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果然很有料:趙構是明君還是昏君?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宋朝果然很有料:趙構是明君還是昏君?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有這麼一個辯論——南宋的開國皇帝宋高宗,到底是一個昏君,還是一個明君?

我個人認為,宋高宗是一個明君。至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講,他確實是一個明君。

第一,這個皇帝很愛才。

根據元人李有(一說李東有)《古杭雜記》記載,宋高宗很喜歡養鴿子,還天天在後宮遛鴿子。一個書生得知此事後,認為皇帝是在玩物喪志。為此,書生寫了一首詩,諷刺此事:“鵓鴿飛騰繞帝都,暮收朝放費工夫。何如養個南飛雁,沙漠能傳二帝書!”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皇帝有那閒工夫養鴿子,不如養幾隻大雁。大雁飛得遠,可以讓這些大雁飛到北國的沙漠,傳遞被俘二帝的家書!

這首詩把宋高宗偏安一隅、不思進取的形象,描寫得那叫一個淋漓盡致!

諷刺完皇帝后,這個書生竟然還把這首詩貼在了皇宮的牆上,讓所有人都能看見。

這一下子,事情鬧大了。

看見這首詩後,皇宮的守衛嚇得不輕,他們立刻抓捕了書生,並且奏請皇帝,請求將其治罪,必須千刀萬剮、株連九族。

畢竟,歷朝歷代,誰敢這樣公開諷刺當今聖上,誰就死定了。即使大羅神仙求情,也沒用。

然而,負責審理的官員驚訝地發現,宋高宗一點也沒有生氣,他反而對群臣道:“如此憂國憂民、敢於直言進諫的書生,是一個人才呀。”宋高宗赦免了這個書生,還給了他一個官職,讓他去報效朝廷了。

第二,這個皇帝很仁慈。

根據《西湖遊覽志餘》記載,宋高宗每次吃飯都要準備兩副筷子,一副公筷,一副私筷。

吃飯時,宋高宗會先使用那副公筷,把要吃的飯菜撥出來,再用私筷吃。

撥出來的飯菜,宋高宗會全部吃完,絕不浪費。沒有撥出來的飯菜,宋高宗絕不會用私筷去夾,即使想再吃兩口,宋高宗也一定會用公筷去夾。

對於皇帝的這個舉動,嬪妃們百思不得其解,吳皇后也不知道其中的道理。於是,在一次聊天時,大家詢問此事,希望皇帝給一個解釋。

聽完問題後,宋高宗哈哈大笑道:“吾不欲以殘食與宮人食也!”

原來,皇帝吃剩下的那些食物,會給下人們拿去分食。宋高宗不想讓其他人吃自己的殘羹冷炙,所以才特意用了兩雙筷子。

宋高宗說完後,宮女宦官們都甚為感動,大家下跪磕頭,三呼萬歲。

跟自己的祖先宋仁宗一樣,宋高宗也有一顆顧及他人感受的心,這種“委屈自己,成全別人”的君主,焉能是一個昏君?

第三,這個皇帝知錯能改。

根據明人劉績《霏雪錄》記載,有一天早上,宋高宗吃早餐時,發現廚子不用心,給自己煮的餛飩竟然還是生的。宋高宗雷霆大怒,下令把這個廚子打入大理寺,依律治罪,等待聖裁。

廚子因為糊塗,沒煮熟御膳,最多打一頓便是。然而,廚子被關押到大理寺後,官員們一看,這是皇帝欽定的罪犯呀,於是,官員們不等皇帝下旨就對廚子嚴刑拷打,幾乎把廚子打死。

後來,有一個滑稽藝人知道了此事,就想為廚子打抱不平。於是,滑稽藝人安排了一出表演,特意演給高宗看。

表演時,滑稽藝人安排了兩個演員上臺,問他們的年齡。一人道:“我是甲子年出生的。”另一人道:“我是丙子年出生的。”滑稽藝人大怒道:“來人,將這二人緝捕歸案,押送至大理寺治罪!”

一聽這話,宋高宗大惑不解,問其緣故。

滑稽藝人回答道:“夾子(宋朝的煎餅叫夾子,與‘甲子’音近)和餅子(‘丙子’諧音)都是生的,他們跟餛飩一樣,都不熟,所以同罪!”

滑稽藝人這麼一解釋,宋高宗茅塞頓開,哈哈大笑。在大笑之餘,宋高宗也明白了這個滑稽藝人的隱喻。於是,宋高宗不僅把那個廚子釋放了,還讓他繼續負責自己的飲食。

宋朝果然很有料:趙構是明君還是昏君?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第四,這個皇帝明是非、辨忠奸。

根據《西湖遊覽志餘》記載,宋高宗也討厭女子干涉朝政。對於干涉朝政的女子,宋高宗跟宋仁宗一樣:來一個,殺一個;來兩個,殺一雙。而且,在這個方面,宋高宗比宋仁宗還狠,即使是自己最寵愛的女子也照殺不誤!

當時,為了扳倒自己的政敵劉錡,秦檜跟宋高宗最寵愛的劉貴妃勾結了起來,秦檜希望這個女人能多吹吹枕邊風,借皇帝的手把劉錡扳倒。

有一天,劉貴妃在侍寢前,看見宋高宗在瀏覽奏摺,便問道:“天色已晚,官人為何還不休息?什麼樣的奏摺,讓官人如此廢寢忘食?”

因為是自己寵幸的女子,宋高宗便回答道:“是大將劉錡的奏摺,說金人正在調兵遣將,好像要攻打我們,讓我們加強防備。”

一聽是劉錡的事情,劉貴妃立刻來了精神,她羞答答道:“區區小事,定是那劉錡妄言,讓官家煩惱!”

這裡的話外之音是——劉錡肯定是謊報軍情,以戰邀功,以功請賞。劉貴妃本以為這麼說,能將劉錡一軍。然而,她話音未落,就見宋高宗怒氣衝衝地看著她,大吼道:“你一個婦人女子,怎麼能夠知道外面的事情?這些話,肯定是有人告訴你的!”

皇帝的話外之音是——這個女子不守婦道,勾結大臣!

宋高宗下令,把劉貴妃打入冷宮。不管劉貴妃如何哭喊,宋高宗還是毫不留情地把她轟走了。當然,由於宋高宗非常寵愛這個妃子,因此沒過多久,就把劉貴妃釋放了。

其實,宋高宗驅除的,又何止是寵愛的女子?在這位皇帝的眼中,即使是自己需要的大臣,甚至是掌管自己性命的大臣,一旦發生了干涉朝政、禍亂朝綱的事情,也要驅逐。

比如,宋高宗的私人醫生王繼先。

王繼先原是一個賣黑虎丹的醫生。按道教之說,“黑”指的是腎。按古代生物學之說,“虎”也指的是腎。這個“黑虎丹”,就是補充腎臟、增強生育功能的藥。

當時,宋高宗因驚嚇而陽痿、無法生育,王繼先就負責治這個疾病,他給皇帝開了一服藥,叫作淫羊藿。

宋高宗吃後覺得還不錯,就擢升了王繼先的官職,讓他當自己的“私人醫生”。

就這樣,王繼先憑藉這一手絕活一飛沖天了。然而,王繼先品德極差,為人奸黠,喜諂佞,善褻狎,仗著皇帝對自己的寵愛,橫行不法,無惡不作。

當時,針對王繼先的所作所為,大家接連上疏,要求嚴懲此人、以儆效尤。

然而,收到了群臣的彈劾奏章後,宋高宗卻選擇了護犢子,他只用了一句話,就給懟了回去——“檜,國之司命;繼先,朕之司命!”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宰相秦檜,掌管著大宋王朝的性命;而這個王繼先,則掌管著自己的性命!

宋高宗把話說到這個份兒上了,已經沒法商量了。看來,用不了多久,宋太宗時期發生的那場為了誅殺侯莫陳利用而爆發的“討價還價”的鬧劇,也將如期而至了。

然而,群臣還沒有發動進攻,就驚訝地發現,宋高宗罷免了王繼先,把他轟出朝廷了。

原來,是王繼先幹了一件蠢事,把自己給解決了。

神奇的是,王繼先罷官,竟然也跟劉錡有關。

原來,為了扳倒劉錡,秦檜一計不成,又施一計,他偷偷與王繼先結成聯盟,讓王繼先替自己出頭,去彈劾劉錡。

兩人完成交易後,有一天,在與皇帝閒聊時,王繼先故意擺出了一副苦大仇深、憂國憂民的嘴臉,對宋高宗道:“新進主兵官,好作弗靖,若斬一二人,和好復固。”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現在呀,有一些年輕的將領,一心喜歡生事,就喜歡打仗,好建功立業,這樣的人,不利於兩國和好。我們應該斬殺一兩個這樣的人,打壓一下主戰派的氣焰,好跟金國繼續交好。

宋朝果然很有料:趙構是明君還是昏君?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王繼先本以為這麼說,能夠打壓一下天天要求打仗的劉錡,狠狠地將他一軍。他認為,即使自己說錯了,宋高宗也不會怪罪他,畢竟皇帝還得用他。而且,這個皇帝是一個鐵桿求和派,根本不想打仗。

然而,王繼先驚訝地發現——自己錯了,而且還錯得一塌糊塗!

王繼先話音未落,宋高宗已經勃然大怒,他痛罵道:“你這話的意思,是讓我斬了劉錡吧(是欲我斬劉錡乎)!”說完,不等王繼先辯解,宋高宗立刻頒佈了一道聖旨,把王繼先逐出宮廷、回家待罪了。

王繼先應該知道,擅自干涉朝政只能迎來這個結局。畢竟,在宋高宗的眼中,私人醫生固然重要,但這種人一旦干涉朝政,就會變成一個陰險小人。宋高宗絕對不能讓這種人危害江山社稷。

王繼先失寵後,群臣立刻開啟了“痛打落水狗”模式,他們像秋風一樣,玩命掃這個“落葉”。

御史們彈劾王繼先十大罪狀,要求對其嚴懲不貸。對於這些罪證,失去聖寵的王繼先毫無還手之力,只能乖乖認栽。

於是,宋高宗頒佈聖旨,將王繼先罷官抄家、永世不再起用。那些攀附王繼先的官員,也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從中可見,在宋高宗眼中,身體誠可貴,江山價更高,若要二選一,寧將健康拋!在這個方面,宋高宗比祖上宋太宗還要出色。

綜上所述,宋高宗還是一個昏君嗎?這不就是一個明君嘛!

那麼,在中國歷史上,宋高宗到底是一個昏君,還是一個明君呢?

歷史自有公論!

不管宋高宗幹了多少漂亮的事情,只要幹了那一件壞事,他就是一個昏君,一個“終制於奸檜,恬墮猥懦,坐失事機” “偷安忍恥,匿怨忘親”的昏君!

畢竟,他曾誅殺了岳飛!單憑這一件壞事,他就要永遠地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萬死不足贖其罪!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宋朝果然很有料》(1-9卷),京東滿100減50,噹噹5折搶購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