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熟練運用小篆寫文章,推薦工具書和篆字名著?

石間煙霞


古人說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就是說學習任何書體,興趣是至關重要的,有了興趣才會有這種“如何能熟練運用小篆寫文章”的動力。有人說怎麼可能用篆書寫文章,太難太麻煩了。其實,所謂難事大部分還是因你不瞭解它。自清代以來至今,喜愛篆書並專研小篆而卓然成為一代大家的不在少數。

清代大書法家鄧石如,年輕時在江寧學習期間,偶然看到秦篆《嶧山碑》即愛不釋手,發奮練篆書,同時用半年時間,手抄《說文解字》達20本。“每日寐爽即起,研墨習篆,至夜分盡墨乃就寢,寒暑不斷,用五年時間篆書乃大成,”成為清代以來篆書成就最高的大家--據《鄧石如傳》。

所以說學小篆不難,只要堅持,方法對路。就能逐步掌握並能熟練運用小篆來寫文章,下面分別介紹幾種行知有效的學習小篆的方法,同時推薦幾本古今公認的經典工具書和篆書名著。

一 篆書基本常識

什麼是篆書?我國古代篆書字體集大成者許慎這樣說:“篆書,引書也”。就是說篆書是筆畫拉長引開,用橫,豎,弧各種筆法寫成的字體。從時間概念來說,它是指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制定的統一文字。之前的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統稱大篆。

在寫法上,因為筆畫要求粗細如一,所以小篆的用筆要在“提”上多下功夫,特別是在行筆時,筆提不住,筆道就不均勻。

篆書圓轉多,寫時就要講究懸腕懸肘,以免轉接不靈活而使筆畫僵硬;再一個寫篆書用的毛筆,最好是較長的羊毫筆。因為筆鋒短或毫硬,在行筆時,特別是轉折彎處,不易寫出圓潤遒勁的效果。

二 篆書的筆法

1 筆畫

篆書是初學者比較容易學的書體。首先小篆的筆畫比起其他書體要明顯少得多。它只有橫,豎,弧三種基本筆法。它只有長度不同的直畫和橫畫。沒有"撇,捺,勾,挑"。只有曲度不同,方向不同的各種彎曲弧線。如下圖:

2 筆順法

篆書的筆順原則是先左後右,先上後下,先橫後豎,先外後內,但有些字為了方便,銜接,可以隨機變化。如下圖:

3 筆法要求

篆書比其它書體,更強調中鋒行筆 ,起筆和收筆都要藏鋒。所以許多書法家們學到很高水平,為了進一步寫出篆籀感,都返璞歸真鑽研起了古篆,漢隸八分書,就是這個道理。

橫畫須平,豎畫須直,而且要等距離平行。

弧彎型筆畫左右傾斜度要對稱。

筆畫交接處儘量不露圭角,不露起收筆的粗糙痕跡如下圖

4 接筆法

篆書要求一個筆畫的中間儘量少停頓,但筆畫寫法有轉折,多數不可能一轉到底,而且寫起來也彆扭,難於用筆著力,因此就有"接筆"的技法。

怎樣接筆,技法是在轉折處留出一點空檔,第一筆可以用尖筆寫出(仍要保持回鋒之勢),逐步加粗到與原來筆畫粗細一致,這裡一定要訓練到筆鋒轉接處不露痕跡。

5 捻管法

有一種情況,就是轉折處的弧筆,有時接近甚至超過了90度,筆毫難以隨筆畫轉換方向,而且幾經轉折,筆毫硬轉就會擰成麻花狀,粗細不均難以寫出中鋒運筆的勻稱,

這時,就要用到“捻管”技法,就是握管之指以姆指為一方;食指,中指為另一方,隨筆勢微微捻搓筆管,使筆毫著紙處隨著筆管的轉動進行,以達到粗細一致的效果。也必須注意,在寫完一個轉折後,還要立刻把手指回復到原來的位置。念動幅度,不可過大。一切儘量做到有意無意之間為妙,不要刻意,古人講“心隨字彎,手隨心捻”,就說得如何很好的通過控筆,保持篆書筆畫的圓潤流暢方法。

這種捻管筆法有些大家用來得心應手,如現代書畫巨擘黃賓虹; 得《石門頌》,《石鼓文》古韻的篆隸大家蕭嫻; 還有當代書法家孫曉雲,就比較擅長捻管。有些書法家則更願意通過運腕來絞轉筆鋒,比如帖學大師沈尹默。我們可根據各人實際用筆法做一參考。

6 運筆法,

篆書書寫不僅要注意起筆,收筆,而且要特別注意行筆中間部分的著力運筆。

正如《藝舟雙楫》曰:"用筆之法,見於畫之兩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斷不可企及者,則在畫之中截,其中截所以豐而不怯,實而不空者,非骨勢洞達,不能幸致"

還要注意,篆書運筆不能太快,因為"逆入澀行,緊收是行筆要法《書學概要》,所謂澀行不是遲慢,而是

"起筆方欲行 如有物以阻之,竭而與之爭,斯不期澀而自澀也"。是一種線條衝破紙面阻力,掙扎而努力的藝術效果,這樣寫出來的篆書才會筆畫古拙有力。

三 篆書的結構


篆書結構的演變:

有人說“線條是篆書藝術的靈魂”這話不難理解,那麼支撐它併為之提供藝術姿態的載體,便是文字的結構。在小篆書法中,結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段玉裁註釋《說文》時曾說"單體為文,合體為字"。文者,紋也,象形也。這些作為符號的"紋"不夠用了,於是就合幾個結構的文組成一個象形符號,才把她叫"字"。

如下圖,就可以看出篆書由象形符號之"文",結體演變為"字"體的有趣過程。

這些篆書(大篆,小篆)象形的意義很清楚,所謂"近取於身,遠取諸物"。就如上圖,舉凡自然形狀如"人鳥水牛"等,只用一個一個簡單形象的筆畫寫出來的符號,就是"文"。由幾個部件,複雜的結構組合而成的就是"字"了。有意思的是,"文"和"字"的含義正好和現在的字意相反。


小篆的結構主要特徵

學習小篆,字形結構的掌握,也是學好篆書的重要環節。一般來說,楷書結構較方整,隸書較扁寬。小篆結體多見長。

《書法離鉤》中說:"小篆也喜長,但以方楷一字半為度,一字長度為正體,半字為垂角,楷字方正,無突出筆畫,隸書一捺獨伸,小篆則一豎或三二豎下垂"。

就是說小篆結體以豎長方形為主,如寬為一,長不過一個半合適。同時講究重心偏於上部,下垂的腳稍長;

追求篆書的藝術效果。要橫平豎直,結構上對稱均衡。如下圖

當然不是每個字都要均勻對稱,書法講究變化錯落之美,小篆也不例外。 也有左右不對稱的,有上下有差異的 ,有排列整齊的,也有疏密相間的,但要從整體的"字"提來看,總要有一種和諧勻稱之優美。

下面以《鐸山碑》為例圖,分類列出小篆結體主要規律,以便比較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之處。在學習中逐步加深理解。


篆書主要結構種類解析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倉頡之初作書, 蓋依類象形 ,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為之字"。就如同前面說的,文是獨體的,字是合體的。

1 左右對稱單體字

要上下均勻,凡對偶筆畫,必須兩兩相對

短,兩大兩小。如上圖"不,六,暴"

如果是兩對以上者,必須兩長兩短,兩大兩小,如下圖“而,天”

單奇的筆畫,則其中一筆或長或短,其餘仍兩兩對稱如下圖"下,石,刻"

左右結構對稱者 ,要上小下大。如圖"金,壹"字

2 結構複雜的合體字

各部首點畫視其繁簡,各佔相當的位置。

兩部分構成的,有左右平齊,各佔相等位置。如下圖"遠,號"

有雖然左右均等,但上下有參差如下圖"德,昧"

3 包圍結構

要包而不死,被包圍的筆畫疏,就要外撐,使之逼框不連。要 避免外實中虛,看起來鬆鬆垮垮不緊湊。如下圖"臣,國,周"

4 兩個以上部件構成的,

如左右結構筆畫基本相當,就要各佔相等位置。如左繁右簡,繁佔多,簡佔少,如下圖“嗣,黔”。

如果是上中下構成,就要上密下疏。如下圖“樂,書,盡”

總之,篆書的結體要求對稱為主,也要有參差錯落的變化。才具有書法藝術的魅力。

四 關於篆書應用於書寫文章的幾點建議

1 重點介紹:

自古以來學習和使用篆書的工具書,首推《說文解字》,主要推薦現在最精良權威的兩種版本。

其一是中華書局《說文解字》。其特點是檢字表按原古書版本部首排列,你可以先確定要查字的筆畫和所屬部首,再在相應筆畫中直接找到對應部首,效率會更高有一點;

其二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說文解字》版,特點是貼近現代漢語字典的用法,因為它有漢語拼音字序等多種檢索方法,這兩個工具書只要經常使用,多查多用,就慢慢熟悉某個部首甚至某個字的位置,這樣做的好處是不但能使你儘快掌握《說文解字》本身的體例,用於流利的書寫文章。幫助提高你的書體結構分析能力,做到熟能生巧。

大約成書於漢永帝永元十二年(100年)的《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按部首編排的字典。它也是我國古典文字學和文獻語言學的集大成奠基之作,在中國語言學史上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正如漢·許慎《敘》中所說:“其建首也,立一為耑(端),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同牽條屬,共理相貫,雜而不越,據形系聯。引而申之,以究萬原,畢終於亥,知化窮冥"

通檢《說文解字》,全書共分540個部首,收字9,353個,另有“重文”(即異體字)1,163個,說解共享133,441字,原分為目錄一篇和正文14篇。

這540個部首。有的是常用的,有的非常用,初學者可以先選擇常用的部首練習,大約有100多個,掌握這些部首以後,就可以舉一反三,逐類旁通,

如下圖部首第一章第一頁:從最簡單部首的"一"畫開始:

2 參考工具書和篆字名著推薦:

學習認識篆書,普遍要用到的工具書,還有中國考古研究所出版的容庚先生的《金文編》,還有中華書局出版的《甲骨文編》,還有《古文字類編》,《說文大字典》等。

如果不僅為了能用篆書寫文章,還要更好的提升書法的水平,建議多臨習秦代以來篆書的名帖,書法是越往古越清純古拙。就如同黃河在最上游源頭,水是清亮透明的一個道理。最經典的除了上面說的《嶧山碑》外,還有《泰山石刻》《琅琊石刻》。漢代的《袁安碑》《袁敞碑》結體穩健,法度嚴謹。《玉門漢簡》也風格古拙蒼健,別具篆書的特色。

為了進一步加深理解記憶,可以參考一些近現代篆書大家臨寫的《說文》,如吳大徵,鄧石如,吳昌碩;還有現代王福庵的《說文解字部首》,鄧散木的《說文解字部首校釋》。

特別是王福庵的用筆圓潤勁挺,鄧散木的結體嚴謹,都達到了"篆尚婉而通"的藝術效果。王福庵書的《說文部首 》,有他摹寫的字形,又有基本篆文的來歷概括,可供初學儘快掌握文字的源流; 鄧散木的《說文校釋》,也是他精心為初學者學篆書寫的一本入門書,不僅對篆書六書源流進行梳理,而且是手稿影印本 更有參考價值和欣賞價值。

在不斷的臨摹學習古人經典碑帖的同時, 再揉進個人的筆法,章法和情趣意境,就會寫出具有時代感,形成個人風格的優美的篆書文章來。(謝謝觀賞,原創不易,歡迎多加關注,四海為朋友)


張勁逸


您好,很高興可以回答您的問題,想要熟練的運用小篆寫文章,也就是說要熟練的記住並且會寫大部分字,這個就需要您熟記每一個字了。好多人說都不好認識小篆,在這裡我分享一下小技巧,我們平時在臨帖的時候,可以把偏旁部首一樣的字放在一起做對比,加深印象,其實小篆也是由基本的偏旁部首組成的,我們只需要記住偏旁怎麼寫,比如單人旁,雙人旁,三點水,走之旁,這些就像是我們的數學公式,記住就可以運用。還有一點,小篆跟咱們現在的繁體字基本是一樣的,無非就是點畫線段的延長、扭曲和變形,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就很容易理解和記住小篆了。

工具書我推薦您下圖一這本《實用篆體字彙》,圖二圖三是這本書裡面的內容,這本書彙編了常用字的小篆寫法,而且收錄了歷代小篆大家的寫法,您在平時寫的時候可以查閱,完全足夠用的。

還有一款微信的小程序推薦給您,也是我經常用到的,很好用,可以查各個時代各個書體各個大家的字,比書本要好用。小程序叫做《書法字典》。這個小程序功能很強大,查的內容很全面,而且沒有廣告,是我一直在用的。

相信這個回答一定令您滿意,祝您生活愉快,新年大吉。







閒一


小篆是秦朝宰相李斯統一全國文字後創造的書體。秦統一之前的文字大部分刻鑄在青銅器上,叫大篆又叫金文,大篆之前的文字稱甲骨文。小篆創造之初是用來書寫公文的,但因為一筆一劃,公正對稱太費勁了,之後又出現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現在的篆書只出現在書法作品中,而不會用來寫文章了。附上我的篆書作品,請指正。






金星753


勤學苦練才行!熟能生巧!



傳承書法弘揚書法


小篆不是寫作用的字體。一、認識小篆的人很少;二、會寫小篆的人也不多;三、通行寫文章的字體是楷書或行書或草書。沒有人用小篆寫文章,所以無從推薦。


寧靜致遠19541110


我也沒練過小篆書法[祈禱][祈禱][祈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