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故事:柳永寫詞贊杭州,引發連年侵略戰

在某個問答平臺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一個人可以多有才華?

數百個答案中,李白、蘇軾、李清照等人無不上榜。但既然重新開篇討論這個問題,我自然不是重複這些世人皆知的文豪,而是想說說“奉旨填詞”的柳永。

提到柳永,可能有人會說:這誰不知道啊!能寫出“多情自古傷離別”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人,會沒有才華嗎?

但我想說的是,柳永的才華之高,仍然遠遠超出大部分人的想象。

柳永曾經寫下一首詞讚美杭州。未曾想,竟導致了金主完顏亮對宋朝的覬覦,引發了一場侵略戰爭。

詩詞故事:柳永寫詞贊杭州,引發連年侵略戰

話說柳永生於官宦世家,因此深受儒家思想的訓練,自小就有功名之志。

1002年,年僅15歲的柳永計劃進京考試,途經杭州。柳永見此地湖山美好、都市繁華,便滯留杭州,沉醉於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但玩歸玩,科舉還是要考的。柳永也從未忘記此行的目的。

在當時,考生若有朝廷官員的舉薦,求官之路就會順利許多。恰巧柳永的朋友——孫何——正是杭州太守,柳永便去拜訪,希望朋友能給自己一封舉薦信。

誰知,剛走到門口就被攔下了。那門衛見柳永穿著一身洗得發白的衣服,冷笑一聲道:“太守大人今天沒空見客!你進去了也白搭!”一句話就把柳永給打發走了。

詩詞故事:柳永寫詞贊杭州,引發連年侵略戰

回到住處,柳永心中覺得窩囊至極——

想當年自己和太守還是哥們,如今卻連見一面都不行!況且,要說文學水平,自己可不比太守大人遜色!奈何這世道卻不認水平,只認官位……

窮則思變,正當柳永越想越洩氣之時,忽然腦瓜一轉,想到:

孫何愛好文藝,又禮賢下士,是個好官。只不過是他的手下不去通報罷了。我本就擅長寫詞曲,為什麼不寫首歌詞獻給他呢?他讀了我寫的詞,說不定就會好好招待我,甚至還能免費吃住呢!

想到這裡,柳永一個鯉魚打挺,從床上翻身起來,縱筆揮毫,一首《望海潮》一氣呵成,極具豪邁氣概,完全不同於平時寫給歌伎們的濃豔之作: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寫完這首詞,柳永找來當地著名的歌伎——楚楚,對她說:我想去拜訪太守,但苦於沒有門路,現在就指望你啦!只要你在宴會上把我寫的這首詞唱給太守聽,他一定會接見我的!

詩詞故事:柳永寫詞贊杭州,引發連年侵略戰

果不其然,在中秋宴會上,楚楚用婉轉悠揚的歌聲唱出這首歌后,孫何非常高興,就問歌詞是何人所作。

楚楚答曰:柳七。孫何聽罷,立即命人前去邀請柳永前來參會。

如果這件事到此結束也就罷了,但由於孫何的大加讚揚,柳永的這篇名作很快就傳遍全國甚至隔壁的金國。

金主完顏亮讀到詞中的“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句子,不禁心想:如此美不勝收的天堂勝景,若是能收入囊中,夫復何求啊!

偏偏這完顏亮又是個想到就會做到的主。於是調兵遣將,率軍一路南下,直攻北宋。自此,因這首《望海潮》的影響,加之其他原因,金國開啟了與北宋的連年征戰。

詩詞故事:柳永寫詞贊杭州,引發連年侵略戰

常言道:文字是殺人不見血的刀。歷史上因文字而倒黴的人不勝枚舉。而柳永這首詞不過百餘字,竟引發了一場戰爭。文字的力量,可見一斑。

自殷商時期開始,我國的文字已有3600多年曆史。

雖然隨著時代變遷,我們的閱讀媒介除了文字,還增加了圖片、圖文、視頻等等諸多方式。但文字這一閱讀媒介,卻永遠不會消逝。

一段文字或是一本書,凝聚了作者無數的才華和奇思妙想,每一個讀者的理解都不盡相同。

如果把這段文字轉換成影像,那就可能導致這種後果——作者想表達的思想與編劇理解的不同,編劇又與導演的理解不同,最後演員的演繹又摻雜了自己的理解。

如此一來,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都是經過層層變形的作品,早已與原作大相徑庭。

詩詞故事:柳永寫詞贊杭州,引發連年侵略戰

正因如此,我們平時看到質量優良的改編影視劇,也應該把原作找出來,再讀一遍。

只有這樣,你才能直接明白,那段文字帶給你的會是些什麼;只有自己直接從字裡行間品味到的人生百態,才更有意義。

文字的力量是無窮的。何不時常選擇一個溫暖的午後,烹一壺香茗,捧一卷閒書,讓自己遁入其中。遠離喧囂,遠離這浮躁的現實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