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從七品縣令調任七品監察御史,是算平級調動?還是算擢升?

明朝是個皇帝不愛當家的朝代,不管是萬曆、天啟還是崇禎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都不愛當家,即便當了家也什麼事都要看下面官員的臉色。即使是剛愎自用的崇禎,想跟後金議和,派兵部尚書陳新甲跟敵方接觸,後來不慎洩密,崇禎一國之君竟然不敢擔責,把陳新甲幹掉當了替罪羊。

明代從七品縣令調任七品監察御史,是算平級調動?還是算擢升?


可以說明朝皇帝的窩囊是無人能比的,究其原因就是言官權力太大,什麼事都要指手畫腳,連皇帝都懼怕三分,而言官的主要成員,就是御史。

這個職位的官職雖然說只有七品,跟縣令平級,但是卻可以直達朝廷,職能像是紀檢委,又像是巡視組成員。

涉及地方的很多案件,不用上報,他們自己就可以拍板,他們還有一個叫人羨慕和恐懼的職能,那就是彈劾。

尤其是涉及到皇親國戚、地方大員的要案、大案,他們可以到皇上那裡直接彈劾,不算越級。

不管涉案人員官職有多高,他們都不放在眼裡,以至於在明代,無論是誰,都會對御史聞之色變。

明代從七品縣令調任七品監察御史,是算平級調動?還是算擢升?


秦始皇的時候就設立了御史一職,漢代把它發揚光大,到了兩宋,御史更加吃香,從監察朝廷大員到監察地方小官,無所不能、無所不包。

朱重八當了皇帝后,因為胡惟庸案,對宰相這個職位恨之入骨,公開將其廢除,皇帝更加獨斷。後來實在扛不住這麼大的工作量,就設立了內閣。

但內閣的精力也有限,朱皇帝就對御史委以重任,把反腐倡廉的重擔放到了御史肩上。

而且朱皇帝們還會三權分立,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三者互相制約,互相監督,確保政務和案件的公開、公正和公平。

都察院的一把手叫做左都御史,這個官職比較大,是正二品。

左都御史下設有監察御史,職責就是滿世界巡視,實行地區包乾,一個省由三個或者五個御史負責,全國一共有十二道御史。

明代從七品縣令調任七品監察御史,是算平級調動?還是算擢升?


監察御史的具體職責是不同的,巡視的內容監管的對象也不一樣,下面又做了細化處理。

根據巡視的內容不同,還可以細分,比如專門到基層巡視的叫巡按御史,負責巡查鹽務就叫做巡鹽御史;專管巡查漕運則是漕運御史。

巡按御史是挑大樑的角色,巡視頻率最高。

巡按御史的官職的確微不足道,說白了就是七品芝麻官,跟知縣一個級別。

但是巡按御史級別雖低,但職能範圍卻不小,真可謂秤砣雖然小,放到度量衡上就能壓千斤。

關於巡按御史的職能,明史上是這樣論述的:

“代天子巡狩,所按籓服大臣、府州縣官諸考察,舉劾尤專,大事奏裁,小事立斷”。

明代從七品縣令調任七品監察御史,是算平級調動?還是算擢升?


當這些巡按御史到基層的時候,縣官都要屁顛屁顛舉行歡迎儀式,安排到最豪華的賓館接待,還有美酒佳餚和標準的服務員伺候,說不定還要送名貴紀念品,絲毫不敢怠慢。

萬一地方官不小心得罪了御史,極有可能吃不了兜著走。

特別是做了虧心事,害怕鬼叫門的地方官,更要處處小心,如坐針氈。

巡按御史如果不開心,至少可以不上報你的良好政績;他們如果開心了,還可以把你的劣跡隱瞞不報;報告和不上報,全在他們一念之間。

而且擔任巡按御史的官員,很少是老油條,很多是不懂官場潛規則的愣頭青,沒有資歷,但初生牛犢不怕虎。

因此說地方官員看到七品的御史就像老鼠見貓,西門慶見到武松,鎮關西見到魯達,恨得要死,怕得要命。

明代從七品縣令調任七品監察御史,是算平級調動?還是算擢升?


而且明代皇帝害怕自己御史跟地方官同流合汙,蛇鼠一窩,經常輪換,一般只擔任一年就換地方了。

這樣下來,地方官好不容易腐蝕了一個御史,結果沒辦幾件事又換了一個生面孔,還要重新巴結。

明代嘉靖年間,有一個特別牛叉的御史叫王儀,此人是個軟硬不吃的愣頭青。

在嘉靖七年(1528年)奉命巡按陝西時,發現秦王府是地方一霸,名聲很壞,欺男霸女的事沒少做。

王儀得知後毫不含糊,要求秦王府痛改前非,還通告朝廷。

王儀來到河南後,聽說趙王府輔國將軍朱祐椋在當地為非作歹、幹盡壞事,比秦王還過分,於是他就到嘉靖皇帝參了朱祐椋一本,惹得龍顏大怒,最後朱祐椋被剝奪爵位,貶為庶民,投入大牢。

從此這個王儀得了個外號“閻王”,江湖聞之色變。

原則上講,知縣、御史只是分工不同,沒有級別高低。知縣是負責一縣行政的,御史是負責紀律檢查的,只有監督權,沒有領導權。

明代從七品縣令調任七品監察御史,是算平級調動?還是算擢升?


明朝的縣官按照管轄縣的面積大小人口多少,把縣分為上中下三等,“糧十萬石以下為上縣,知縣從六品;六萬石以下為中縣,知縣正七品;三萬石以下為下縣,知縣從七品。已併為正七品。”

但不管你是幾品,巡按御史來了你就是次品,清正廉潔的縣官日子還可以,貪贓枉法了照樣把你搞成廢品。

所以說,巡按御史實際上比縣官厲害。

縣官表現好的,可能會被提拔當巡按御史;巡按御史表現好的,不會去當縣令。

不過真正有作為的縣官,他的人生目標是拜相封侯,區區巡按御史也是不入自己法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