庭原因、工作、婚姻等等,都會讓我們焦慮不已。健康的人群只是焦慮而已,嚴重的還會導致焦慮症,失眠、煩躁、痛苦等接踵而至。

“焦慮”一詞在百科上的解釋是:“人類在環境作鬥爭及生存適應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基本人類情緒……”基本的人類情緒,可見一般的人都會產生這樣的情緒,不要想著根治它,而是學著去改善它。

談起焦慮也並不一定都是壞的,在應激面前適度的焦慮具有積極的意義,它可以充分地調動人的積極性,適度地提高大腦的反應速度和警覺性。

比如我們要做成一件事,如果沒有一定的焦慮感,是很難在特定的時間裡做好這件事,當你擁有適當的焦慮感時,有可能你會超預期地完成這件事。化焦慮為動力,促進自己的潛能。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事,比如你在工作上需要完成一個項目,適當的焦慮會使你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去思想和完成這件事;比如我們要準備一個重要的考試,適當的焦慮可以讓我們專注下來看書和做題,會集中精力去做這件事不受干擾……

焦慮,不能全然算作一種負面情緒,在正常的範疇內,情緒沒有正面和負面的區別。

所以說,適當的焦慮是需要的,它會使你做事更有目的性,也容易促使我們做成一件事,所以有時不要過於擔心焦慮,但不要過度焦慮。

2.此時、此地、此身,鄭重地活在當下

如果我們不想被焦慮困擾,那麼得立馬改變一個思維,那就是活在當下。

人人都在說活在當下,那什麼是活在當下?

那天出去玩回來的路上,朋友開玩笑地提議,讓我說下難過的事情大家開心一下,我平常也時常有不開心的時候,但大多數情況下我會自我梳理,有時就乾脆自己慢慢想通。

但那一刻我有什麼難過的事呢?

我使勁地想,認真想想,真的想不起來。

那個當下,我完全沒有任何的難過,就是內心感覺很開心啊。想起來的都是當天發生的快樂的事,難過的事都忘記在腦後了。

後來想想,這就是活在當下的快樂啊!

活在當下,就是從來不後悔過去做過的事,也不焦慮未來還未做的事,就全心全意地活在此時此刻,享受並活在這個此刻。

此時,此地,此身。選擇了這種生活方式 ,就認真地生活在當下,每個階段都是限量版。如果不喜歡現在的生活,就要嘗試著去改變。

美學大師朱光潛他在《談美》這本書上,寫過他終生恪守的座右銘:

“此時,我能做的事,絕不推諉到下一刻;此地,我能做的事,絕不想換另一個境地我再做;此身,我能做的事,絕不妄想於他人代替。”

我將這句話畢恭畢敬地寫在了自己的筆記本上,“此時、此地、此身”和我的想法常常不謀而合,我太喜歡這句話了,更喜歡它透露出來的那種深刻又自律的人生態度。

此時我能夠做的,絕不推諉到下一刻;此地我能夠做的,絕不寄希望於改變環境之後再去做;此身我能夠做的,我就絕不會痴妄他人來幫我做。

當我真正能做到“此時、此地、此身”,我也不焦慮未來那些還沒做到的事情了,比起我還未到來的未來,我更要對我的現在負責,未來都是現在的集合,未來都是現在創造出來的。如果我能夠將現在的事做好,我想未來的迷霧也會慢慢隨著你的行進而疑慮消散。

韓劇《今生是第一次》裡,女主一直憂慮自己已經30歲的事,男主告訴她:“不管20還是30歲,對貓來說,都是一樣的今天。”

從現在開始摒棄焦慮未來的思維,告誡自己,今天很重要,此刻很重要,對自己未來的成全,就是全心全意地過好今天吧。

3.解決焦慮唯一的辦法就是,開始行動!

當我們慢慢形成活在當下的思維之後,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為自己所焦慮的事情,行動起來。解決焦慮的唯一辦法,就是開始行動。

當你什麼事都不做,一味空想,焦慮便會不請自來,一直干擾著你正常生活。

你對於未來很迷茫,不知道該怎麼做,最好的方式就是勇敢地去試錯。年輕人最大的資本就是,有試錯的機會,大膽地去嘗試,你去做了才知道可不可以。

你很想做點什麼事,即使你不知道你喜歡做什麼,但在你的內心深處一定知道什麼是你不想做的,好好地與自己對話,拿出一張長長的白紙,試著寫上自己想要去嘗試做什麼。當你大概有一個清醒的方向時,就開始嘗試著找機會去行動吧。

不試試你也許永遠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麼,不試試你也許一直活在一種自我營造的焦慮中。

比如想了很久的一件事,一直很焦慮未來能不能做好,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子,與其想那麼多,不如開始行動起來!你不行動一下,怎麼知道結果?

試了不管成功與失敗,總比你焦慮強,而且一定都會有收穫。即使做了之後並沒有期待中那麼好,也沒有關係啊,至少你曾經做過,而不需要將這個想法一直放在腦海裡,讓它使你焦慮不已。

4.不自擾,始終保持自己的節奏

跟著自己的節奏,把時間和精力全身心地放在自己的身上,不去過多的與他人比較。

也有很多的焦慮,是通過與他人的比較得來的,還有什麼比這更庸人自擾的?

還在讀書的,與他人比較成績,一旦落後自責不已,卻忽略了自己每天持續的進步;還在工作的,看到同齡的朋友薪資比自己高,升職比自己快,失眠又掉髮;正在創業的,看到同行業發展速度,事業版圖越擴越大,合作的嘉賓越來越大咖,焦慮又躁動。

行動派創始人琦琦,她講過她在自己的創業過程中,常常也會被互聯網的同行業干擾到。因為互聯網這個新興的行業發展特別快,你會時常看到同行今天做了這個,明天又做了那個,在那樣的競爭環境下,很難不焦慮起來。

起初她也會陷入焦慮中,但後來她在一次徒步的過程中,領悟到了保持自己節奏的重要性。徒步的過程,很多人常常走在她的前面,但她沒有受到他人的干擾,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身體和呼吸上,也沒有走一段就停一段休息,而是保持著自己的節奏前進著,雖然剛開始看似很慢,但她最後是第一個到達終點的。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一直被動地接受過很多的比較,而現在我們也應該將人生的主動權拿回來,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不用跟他人比較,但時刻保持著前進的姿態,一步一步踏實地走好自己的路,興許最後第一個走到終點的人是你。

最後就是要學著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納自己,既而完善自己。活在當下的處境裡,用行動去解決自己的焦慮,保持自己的節奏,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一步一步脫離焦慮。

作者 | 柯錦川。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教育碩士/語文教師,專注學習成長和自我認知與完善。步履不停,筆耕不輟,學習不止,愛永不止息。漫長歲月,認真成長。成為更好的人,更溫暖的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