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安順華嚴洞故宮南遷文物存放地舊址(下)

貴州安順華嚴洞故宮南遷文物存放地舊址(下)

貴州安順華嚴洞故宮南遷文物存放地舊址(下)

民國時期舊照

安順華嚴洞向稱"城南勝景",清代列為城外八景之一。山清水秀,溪流如帶;綠野平疇,奧區天開。洞前有廟,有亭臺樓閣,登之有心曠神怡之快。士紳眷顧,文人雅集;題刻吟詠,滿目文章。可謂別有洞天,人傑地靈。南明永曆間,有僧真興至此,在洞中誦《華嚴經》,因以得名。山因人而溢彩,人因山而留芳。明清以降,華嚴洞勝景,累添風雅,自得風流,成為安順歷史、人文一大亮點。

貴州安順華嚴洞故宮南遷文物存放地舊址(下)

路線圖

這些當時在貴陽展出的書畫珍品有書法類:王羲之三帖(《平安帖》、《奉橘帖》、《何如帖》)、唐玄宗《鶺鴒頌》、歐陽修《集古錄跋尾》、蘇軾《書札》、蔡襄《書札》、米芾《書札》、黃庭堅《松風閣詩》、宋高宗《賜岳飛手敕》、王守仁《五言古詩》、宋克書《公燕詩》等等。

貴州安順華嚴洞故宮南遷文物存放地舊址(下)

繪畫類:盧鴻章《草堂十志圖》、徐熙《玉堂富貴》、巨然《秋山問道》、李成《群峰霽雪》、范寬《雪山蕭寺》、郭熙《早春圖》、李唐《雪江圖》、李公麟《春山瑞松》、宋徽宗《臘梅山禽》、《峪山秋色》、米友仁《雪山得意》、馬遠《雪景》、夏珪《山居留客》、梁楷《潑墨仙人》、大理國張勝溫《梵像》、吳鎮《溪流歸艇》、《雙松圖》、楊維禎《歲寒圖》、倪瓚《修竹》、《松林亭子》、王蒙《東山草堂》、趙孟《鵲華秋色》、黃公望《雨巖仙觀》、王冕《梅竹雙清卷》、沈周《廬山高》、唐寅《山水》、文徵明《山水》、《蘭竹》、仇英《竹下聽泉》、陳洪綬《倚仗閒吟》、楊文驄《木竹蘭石》、項聖謨《山水》、文嘉《石湖秋色》、徐渭《榴實》、王時敏《山水》、龔賢《山水》、王原祁《華山秋色》、王鑑《仿王蒙秋山圖》、惲壽平《山水》、王翬《仿李鹹熙群峰霽雪》、藍英《秋老梧桐》等等。

貴州安順華嚴洞故宮南遷文物存放地舊址(下)

沈周《廬山高》

2018年7月31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公佈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華嚴洞以故宮文物南遷藏存舊址身份光榮入選,成為名副其實的省級文保單位。故宮文物南遷堪稱世界文物保護史上的奇蹟。在抗戰的進程中,故宮珍貴文物精品南遷安順,在華嚴洞窟深處安然棲身,且時間長達約6年之久,具有較高的歷史意義。

貴州安順華嚴洞故宮南遷文物存放地舊址(下)

華嚴洞


據貴州日報2018年01月26日 新聞12版:黔史 文章《故宮文物南遷安順華嚴洞檔案記載家國情懷》介紹說,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故宮國寶文物南遷。1933年2月5日,南遷國寶裝上火車,遷至南京朝天宮新建庫房存放。1937年,"七七"事變。國寶又第二次分三路大遷移。其中南路沿南京——漢口——長沙——貴陽抵安順。此路雖然只有國寶80箱,但是極其珍貴,其中有1935年送英國展出的"國之瑰寶"、有號稱"三希"之首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等。此批國寶於1939年1月22日,入藏安順華嚴洞。

在國寶運抵安順華嚴洞之後,由於駐軍保衛,汽車往來,運送軍需的需要,急需修一條一華里長、能通大卡車的公路。此事經層層交辦,最後由"中國農民銀行安順辦事處"與"安順縣商會"具體辦理購買土地事項。

貴州安順華嚴洞故宮南遷文物存放地舊址(下)

  在安順市檔案館"民國安順縣商會全宗"內,如今完整保存有與此有關的檔案一份。該檔案記載了安順南郊瓦窯村村民減免徵購地價、讓地修築公路的事,體現了國難時期安順人民的家國情懷。中國農民銀行安順辦事處至安順縣商會公函(略有刪節)如下:中國農民銀行安順辦事處公函安順縣商會:

本行奉令籌築南門外瓦窯村山庫,存儲重要公物。經派員測量,以便改築路面,通行汽車。該路自華嚴洞以北小水溝起點至瓦窯村止,全程約一華里左右,內除部分荒地請由安順縣政府批撥外,其餘民有田畝,請貴會代為接洽,秉公議價,以便收買。相應開具徵購清單一份。希查照辦理為盼。

安順農民銀行行長陳伯文31年3月30日

貴州安順華嚴洞故宮南遷文物存放地舊址(下)

完整的檔案


  安順縣商會覆函(略有刪節)如下:安順縣商會公函中國農民銀行安順辦事處:

  為徵購瓦窯村公路土地,本會經召集常務會,並約集各賣主,因事屬公用,概承減讓。惟希貴行於建築時,嚴飭工人將掘挖土填築,切盼勿取本田肥土,以免有礙作物生長,公私均能兼顧。相應送徵購車道公議價目表一份,敬煩貴行查照給價兌現為荷。此致。

  從"徵購價目表"字跡可看出,其書寫紙為"安順中國農民銀行用籤","地主戶名"及"徵購面積"欄目為安順中國農民銀行所寫,其後轉送安順縣商會。而"備註"欄內的"地主住址"和"土地價格"則是由商會在中國農民銀行轉送的表格內所填。"徵購價目表"內容如下:

  中國農民銀行建築瓦窯村山庫徵購車道地區清單

  劉文清,地長一拾陸丈,寬五尺,時價2000元,減價1200元。

  戴春甫,地兩塊。其一長六丈,寬五尺;其二,長二丈,寬三尺。時價700元,減價400元。

  唐用奎,地長三丈,寬三尺,時價500元,不收價。

  戴春先,地長二丈,寬一丈二尺,時價300元,減價200元。華嚴洞廟田,長一丈五尺,寬一丈二尺,時價200元,議減價100元。

  安順縣商會主席鄧羲之31年5月6日

  檔案上的這些文字,準確而清晰地記載了瓦窯村的這些村民,慷慨地把自己用以維持生計的土地,減價賣出或無償捐贈用於修建公路的非凡之舉。


貴州安順華嚴洞故宮南遷文物存放地舊址(下)

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第二屆理事會第五次常務會議提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


華嚴洞,位於安順縣城南5公里,距離貴陽90餘公里,交通便利,地形隱蔽。洞口平坦高敞,冬暖夏涼,對於空襲、盜匪及潮溼之危險皆可兼顧,是保存文物的理想之地。是年11月,駐黔辦事處勘定安順南郊華嚴洞為文物保存庫,並經馬衡院長批准,在洞口處修建臨時庫房。1939年1月18日至23日,存貴陽文物遷入華嚴洞。

貴州安順華嚴洞故宮南遷文物存放地舊址(下)

華嚴洞臨時庫房剖視圖(陶映雯繪製)


關於臨時庫房的樣式,莊尚嚴先生在《安順華嚴洞讀書山圖》跋文中有載,"古物在洞,建木屋以防潮潤,其形式稍仿正倉院"。馬衡院長在《抗戰時期故宮文物之保管》也有說明,"在安順縣南門外五里,找到一個華嚴洞。洞外還有廟,可以住人,是當地的名勝。附近都是漢人苗人的村落,有公路直達洞口,尚屬合乎理想的地方。於是請了工程師設計,在洞內搭蓋兩所板房,上蓋瓦頂以洩滴水,下鋪地板以隔潮氣"。由此可見,華嚴洞口臨時庫房是仿照正倉院樣式而修建,利於防潮的幹欄式木結構建築。

貴州安順華嚴洞故宮南遷文物存放地舊址(下)

《安順讀書山華嚴洞圖》卷首及馬衡跋文(莊靈先生藏)


目前,華嚴洞口崖壁上留存數行題字。最初以為是莊尚嚴先生所寫,後查《安順華嚴洞讀書山圖記》,馬衡先生跋文記載:"餘曾提名洞中紀其事,是可與魯壁同垂不朽矣!"莊尚嚴先生跋文又載:"卅二年,叔平師因事至安,小住月餘。一日酒後,忽發逸想,老頭子竟攀梯登三丈許,亟崖大書百餘字,可作紀念!"證實洞壁題字為馬衡先生所書。現經多次辨認,尚可知30餘字:卅二年,鄞邑馬衡□偕伍蠡甫,自陪都來,整理故宮書畫。與其事者,莊尚嚴、鄭世文也。

貴州安順華嚴洞故宮南遷文物存放地舊址(下)

華嚴洞題壁照片及題字辨識(上圖為貴州文物局王江提供2010年6月7日攝

貴州安順華嚴洞故宮南遷文物存放地舊址(下)

華嚴洞題壁照片及題字辨識(上圖為貴州文物局王江提供,2010年6月7日攝)


故宮文物自北平、上海、南京而輾轉於西南諸省,歷時幾十載,行程數萬裡;從守護森嚴的皇家宮殿移往華洋雜居的公共租界,從鋼筋鐵骨的保存庫移入軍民共守的鄉野祠堂。在近代中國艱苦卓絕的戰爭環境裡,故宮文物南遷譜寫了一曲文化抗戰的壯歌,鐫刻著幾代故宮人悲愴而富有溫情的文化擔當和家國情懷。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國際背景下,故宮文物得以基本完整保存,創造了人類保護文化遺產的奇蹟,承載著深刻而意味雋永的國家命運和民族記憶。

貴州安順華嚴洞故宮南遷文物存放地舊址(下)

1947年春,參與故宮文物南遷職員及其家屬在重慶北溫泉合影


貴州安順華嚴洞故宮南遷文物存放地舊址(下)

1947年春,參與故宮文物南遷職員及其家屬在重慶南溫泉合影1


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故宮文物的輾轉遷徙及海內外展覽,均與當時的國際政治局勢、國內社會環境等存在著緊密聯繫。在當今的國際社會中,戰爭時期國家或地區文物遷移存藏的案例與史實,成為國家或地區形塑歷史記憶、建構文化認同的重要題材,也成為呼籲世界和平、珍愛人類遺產的特殊主題。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故宮文物南遷的檔案文獻應當得到全面整理與研究,故宮文物南遷的古蹟遺址應該得以合理保護和利用。

貴州安順華嚴洞故宮南遷文物存放地舊址(下)

運輸車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