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沒有濾鏡的年代


那個沒有濾鏡的年代


今天被這個視頻洗腦了,背景音樂是楊千嬅的《處處吻》,因為版權視頻放不上來,自己找一找吧。


90年代不用濾鏡,還不流行整容,那個年代的香港女星真是大放異彩,牛哥小時候能看到的幾乎都是香港電影,那時候電影裡的女神原裝原味,百看不厭。


那個沒有濾鏡的年代


天龍八部裡的趙敏回眸。


那個沒有濾鏡的年代


大話西遊裡的紫霞傷感。


這麼多經典的電影總能一次次不厭其煩地看,現在的電影再也拍不出那時候的感覺。也肯能是那個時候娛樂資源匱乏,能看的只有這些,所以對電影裡的人物印象極其深刻。


........

回到投資


週五的時候那裡開了個會,強調“對於你週期政策,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


看看這兩個更加很有意思,疫情對經濟要,財政上要減稅利稅,貨幣上可能還要釋放流動性,前面的三萬億放出來對股市的影響大家都看到了,後邊估計還要有,那是不是預示著大盤還要?


有人糾結大盤上漲沒有邏輯,罵高溢價的科技股都是垃圾,可定會跌。可是持續的大漲讓他們有點頂不住了,明白點的開始偷摸地加倉,結果加的藍籌還跑不過大盤。


大A股沒法用道理解釋,都說經濟的發展會反饋到股市上,十年過去了,我們的GDP翻了一倍多,可十年前上證3000多點,十年後還TM3000多點,這事哪說理去?


正常疫情會影響經濟也必然影響股市,但創業板就是凸凸凸地創新高。趨勢形成了就別糾結於原因了,能賺錢的時候趕緊賺,時機很重要。從2018年市場走過來的人,大多都踏空了2019n看春節那一波,看著上漲不敢買。也別想著抄底或者躲頂,能做到的99%都是運氣,大部分是開漲後右側上車,下跌後右側賣出,所以別猜了,順勢而為吧。


個人認為交易額在8000億以上市場是穩定,創業板交易額在2000億以上也是穩的,市場只要有量,證券板塊還有上漲的機會。至於什麼時候由科技股向傳統藍籌調整我不知道,但兩者普漲,那真正的牛市就來了。


如果這次是牛市的開端,現在就買是最好的機會;如果這次像03年那樣就一兩個月的行情,那趁著大跌逐漸加倉,越跌越買,那可能是牛市前最好的機會。


最近研究基金定投發現了一個真理,長時間的定投只有等到一波牛市才能實現超額盈利,細碎的波動可能滿足不了大多人的胃口。


明天開市,盯著交易額,看著5G、芯片、新能源,或者看著指數基金,自己選吧。


點個在看,恭喜發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