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們真的不熟”

“在?幫我砍個價吧”

“最近混得怎麼樣,借我點錢行不?”

可實際上,在手機的另一邊,你開口求助的那個人,你們的關係,真的熟絡到可以隨意幫忙的份上嗎?

01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曾聽一位寫作班的老師在朋友圈吐槽:

總有人問我,你寫一篇文章多少錢,叫我幫忙對接下資源,但我跟你們真的不熟,別什麼都來找我,如果想要深入瞭解,請直接走付費諮詢。

老師每天都被這類問題轟炸不停,無奈之下,才在朋友圈裡廣而告知。

老師是全職寫作,除了保持自己平臺的更新頻率外,寫專欄、給學員改稿,都佔據她大部分時間。

“對不起,我們真的不熟”


本來空閒的日子就有限,看到微信上冒出的無數紅點,再看到這些毫無意義的問題,老師的心情煩躁到極點。

每個人都有向他人求助的權利,但每個人也有拒絕幫助你的權利。

不是所有人都有義務為你答疑解惑,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為你花費時間。

別把自己放得太高,別期望別人對你有求必應,過於高估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到頭來,只會是一場空。

02人與人之間,需要界限

阿默與小周是特別要好的朋友,雖然兩人有十年的時間沒見面,但友情依然不減。

維繫關係的秘訣,是他們之間擁有界限感。

小周在北京打拼,在那裡有了一份不錯的事業和美滿的家庭,阿默則回到風景秀麗的杭州,在景區打理自己的小店生意,雖然還沒成家,可阿默一個人也過得有滋有味。

“對不起,我們真的不熟”


小周的妻子是全職太太,閒來無事時總喜歡給身邊人介紹對象,知道丈夫的好友還單著,就想撮合阿默和自己的一個親戚。

但妻子每次跟丈夫提議,都被丈夫一口回絕:“我這個朋友只想發財,對談對象還沒興趣,你就打消這個念頭吧”。

阿默有時來北京,也不會隨意打擾小周,總會問他“最近忙嗎,有時間見面否?”

就算小周沒有時間招待這位舊友,阿默也不會放在心上。

畢竟,誰沒有忙碌的時候呢?

再好的關係,都未必能隨叫隨到、有求必應。

“對不起,我們真的不熟”


而肆意打探別人的生活,口無遮攔、刨根問底、只會讓一段關係更快走向終點。

不熟的人,別問,熟悉的人,別探究。

保持界限,才是人與人交往最應遵守的規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