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習慣》:懶人的好習慣養成法,普通人的崛起之道

01

講個故事。

某年冬天的晚上,座標北京,我被打了雞血。

原因是看了一個李小龍的紀錄片,說他當年練習武術非常刻苦,每天晨跑5~10公里,風雨無阻,這還只是基本的體能訓練。

我小時候練過拳擊和散打,李小龍是我崇拜的偶像,夢想有一天成為他那樣厲害的武術家。

《微習慣》:懶人的好習慣養成法,普通人的崛起之道

李小龍耍雙截棍

《微習慣》:懶人的好習慣養成法,普通人的崛起之道

李小龍側踹

後來的很多年,基本上放棄了武術,有時心血來潮練一下,並沒有一直堅持。

那天看完紀錄片後,渾身充滿了能量。北京的冬夜非常冷,但也無法阻止我的腳步。立馬換上跑步裝備,離開有暖氣的小窩,以偶像為目標,先來個5公里跑。

跑完後,雖然很累,一身臭汗,但是感覺棒極了。心裡想:“很久沒跑怎麼了,還不是一口氣輕輕鬆鬆5公里。”頓時信心大增,成就感爆棚,打算堅持每天都跑。

《微習慣》:懶人的好習慣養成法,普通人的崛起之道

第二天就壞事兒了。膝蓋疼得不行,老傷復發了,走路都成問題。

因為踢球,膝蓋老傷一直沒好。當時跑到第3公里的時候,就隱約覺得膝蓋有點不舒服了,但因為動起來身體發熱就沒注意到。

後來,養了2周,膝蓋才恢復。再後來,就再也沒跑過5公里了。

為啥講這麼個讓人洩氣的故事呢?我待會兒再說。我們先來聊一聊人是靠什麼行動起來的

分析上面我的例子,偶像的激勵讓我動力十足、渾身冒雞血,換鞋、出門、跑步一系列動作很容易執行。

這是靠動力帶來的行動。

但當你沒有動力,也需要行動的時候,怎麼辦?

比如老闆交代給你一項你不願意乾的活兒,你沒有動力去做,但卻被逼著不得不去做。

這種情況下,你就需要依靠一種重要的心理資源去完成這項任務,免得老闆不高興炒你魷魚。

這種寶貴資源就是意志力。所以,意志力也能帶來的行動。

總結一下,要想行動起來,主要有兩種策略:動力策略和意志力策略


02

問個問題:這兩種策略,你覺得哪一種更好?

有人直接回答說:肯定是動力策略好啊。有了動力,根本不需要強逼自己,自然就行動起來了,多好啊!

我非常瞭解,動力滿滿的狀態和感覺非常好,讓人行動起來毫不費勁。

有沒有想過動力策略有什麼弊端嗎?

其實動力策略也有弊端:太不穩定。

人類的動力系統本質上依賴的是人的感覺感受,通俗點兒說就是,只有你感覺好了,狀態被激發了,才能有動力去行動。

這是動力策略最致命的弊端。因為你沒辦法在要行動的時候總有“狀態”。

這就是我講第一個故事的原因。

一時受到偶像的激發,打了雞血,行動起來很容易。

但是這種打雞血的狀態能一直持續下去嗎?

《微習慣》:懶人的好習慣養成法,普通人的崛起之道

大家應該都有類似的體驗,也許好狀態能持續幾天,但肯定不會一直保持下去。

原因就是動力策略的不穩定,體現在邊際效應遞減上。啥意思呢?

我們來做個類比。你去吃炸雞,第一塊兒你覺得太好吃了,第三塊兒你還會覺得味道不錯,但吃到第五塊兒、第七塊兒時,你就會覺得沒那麼好吃了。這就是邊際效應遞減。

我們的味覺會適應,同樣的雞翅,到後面帶給了我們的愉快感受就會變得越來越弱。

偶像帶來的動力激發,是類似的規律。所以,我不可能通過每天看偶像紀錄片保持打雞血的狀態。

結論是:動力策略靠不住!!!

我經常會有讀書、寫作、健身的安排,但是到了時間就是懶著不想做。

總想著找個什麼文章啊、視頻啊、電影啊之類的激發一下自己,想著被激發後就能動力十足。

結果是找來找去找不到,或者看了不少,依然沒有被激發。不知不覺一倆小時就過去了,想做的事情一點也沒動。就會很沮喪。

所以,動力策略真的是靠不住。

既然動力策略靠不住,想要行動,只能靠意志力策略了。

但意志力策略就一定靠譜兒嗎?


03

咱不著急分析,且聽第二個故事。

在《巨人的工具》書裡看到一個牛人,叫斯科特·亞當斯(Scott Adams),是呆伯特系列漫畫的作者。這個系列漫畫,今天同時在60多個國家,使用20多種語言,2000多家報紙轉載。

《微習慣》:懶人的好習慣養成法,普通人的崛起之道

《微習慣》:懶人的好習慣養成法,普通人的崛起之道

亞當斯出名之前,是個坐辦公室的普通白領文員,但他有個很厲害的習慣:每天早上4點鐘起來畫畫。

因為還要上班,必須早點起,畫上兩三個小時,然後去上班。

亞當斯不僅會畫畫,還又寫博客又寫書,非常高產。

看到亞當斯的故事,我(又)被激勵的熱血沸騰的,這下總算找到榜樣了。

當時下定決心,要學習亞當斯這種吃苦的精神,培養他這麼好的習慣。

於是我決定每天5點起床,算了算大概有2.5小時時間來寫作,想想都覺得很棒。感覺過不了多久,就能成為亞當斯那樣的出色人物了。

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一開始動力足,堅持了一兩週,但每週只有2~3天能在早上五點起床的。

再後來,拖延到5點半起床、六點起床,最後變成了7點起床。

七點起床,只能寫半個小時,跟我之前制定的2.5小時的雄心壯志差老遠了,還有啥好寫的。

這個習慣養成計劃,宣告失敗!

現在想想,剛開始時5點起床還沒那麼困難,但越到後面越困難。很明顯,被激發的動力慢慢減弱了。

動力消失後,只能依靠意志力了。我自認為還挺有毅力的。但早晨五點起床,對我來說依然是個不小的挑戰。而且起床後,還得耐下心來寫作2個多小時,這部分最消耗意志力。

在家寫作,得克服各種干擾,不然像上個廁所、喝杯水、吃點東西什麼的就會消耗本來就不多的時間。我甚至用一個繩子把自己捆在椅子上,防止自己在家裡瞎轉悠。

早上五點起床寫作,我主要用的就是意志力策略,所以我失敗了。

有人反駁我:別找藉口了!你失敗了,不能說明意志力策略不靠譜兒,只能說明你的恆心不夠,毅力太差。

你這麼說,我也認了,畢竟人家亞當斯就做到了。

難道我真是個意志力薄弱的人嗎?還是我打開意志力策略的姿勢不對呢?


04

以前,我會覺得牛人之所以牛,就是因為他們有與眾不同的地方,比如亞當斯,人家就能每天早上四點起床,持續創作3個小時。這是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做不到的。

《微習慣》:懶人的好習慣養成法,普通人的崛起之道

看完《微習慣》之後,我就不這麼想了。本書的作者說,一個人之所以沒有養成自己想要的好習慣,是因為使用的策略不對。

有本書《從行動開始:自我管理的科學》,講的是如何科學有效的行動。

有效行動,有兩個關鍵點:一是勇於開始,二是能夠堅持

有些人確實能夠用強大的毅力做到上面這兩點,比如上面提到的亞當斯——四點起床,寫作3小時,還養成了習慣。

但很多人真的是做不到的。

為什麼呢?其實並不是恆心不夠、意志力薄弱,而是意志力的使用策略不對。

《微習慣》正是要告訴你意志力的正確使用方式。

作者說,培養一個好習慣最大的阻力有兩點:1)無法開始行動;2)很難持續堅持。

微習慣,就是能夠克服這兩大阻力,讓你的好習慣培養能夠:容易開始 + 輕鬆堅持。

微習慣具體是如何克服這兩大阻力的,先按下不表,我們先來說說這本書和作者。

《微習慣》,全名叫《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作者斯蒂芬·蓋斯(Stephen Guise)。

《微習慣》:懶人的好習慣養成法,普通人的崛起之道

不要以為能出書的都是牛人,作者蓋斯其實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美國宅男,而且挺懶的。為了改變自己,一直在嘗試各種各樣的習慣培養策略。

2012年的一天,受到啟發的他開始發起一項習慣培養:每天做1個俯臥撐。這也是他的第一個微習慣。

2年後,蓋斯擁有了夢想中的體格。他還把微習慣方法運用到寫作和閱讀領域中去。寫的文章是過去的4倍,讀的書是過去的10倍。

蓋斯通過自己多年的親身實踐,發現了微習慣巨大的威力,於是就有了這本書。順便提一句,這本書也是作者通過微習慣策略完成的。

微習慣究竟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威力呢?

05

前面我們說過,培養好習慣最大的阻力是:無法開始行動和很難長久堅持。

而微習慣的威力就在於能夠克服這兩大阻力,讓行動更容易開始,而且很輕鬆就能堅持。

秘訣在於微習慣(Mini Habit)的“微(Mini)”字上,意思是你的目標要足夠小,小到不可思議。

打個比方。如果普通目標是推動一臺蘭博基尼車,那微目標就是用手托起一個蘭博基尼車模型。

《微習慣》:懶人的好習慣養成法,普通人的崛起之道

我們看看蓋斯曾經的微習慣:每天1個俯臥撐,每天讀1頁書,每天寫50字。

而一般人的相似目標可能是:俯臥撐每天3組,每組20個;每天閱讀1小時,每天寫2000字。

你猜哪種目標能更容易讓人行動起來,並長期堅持下去。

毫無疑問是微目標。

微目標,讓你覺得非常非常容易,不費吹灰之力。一個俯臥撐,幾秒鐘就能搞定,讀一頁書,寫50字,幾分鐘就能搞定。

微目標還符合進化心理學。

人類大腦對耗能費力的事情總是排斥的,儘管是那些長遠來看很有好處的事情,比如健身、閱讀。

但因為微習慣的目標小到不可思議,所以你的大腦不會產生排斥,也不需要打雞血提供動力,因為做一個俯臥撐太容易了,幾乎不會耗費什麼力氣。所以能夠很容易開始。

這就輕鬆克服了習慣養成的第一道阻力:無法開始行動。

像去健身房鍛鍊30分鐘這樣的目標,在沒有充足動力的時候,大腦傾向於跟你說:“別去鍛鍊啦,想想上次練完後多累啊,還一身臭汗。不如躺在沙發上吃薯片和水果,看看正在追的劇,多爽啊!”

也許一兩次你還能克服惰性和誘惑,但長期來看,大多數人都會輸給薯片、水果和熱劇。所以,這樣的目標太大,根本無法堅持。就算開始,也很容易放棄,還談什麼養成習慣呢。

但是微習慣不一樣,因為要完成的目標太小了,耗費時間太少了,做起來毫不費力,所以第二天再做的時候,只需要動用極少量的意志力就能啟動、完成。

蓋斯在培養每天1個俯臥撐的微習慣時,有一次太忙就忘了做了,晚上躺在床上才想起來,然後他立馬就翻身做了一個俯臥撐。今日目標就這麼完成了,然後心滿意足的進入夢鄉。

所以,微習慣,很容易堅持下去。

這就解決了第二道阻力:很難持續堅持。

《微習慣》:懶人的好習慣養成法,普通人的崛起之道

最大的兩道阻力克服了,要養成好習慣就容易多了。

說了這麼多,到底啥是微習慣呢?看下面公式:

微習慣=微目標+極少量意志力+輕鬆長期堅持

上面的公式裡,有一項是極少量意志力,所以,微習慣本質上還是一種意志力策略。

但只動用極少量的意志力就行,由於跟微目標結合起來使用,既容易開始,又能夠輕鬆堅持,因而才能發揮出無窮的威力。

有人有疑問了:無窮的威力?每天就做1個俯臥撐,養成習慣,1年之後就能擁有想要的身材?這怎麼可能?蒙誰呢!

說實話,當時看書的時候,這也是我最大的疑問。


06

每天做1個俯臥撐,堅持一年。

如果這樣的微習慣讓你做,你真的會每天僅僅就做1個俯臥撐,就完事兒了嗎?

如果365天,你真的每一天都只做1個俯臥撐,只有兩種可能性:

第一:你是個機器人,程序設定好了,按照程序走;

第二:你根本就不想鍛鍊身體擁有好身材。

微習慣能養成的前提是你真心想實現某個目標或願望。我們還拿俯臥撐來舉例。

一般成年男性平均能做10~20個標準俯臥撐,一般的鍛鍊目標也是一組15個,來上個1~2組。

如果你真的想鍛鍊好身材,就不會365天,每一天都是做1個。大多數情況下你都會多做幾個。

《微習慣》:懶人的好習慣養成法,普通人的崛起之道

你會說,那你制定的微目標不是自欺欺人嗎?

你說對了。微習慣就是利用微目標的“欺騙性”,欺騙你的大腦,讓它覺得做一個俯臥撐易如反掌,只需要動用極少量的意志力就能完成。

所以,大腦不會抗拒。

接下來才是重點。

做了一個俯臥撐了,你就進入了行動狀態,再利用已經動起來的慣性,以及行動帶來的信心(因微目標完成帶來的成就感)繼續鍛鍊。

作者就是這樣,1個俯臥撐之後,覺得再做幾個也不費勁,於是又做了幾個俯臥撐,然後又做了幾個引體向上,一旦動起來身體就會被激活,那一次,他足足做了30分鐘的各種鍛鍊。

但在做1個俯臥撐之前,他還在苦苦掙扎,猶豫不決:到底要不要完成之前定好的宏大鍛鍊目標:30分鐘的鍛鍊。

之所以猶豫,是因為大腦對這樣的安排是極為排斥的。

設定微目標,就是讓你能夠輕輕鬆鬆開始。有句話不是說嘛,好的開始等於成功了一半。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微目標就是那星星之火,能帶來燎原之勢。本來一個俯臥撐的目標,一旦行動起來就不可估量了。

微量開始,超額完成。這是微習慣最為核心的部分。

有人說,我就不想超額完成,微習慣還有用嗎?


07

就算不超額完成,微習慣也會帶來豐厚的回報。我們就拿讀書和寫作來舉例吧。

《微習慣》:懶人的好習慣養成法,普通人的崛起之道

讀書是輸入,寫作是輸出。這個時代,我們這樣的年輕人應該多在這兩個方向下功夫。

先說說讀書。移動互聯網時代,很多人現在都讀電子書了,我就拿常用的【微信讀書】APP來舉例吧。

微信讀書裡,把字號調整到最大,平均1分鐘看3翻(1翻是指手指從右向左劃一下)。

假定我們的微習慣是每天看5分鐘。

也就是15翻。1個月30天,也就是450翻。一本暢銷書平均500~600翻。也就是說每天只看5分鐘,1個月基本上就能看完一本書。

《微習慣》這本書就只有480翻,所以,你一個月就能看完這本書。

所以,每天就讀5分鐘,1年下來,輕輕鬆鬆10本拿下。

再來說說寫作。作者的另一個微習慣是寫作:每天寫50字。咱們就用這個舉例吧。

寫50字,一般2~3分鐘就能寫完,我們假定要花5分鐘。

1年咱們按照300天計算,一年能寫15000字。

一篇文章咱們按2000字算,1年下來也差不多8篇文章呢。

就算你不寫文章,僅僅是把遇到的好句子、金句抄一遍,一年下來能積攢500條(假設平均每條金句30字)。

有這500條金句,寫文章、發朋友圈幹啥都行啊!

總結一下:

  • 閱讀:每天5分鐘,1年輕鬆讀10本書;
  • 寫作:每天5分鐘寫50字,1年產出8篇文章或500條金句。

微習慣雖然微小,但自帶時間屬性,長期堅持,必然能迸發出無窮的力量。

更何況一般情況下,都會超額完成微目標的。

和作者一樣,我也喜歡寫作。我的寫作微目標是100字,通常情況下都會超額完成,有時能寫200~300字,最多時甚至能寫2000~3000字。

去年,我一年的寫作量大概10萬字。其中的5萬字是在微習慣策略下寫出來的。

這5萬字,集中在2個月裡,是對一本親密關係書籍的解讀,叫《愛的博弈》,共15篇系列解讀。

而在其餘的10個月裡,我也才寫了5萬字,因為沒用微習慣。

可以對比一下,用沒用微習慣有多大差別。

《微習慣》:懶人的好習慣養成法,普通人的崛起之道


08

微習慣的核心內容我們就介紹完啦。總結一下:

1)動力策略不靠譜兒!
2)意志力要配合微目標一起使用,才能容易開始,長久堅持。
3)微習慣=微目標+極少量意志力+輕鬆長期堅持
4)微量開始,超額完成。

當然啦,書裡還有更豐富的內容,教你如何做記錄、跟蹤和反饋,如何建立及時有效的獎勵機制。

還具體介紹了養成微習慣的8個步驟,手把手教你建立微習慣,也給出了微習慣培養過程中的8大注意事項,提醒你避開那些作者曾經掉進過的坑。

最後,我強調一下最重要的注意事項:設定微目標的時候,不要自欺欺人

啥意思呢?

設定微目標的原則是:目標要小到不可思議。

你的微目標不能是設定的時候是5個俯臥撐、寫50字,而內心的期待卻是20個俯臥撐和1000字。

因為一旦你有這樣的高期待,實際上你的微目標就變了,就變成了你內心期待的那個高目標了。

即使最終你完成了10個俯臥撐和500字的寫作量,遠超過一開始定下的微目標,你也不會感到心滿意足的。因為沒有達到你的高期待。

這就是在欺騙自己,也背離了微習慣的初衷。微習慣就是要利用微目標的“小”,讓行動起來很容易,再利用慣性超額完成。

超額完成帶來的成就感、動力和信心,是長久堅持必不可少的。

所以,定下了微目標,就不要再有高期待。而是遵循微目標:微量開始,超額完成。

一旦當前的微習慣養成了,再慢慢上調微目標。比如我現在的寫作微習慣就從之前的100字變成了300字。

只有這樣做,才更容易長期堅持,然後等待時間的回報。

《微習慣》:懶人的好習慣養成法,普通人的崛起之道

即將用微習慣寫完這篇文章的最後,說一個我的感悟。

咱們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也許沒有牛人們那樣強的恆心和毅力,但依然能夠依靠科學的策略實現我們的目標和夢想。

英國哲學家普德曼曾說過:

播種一個行動,你會收穫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穫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穫一個命運。

微習慣能夠激發和撬動我們內心蘊藏的能量和潛力,幫助我們養成一些習慣,做成一些事情,取得一些成就。

微習慣,是懶人的好習慣養成法,是我們普通人的崛起之道。也沒準兒,你就是下一個亞當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