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日本垃圾是如何分類的嗎?

日本的垃圾是如何分類的呢?

  日本的垃圾分成七大類:

  第一類是可燃垃圾:像廚房垃圾、橡膠製品、衣服、紙製品、革製品、錄像帶、雜草等;

  第二類是不可燃垃圾:像餐具、廚具、玻璃製品、乾電池、燈泡、小型家電、一次性打火機等;

  第三類是資源垃圾:如易拉罐、塑料瓶和書刊報紙。

  第四類是粗大垃圾:像自行車、桌椅、沙發、微波爐、烤箱、高爾夫球杆等;

  第五類是不可回收垃圾:像農具、滅火器、磚瓦、水泥、摩托車、廢輪胎等;

  第六類是4種家電:電視、洗衣機、空調、冰箱;

  第七類是臨時性大量垃圾:搬家或大掃除、修剪庭院時產生的垃圾。

  而七大類垃圾中,每一類還有細分小類。譬如可燃垃圾中,紙製品中,餐巾紙之類的屬於不可再生紙類,但是,面積大於明信片的紙張不屬於此類,則被歸為“資源垃圾”,需要回收。

  

你知道日本垃圾是如何分類的嗎?


資源類垃圾扔之前要清洗乾淨

  扔垃圾要仔細分類,這只是垃圾處理的第一步。更為重要的一步,是要清洗垃圾,不給垃圾處理公司的員工添麻煩。譬如醬油瓶、油瓶、飲料瓶、啤酒罐、罐頭鐵盒,尤其是我們中國人喜歡吃的腐乳的瓶,必須清洗乾淨才可以扔棄。方便麵、牛奶、果汁的包裝紙盒也是一樣。

  日本人配合超市進行垃圾處理的做法也值得我們學習。譬如,超市出售的海鮮與肉類食品多數以白色泡沫飯盒作為盛器,市民們在超市買了食品回家後,這白色泡沫材料的飯盒不能像一般的生活垃圾那樣扔棄,而是在使用後洗乾淨,下次去超市的時候帶回去,扔到專門的回收箱,由超市把飯盒統一返還給廠家進行處理。

  目前日本一共有40個生產飯盒的工廠,其中8家工廠既生產飯盒,又回收飯盒。而這8家的生產量,佔到日本總飯盒生產量的90%。

  日本把垃圾處理中心叫做“再生資源公司”。也就是說,日本的垃圾處理不是以“消滅垃圾”作為處理垃圾的準則,而是以“資源回收”作為垃圾處理的基本原則。這種處理原則為日本創造資源循環利用社會提供了很好的基礎。譬如日本的免費公廁都提供免費衛生紙,在這些衛生紙上,有時你會發現打印著一行小字:這些衛生紙都是利用回收的車票做成的。

  所以,日本垃圾沒有按照溼垃圾和幹垃圾來分類,而是從資源的回收重要性角度來進行分類回收。

扔垃圾是有時刻表

  在日本,扔垃圾是有時間表的。記得政府發放的扔垃圾手冊背後,還附贈有一份彩虹年曆,每種顏色代表哪一天可以扔哪種垃圾。譬如玻璃瓶子、報紙書籍、易拉罐、塑料瓶等資源類垃圾,是每週二回收的。一般的生活垃圾(可燃垃圾)是每週三和每週六進行回收的。每星期四是回收不可燃垃圾。至於傢俱等粗大垃圾,以及電冰箱、洗衣機等家電產品,需要專門打電話給政府的垃圾處理部門,根據垃圾的種類,需要支付100到240元人民幣之間的垃圾處理費。

  到了扔垃圾的日子,居民一般需要在垃圾清運車抵達的當天早晨8點鐘前,把垃圾堆放到指定地點,不能錯過時間,否則就要等下週。現在一些公寓樓裡都設有垃圾堆放間,可以隨時把垃圾送到堆放間,按照分類要求放在指定的位置,然後管理人員再來幫你仔細整理。但是,日本居民區裡大多數還是一戶建,因此垃圾收集多數還是挨家挨戶收,市民在早晨,必須把分類垃圾放到自己的家門口的路邊,以便垃圾清運車把垃圾收走。

  其實,日本社會垃圾分類處理的歷史也並不長,是從1980年才開始實行垃圾分類回收的,日本如今已成為世界上垃圾分類回收做得最好的國家,但是這一個過程,日本花費了整整40年的歷史。不過由於細分太嚴,有些人到老都還搞不清部分垃圾該如何處理。

  譬如一個香菸盒,有紙盒、外包的塑料薄膜、封口處的一圈鋁箔。這個香菸盒該怎麼扔?它就要分成三類:外包是塑料,盒子是紙,鋁箔是金屬,必須拆開了分三類丟棄。又譬如煎魚、煮天婦羅的廚房廢油,屬於哪一類垃圾呢?你不能簡單地直接倒入下水道中,日本的家庭主婦們會自己出錢去超市購買一種廢油凝固劑,凝固劑倒入鍋中,廢油就成為固體了,然後將固體的油用報紙包好,作為可燃垃圾處理掉。

  目前,日本每年人均垃圾生產量只有410公斤,為世界各國中的最低。更重要的是,垃圾分類投放已經成為日本民眾的一種自覺行為,即使沒人監督也會嚴格執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