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學效應之鳥籠邏輯打造好玩兒的商業模式


用心理學效應之鳥籠邏輯打造好玩兒的商業模式


掛一個漂亮的鳥籠在房間裡最顯眼的地方,過不了幾天,主人一定會做出下面兩個選擇之一:把鳥籠扔掉,或者買一隻鳥回來放在鳥籠裡,這就是鳥籠邏輯。

過程很簡單,設想你是這房間的主人,只要有人走進房間,看到鳥籠,就會忍不住問你:“鳥呢?是不是死了?”當你回答:“我從來都沒有養過鳥。”人們會問:“那麼,你要一個鳥籠幹什麼?”最後你不得不在兩個選擇中二選一,因為這比無休止的解釋要容易得多。

鳥籠邏輯的原因很簡單:人們絕大部分的時候是採取慣性思維,可見在生活和工作中培養邏輯思維是多麼重要。

鳥籠邏輯在商業中也有很多應用。在產品設計中,鳥籠效益是有一個廣泛的應用——在設計中植入“鳥籠”,目的卻是要出售“鳥籠”裡的商品或服務。說白了就是免費試用,收費增值服務的思路。比如蘋果手機的產品策略——商業模式中的“鳥籠“,手機其實就相當於”鳥籠“,依託手機的各種應用和服務才是真正的商品。

當然了,通過鳥籠邏輯是否可以設計出好玩兒的商業模式呢?比如我們是否可以結合情侶裝、情侶杯、或者皮帶與皮帶扣等等產品,找到“鳥籠“,通過免費模型設計出來一個商業策劃,打造出好玩兒的商業模式呢?

在商業上“鳥籠邏輯”的運用並不算少,可是成功運用“鳥籠邏輯”的關鍵是什麼呢?

1、鳥籠要足夠精緻,

2、籠裡的鳥要足夠有價值,值得你送出鳥籠。

3、鳥籠始終只是鳥籠,你需要並且把重點放在鳥上。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一起溝通探討,共同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