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定閱讀計劃(2020版):清晰、科學、易操作

很多關於人生規劃、時間管理的書籍都會告訴我們:要把計劃落實到實處,要結結實實地寫下來,隨身攜帶並且時刻提醒自己。

於是很多人開始嘗試把想要讀的書寫下來放到手帳的年計劃,然後……再也不去看它。

要怎樣才能制訂出一個好執行、不容易放棄的新年讀書計劃呢?

目標不要設得太大就可以了。

如何制定閱讀計劃(2020版):清晰、科學、易操作

讀書計劃的具體內容因人而異,但是一個好計劃的“門檻”卻有共性:它既是計劃,也是待完成的目標,最好的狀態便是“努力踮起腳夠一夠就能達到”。

太簡單則流於形式,太困難則容易半途而廢。換句話說,讀書計劃的數量和時間長度要設計合理;書目需要明確設定;書單不該偏離自己的喜好,一切需從個人興趣出發。

“合理、明確、興趣”,是制定個人讀書計劃的三個關鍵詞。

這裡分享一些有趣的讀書計劃:

Facebook創始人兼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曾經給自己設定“每兩週讀完一本書”的閱讀挑戰,他為此還創建了頁面 “A Year of Books”來分享他看過的書。現在,將它加入郵件列表,仍可以同步收到扎克伯格正在閱讀的書目。

一位普通的全職媽媽曾經在46歲生日那天,開始了為期一年的閱讀計劃:她要求自己每天讀完一本書,並創建了網站 “Read A Day”。

比爾.蓋茨也有一個讀書網站“蓋茨筆記”(Gates Notes)(https://www.gatesnotes.com/)他不僅在這上面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並且還推薦一些有意思的書單。比如最近的一份是“5 books to enjoy this winter”。


如何制定閱讀計劃(2020版):清晰、科學、易操作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也躍躍欲試,想要梳理出屬於自己的2020年讀書計劃呢?

那麼就讓我們從”書目“”數量“和”每天的閱讀時間“這幾方面來設定吧。

相信每一個”買書如山倒“的愛書人,背後都有著一份長長長長的書單,它可能是書架上或枕頭邊還未來得及拆掉塑封的新書,可能是閱讀軟件裡積攢了很多年的文檔,也可能是數字越來越大的豆瓣“想讀”列表。

但這些書單很難用於新年計劃。

新年計劃的書單,越明確越好,並且經過取捨與選擇,確定是自己感興趣的、有意思的,還是想讀的。

書單可以是明確的一份列表,也可以是一些“待完成的方向”,更可以是幾組自成系列的圖書,可以為四季制定不同的書單,或是自己感興趣的幾個方面,比如:

•關於戰爭的書

•關於烹飪的書

•傳記故事

•懸疑小說

……

你也可以為自己設定一些有意思的挑戰,為計劃添加一些隨機性和驚喜,比如在書單里加上:

• 一本獲獎作品

• 一本寫了關於你住過的城市的書

• 一本原版外文書

• 一本你從高中後就再也沒讀過的書

• 一本少於150頁的書

• 一本自傳類書

• 一本可以在一天內就看完的書

• 一本虛構小說

• 一本被翻譯過來的書

• 一本科幻小說

• 一本講述真實歷史的書

• 一本被改編成電影的書

• 一本你剛遇見的人推薦的書

• 一本暢銷書

• 一本政治書籍

• 一本至少比你老100歲的書

• 一本600頁以上的書

• 一本你的家人推薦的書

• 一本藍色封面的書

• 一本詩集

• 一本內容中有夏天的書

• 在書店看見的第一本書

• 一本從圖書館借來的書

• 一本一定會給你帶來愉悅的書

甚至你還可以做決定,花一年的時間來專門深入瞭解某一位感興趣的作者,讀他所有出版的作品,比如愛麗絲·門羅;

或者立志讀完某一個喜歡的出版社的某個系列,比如理想國譯叢。

這樣的深度閱讀一定會給你帶來莫大的收穫,不信的話就試試看吧。

確定好了這一年裡要讀的內容,接下去就讓我們來仔細盤算一下要讀多少本書,以及打算為此花費多少時間。為什麼不一開始就設定好數量呢?這是因為“一年能讀多少本書”其實是和“每天能有多少時間用於閱讀”分不開的,所以把這兩者放在一起考慮。

首先合計一下每天大概能有多少時間用於閱讀,這個時間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固定劃分出一段時間,比如睡前的1小時,午休的20分鐘,或者每天早起30分鐘;另一類則是利用通勤、等人的碎片時間,根據各人情況每天差不多能有30-60分鐘,或者更多。

在估算完時間之後,比如每天可以有40分鐘時間用於閱讀,那麼就再估算一下自己的閱讀速度,比如閱讀1頁差不多需要1分鐘,這樣的話每天可以讀40頁,一個星期(5-7天)可以閱讀200-280頁,差不多是一本書。這樣的話,設定一年閱讀100本書的目標就不太可能實現,把這個數字設定為50會更加合理一些。

如何制定閱讀計劃(2020版):清晰、科學、易操作

村上春樹在他的散文集裡提到過自己的跑步計劃。他說,我每週跑六天,留一天給懶惰和不想動。讀書計劃也是如此,沒必要安排得滿滿當當,給自己留一些餘裕是重要的,就好像“留白”,有助於更好地實現目標。

確定好了新的一年閱讀數量,然後把這個數字寫下來。

精確的數字,白紙黑字的被寫了出來,便是一份自己可以看到的承諾;

按照明確設定的數量來看書,減少了“可能”的風險;

按照精確計劃的時間表來看書,減少了“彷徨”的盲目;

按照自己挑選的書單來看書,減少了“選擇”的糾結。

把明確、精確且易操作的讀書計劃好好寫下來後,你還可以把“年度讀書計劃”發到朋友圈或分享給朋友,

群體壓力是讓人堅持的動力之一;或者拉一個微信群,和一起制定讀書計劃的朋友們互相鼓勵、每天打卡;還可以嘗試寫書評、在網站上做記錄等等。

書給你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或幸福感。微信讀書偶爾會彈出一行小字“攜書如歷三千世,無書唯度一平生”。當你在沙丁魚一般的地鐵上,在一片紅色尾燈之中嘆著氣緩緩前行的公交車上看到這一句話的時候,也許會有一種莞爾,甚至一種豪氣:儘管我身不由己、兩點一線,卻仍然可以讀萬卷書,看天下事。

張大春在《城邦暴力團》開篇有一段對於讀書的描寫,大概就是蟄居在一間幾乎暗黑的小屋,“打開一本書一直讀到閉上一雙眼”,在睡夢與睡夢之間的清醒時間,完全不與現實有所交集,只是一本接一本地沉浸到書本的世界裡面去。

《海邊的卡夫卡》裡也有差不多的描寫,離家出走的“我”,未來是一片空白,但卻可以有如嚴格遵照時刻表的列車一般,每天定時定點地出現在圖書館,不思他想地、全情投入地閱讀某一本彷彿隨手撈起的書。

《1Q84》中,青豆執行完刺殺任務,被迫在一間小小的公寓“避風頭”,她選擇的讀物是——《追憶似水年華》——一本厚到一般人都會沒用勇氣去翻開的書,有種“如果沒有趁著上學的時候好好讀一遍,彷彿再也沒有機會讀完”了的感覺。

就算是上面這樣的逃避者般的讀書狀態,試問又有誰不會心生嚮往呢。這並不是遙不可及的願望,只不過很多時候,我們會被生活中的小煩惱啃噬到忘記了——還可以翻一翻書。

如何制定閱讀計劃(2020版):清晰、科學、易操作

所以,精心安排讀書計劃吧!進可攻,退可守,新的一年,讓我們一起多多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