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無錫老北塘的破敗老街和三百年的天主堂,塵封17年的老照片


實拍無錫老北塘的破敗老街和三百年的天主堂,塵封17年的老照片

前幾天一位博友貼出的一張無錫解放電影院的老照片,重新勾起了我對無錫老北塘三里橋、民主街一帶的回憶,那裡有我珍貴的童年記憶。我在2003年的時候曾經拿著我的第一臺數碼相機去掃了一遍街,留下過一些影像資料,今日得閒從電腦硬盤中重新翻了出來,和大家分享。


實拍無錫老北塘的破敗老街和三百年的天主堂,塵封17年的老照片

“北塘”隨著無錫市梁溪區的成立成為一個已經消失了的地名,但北塘的悠久歷史和昔日的繁華卻是老無錫人無法忘懷的。歷史上的無錫是聞名全國的布、米、絲、錢四大碼頭,米、豆、糧油加工和繁華的商業金融都集中在大運河邊的北塘。雖說這裡已經是無錫的北門外,但北塘大街一帶的繁華街區是城裡很多地方都所無法企及的。只可惜上世紀末,繁華的北塘大街連同其他十幾條小街巷組成的清明上河圖般的商業街市被地產商的推土機剷平,代之以一條毫無生氣的柏油馬路和沿街的一排不中不洋的小高層建築。


實拍無錫老北塘的破敗老街和三百年的天主堂,塵封17年的老照片

在這排小高層民宅的北側有一條叫做內塘河的小河浜,河浜北岸有一條滄桑的老街叫做民主街。溝通民主街和大運河邊的北塘大街之間的一座小橋,當時還在。


實拍無錫老北塘的破敗老街和三百年的天主堂,塵封17年的老照片

因為北塘大街一側已被改建成封閉的居民小區,這座小橋的一頭已被堵上,小橋也成了擺設。原本過了這座小橋,就是一條50米長的小巷,小巷的右手邊就是解放電影院,每逢電影散場,小巷裡一下子就被從影院側門湧出的退場觀眾塞得滿滿當當,如今解放電影院也早已不見了蹤影。


實拍無錫老北塘的破敗老街和三百年的天主堂,塵封17年的老照片

這裡的建築,說得文藝點就是充滿了滄桑的時代感,說得直白點,都是些年久失修、破舊不堪的民宅。住在這裡的人們都期盼著早日拆遷。很多人見我手拿相機對著破房子一個勁兒地拍,都把我當成建設規劃局的人了,紛紛問我:“我俚伊嗒啥辰光拆撒?”(我們這兒啥時候拆?)


實拍無錫老北塘的破敗老街和三百年的天主堂,塵封17年的老照片

幽長的窄巷在文青的眼中充滿了浪漫的氣息,而久居這裡的人們則滿心憧憬著能住上高層住宅,脫離這裡的陰暗和潮溼。事實上在我拍攝這組照片的四年以後,也就是2007年11月,常州常發集團以21億多元高價競得了22萬平方米的民主街地塊,成為當時無錫土拍的地王。


實拍無錫老北塘的破敗老街和三百年的天主堂,塵封17年的老照片

民主街在民國的時候原本叫做天主街,蓋因街上有一座天主教堂。這座天主堂佔地2700多平方米,是江蘇省現存最大的教堂,已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天主堂始建於18世紀30年代,距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曾被太平軍焚燬,現存建築是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由法國傳教士重建的。


實拍無錫老北塘的破敗老街和三百年的天主堂,塵封17年的老照片

我拍攝時的2003年,天主堂剛剛修整一新,後面高大的鐘樓還沒有興建。教堂呈中西結合的建築風格,頂部豎立大十字架,下有一幅磚刻的對聯: “萬有資生淵微莫測,一元默化浩蕩難名”。當時無錫一帶80%的漁民(無錫話稱“網船上人”)都是天主教徒,因為民主街瀕臨小河浜,直通大運河,漁民教徒可以直接搖船過來,每逢宗教節日,小小的河道會被漁船塞滿。


實拍無錫老北塘的破敗老街和三百年的天主堂,塵封17年的老照片

從天主堂出來,遇見兩位大媽手持火夾在生煤球爐,一時間小街上白煙瀰漫,很是嗆人。想當初,生煤球爐可是每個人都必須學會的生活基本功之一。


實拍無錫老北塘的破敗老街和三百年的天主堂,塵封17年的老照片

從民主街轉到蓮蓉橋附近的北塘大街,居然發現還有一小段老街建築沒有拆除,這幾家都是出售船用器材和捕魚用具的。想必17年後的今天,這幾家鋪子早就被拆了吧?


實拍無錫老北塘的破敗老街和三百年的天主堂,塵封17年的老照片

這是北塘大街北側的拆遷現場,房子已被拆一大半,剩下的老宅也是岌岌可危。


實拍無錫老北塘的破敗老街和三百年的天主堂,塵封17年的老照片

2003年,蓉湖大橋尚在建設中。


實拍無錫老北塘的破敗老街和三百年的天主堂,塵封17年的老照片

這是京杭大運河中的黃埠墩,是古芙蓉湖裡遺留下來的小島。2400多年前,吳王夫差率兵伐齊時,曾在墩上大宴群臣;南宋時文天祥曾兩度經過此墩,在這裡寫下了一首名為《過無錫》的愛國詩篇;明代名臣海瑞,在墩上題寫有“臨水玩山第一樓”的匾額;清康熙帝和乾隆帝各進行過六次南巡,每一次都會在墩上停留觀賞,乾隆皇因為對黃埠墩甚是喜愛,回京後還特意在昆明湖中仿造修建了鳳凰墩。因為四周被運河環繞,一般人根本上不去,黃埠墩也就成了北塘一帶唯一沒有遭破壞的文物了。而它面對的北塘大街,雖然街名依舊,卻早已面目全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