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雄彪:援鄂白衣急先鋒 醫療隊的“大家長”

王雄彪:援鄂白衣急先鋒 醫療隊的“大家長”

人物小傳:

王雄彪,男,1981年8月參加工作,1983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主任醫師,教授,博導,普陀區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科主任兼結核病科主任,上海第三批援鄂醫療隊第二黨支部書記,上海浦江人才,普陀區首屆領軍人才、普陀名醫、醫務工匠。

抗疫感言:

我是黨員,關鍵時刻衝鋒在前;我是醫生,治癒患者使命必達。

王雄彪:援鄂白衣急先鋒 醫療隊的“大家長”

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無數白衣戰士無懼個人安危、勇敢“逆行”。這其中,就有58歲的王雄彪,在一眾“90後”“80後”為主力的隊伍中,堪稱“爺爺輩”的他毅然跟隨著上海馳援武漢醫療隊的大部隊悄然出發了。“我有多年的臨床救治經驗,又是有37年黨齡的老黨員,這種時候,我當然要上!”

隨隊抵達武漢後,王雄彪接管了武漢三院兩個樓面近100個病人,成為這個臨時集體的“大管家”,並被任命為上海第三批醫療隊第二黨支部書記。雖說不是收治最危重病人的科室,但是老齡病人多、慢性病合併症病人多,還是給醫療護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難度。剛到崗位上,王雄彪就發現,當地的醫護人員支撐得非常辛苦,已經極度疲勞,當地抗擊疫情的艱苦程度大大超出所有人的想象。新病區、新病房,包括電腦系統、出入院系統,這些對於前來支援的醫療隊而言,一切都需要儘快熟悉、趕快適應,3-5天的磨合期一過,主要力量就要全靠醫療隊了。

作為2個病區的負責人,這位黨員急先鋒迅速投入戰鬥,從到達武漢那一天起,他就沒有了休息日,病房裡每一個病人的病情進展、治療方案他都需要參與、把關;科室裡職工、病人、治療、護理、物資週轉,無一不需要他操心關注。每天早上7點15出發到醫院,換隔離服到病房後,就開始一天的工作。這一套防護服穿上身,箇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即使什麼事都不幹,光穿著這一套隔離服四五個鐘頭下來,人都會感到極度疲勞,因為實際上它是一種缺氧狀態,這種不舒服的甚至說是缺氧的工作狀態,對年近六旬、血壓又高的王雄彪來說每一次都是挑戰,但這就是所有醫護人員的正常工作狀態。逐一查看、詢問過一個個病人,給每一個病人正確指導、加油打氣樹立信心,全部病人看完,不知不覺一個白天就已經過去了。

王雄彪:援鄂白衣急先鋒 醫療隊的“大家長”

隨著越來越多的病人康復出院,王雄彪說,不只是他如釋重負,病房裡的其他病人也越來越有信心戰勝病魔。王雄彪發現,新冠肺炎不光會引發呼吸道症狀,也會影響身體其他部位,大部分病人都胃口很差,多伴有腹瀉。消化道症狀對於疾病的好轉非常不利,他非常著急:許多病人都存在營養不良的問題,這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於是,他反覆告訴病人營養真的很重要,因為只有吃進去了,身體有一定的營養補充,自身才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走出病房,他還需要跟不同的人開會、跟方方面面溝通協調,保證科室的正常週轉和醫療工作的順利開展。每天披星戴月,疲累不堪的王雄彪回到駐地後大腦仍在高速運轉,“特別累的時候反而睡不著,太多事情要考慮,每天就像牛一樣,自己給自己精神上的鼓勵,不要去想,就不會覺得累了。”

作為黨支部書記,王雄彪每週都會帶領隊員們過一次組織生活,瞭解一下隊員們的實際困難和需求,聽聽他們的想法,也溝通一下工作上的進度。

他說,“組織相信我,我就要做一個合格的家長,我帶著這麼多年輕的醫生護士一起攻克難關,一起救治患者,一起作戰。到了我這個歲數,看到這些孩子的努力和辛苦,我很心疼,也很驕傲。所以我要做得再多一點再好一點,讓他們覺得有組織可以依靠,有家長可以信賴。”

這位優秀的“家長”在隊員生日時千辛萬苦尋覓來可愛的蛋糕,帶領所有醫療隊成員送上祝福和溫暖;在工作之餘,做好武漢當地醫生和上海醫療隊員的潤滑劑、粘合劑,真正實現了“滬漢一家親”。武漢當地醫生被醫療隊員的辛苦付出深深打動,下班後常常開車送醫療隊員返回駐地,有一次還特地煲了一大鍋熱騰騰的雞湯,送到醫療隊駐地讓隊員們暖暖身子。

王雄彪說,現在我們兩地醫生不僅是一個戰壕的戰友,更是一個大家庭的親人,雖然武漢的天氣很冷、疫情很重,但是我們心裡無比溫暖。

在這位老黨員的無聲感召下,來自該醫院的5位援鄂醫療隊員鄭重地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有愛,有心,有黨旗指引,有中國力量,這場抗“疫”戰爭的勝利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