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他不死,抗日戰爭根本不用打14年,因為日本一開始就不敢開戰

隨著1931年9月18日的炮響,日軍正式踏進了中國的土地,開始了長達14年的戰爭,單單全面抗戰就有8年的時間。日本雖然是一個島國,但卻擁有十分先進的武器裝備,而那時的中國,工業水平低下,所以抗戰才持續了14年,我國千萬軍民也付出了生命。回顧這段歷史,不少學者卻感慨道——若是此人不死,抗戰根本用不了14年,甚至日本人都不敢開戰,他就是張作霖。

假如他不死,抗日戰爭根本不用打14年,因為日本一開始就不敢開戰


關於張作霖這個人,歷來就貶褒不一,有人說他是反抗侵略的“亂世梟雄”,也有人說他是思想守舊、窮兵黷武的惡人,但不可否認的是,張作霖很有能力,在其統治下的東北,獲得了當時難得的安寧。

張作霖,於1875年3月出生在一戶貧戶農家,從小沒機會讀太多書,父親又在他13歲那年被賭徒活活打死,他和二哥心有不甘,想去報仇,結果槍走火誤傷人命,哥哥被抓,他慌忙逃走開始獨自闖蕩,十多歲的年紀學過木匠、當過貨郎、賣過包子,還學過獸醫當過兵,也算是“多才多藝”。

假如他不死,抗日戰爭根本不用打14年,因為日本一開始就不敢開戰


後來他做了土匪,在清政府的招安下成了一個小統領,負責趙家廟附近幾個村子的治安,這讓張作霖十分滿意,為了保護好自己負責區域的村民,張作霖帶頭遵章守紀,維護治安,並且趕走周圍的鬍匪,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評,於是其他十幾個村子也邀請張作霖保護他們,他自然樂於接受。

後來張作霖21歲,經人介紹加入了綠林董大虎匪部,年少的經歷完全磨礪了張作霖,使其有張有弛,敢想敢做,而他負責的地區都被稱為“保險區”。在後來的幾年裡,張作霖的勢力範圍越來越大,甚至成了全國有名的軍閥,在東北有了自己的根據地,大家都要給他幾分面子。張作霖雖然是貧苦出身,沒讀過多少書,但卻是個相當有能力的人。

假如他不死,抗日戰爭根本不用打14年,因為日本一開始就不敢開戰


當年他剛來到東三省的時候,這裡的經濟、制度各方面都很落後,奉天省甚至積欠內外債達1200餘萬元,作為新的負責人,張作霖首先就要解決這些問題。他一邊整頓財政,“改行大洋 ”、“幣制統一”,一邊到處開辦工廠、採礦業,還成立了東三省交通委員會,負責統一建設和管理東北鐵路,促進對外貿易。

在接下來的3年內,東北地區對外貿易額增加30倍,開通了10條新鐵路,人民的生活竟然寬裕了起來。張作霖趁熱打鐵,趕緊發展軍事力量,於秦皇島奪取直系購買的日本軍械擴充奉軍,並且建立了全亞洲最大的軍工廠,當年東北軍的裝備是全國最好的。此時,日本人盯上了他。

假如他不死,抗日戰爭根本不用打14年,因為日本一開始就不敢開戰


在中日甲午戰爭以後,日本的野心就日益膨脹,開始計劃佔領我國東北地區,而張作霖的存在便是他們最大的障礙。當時張作霖雖然和日本也有合作,但不會給日本人一份面子,所以日本人在東北做任何事都要看張作霖的顏色。有一次張作霖得知自己的一名士兵被日本士兵打了,便直接下令讓手下上街槍殺了日本人。因此,張作霖的存在對日本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威脅,只要張作霖還活著,日本人就不敢肆意在東北鬧事。

假如他不死,抗日戰爭根本不用打14年,因為日本一開始就不敢開戰


既然明面上難以解決張作霖,那麼就玩陰的,日本人趁張作霖外出時,提前在張作霖的必經之路上埋下炸彈,將張作霖炸成重傷,並當日死亡,享年53歲。張作霖去世後,日本人便開始肆意行事,並在1931年製造了九一八事變,開始對中國發起大侵略,而張作霖之子張學良當時卻選擇了不抵抗,直接帶兵撤出了東北導致東北三省最終淪陷。

若是張作霖沒死,日方絕不可能輕易發動進攻,即使發動進攻,也絕不可能如此輕鬆地拿下東北,張作霖和他的手下必定會拼命反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